•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钦探 周游著 明朝一等一夜不收和叛逆热血青年揭开大明朝后期的遮羞布 近代随笔书

47.6 7.0折 6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游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6805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4-05-19

湘财特价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9787521226805SS
*百万级微信大号“魔宙”重磅出品,口碑佳作《麒麟》作者周游又一力作!曾荣获豆瓣2022年度图书、2023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喜马拉雅原创悬疑小说大赛季军等。

*明朝版《人民的名义》。一场惨败,谁该负责?一个积年老兵,一个热血青年,奉命展开一场注定无果的调查,掀开了大明王朝锦袍的一角。

*随书赠送“夜不收”专属令牌,奉旨躺平、奉旨上班、奉旨吃饭。

*历史不光是写进史书的人物和事件,更是由无数底层人物鲜活的生命构筑的历史。作者以历史大事件为切入点展开合理想象,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策马奔赴塞外边关,顺着线索步步追查,直面杀机四伏的刀光剑影,亦揭开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小人物的各式隐衷。

*明知是一场注定无果的调查,也要拼尽全力去挖掘真相,因为“是你的差,天塌地陷也得办完”!关于勇气、正义、责任,主人公于国家危难之际接下这难啃的差事,也为了开启一场自我救赎之旅。

*历史悬疑小说的紧张节奏 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字韵味,令本书好看又耐读。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开本:16开
作者:周游定价:68.00
ISBN号:9787521226805出版时间:2024-04-0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印刷时间:2024-04-01
版次:1印次:1
......
冷。这是朱抗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冷。他向来不怕冷的。八年前在辽东,外巡遭遇敌兵,四下茫坦雪原,无处藏身。他踏破一条冻河,匿在冰面下,鼻子紧贴着冰层,刮着缝儿去吸水波荡漾间闪出来的空气,等敌兵过去了,才瑟瑟上来。趁着暮色,又狂奔十里地,回到墩堡,头顶冒着白气,仿佛刚从蒸笼里出来,浑身抹了马油,在火塘边睡了一夜,什么事儿也没有。北京冬天再冷,也冷不过辽东。如今才冬月开头,还没到三九,他骑在马上,一阵朔风吹过,竟打了阵摆子,全身上下骨头缝儿里疼。今天是他五十岁生日,到底是老了,不服也得服。

老是从眼睛开始的,当年同袍赠他绰号“猫眼儿”,专赞他眼神儿厉害,站高些,无月无星的晚上,能瞧见五里外的动静。从去年,眼睛就发花,迎风淌泪,老阳儿烈些也淌泪,有些沙眼的征兆。他爱惜这对儿招子,听人建议,吃猪肝熊胆,用袱子浸了决明子汤敷眼睛。药材不易得,听说草灰水也有用,敷了几次,刺得尖疼。他越发像只精瘦的老猫,逮住空闲就闭目养神。可今年事多,又打了几仗,熬了几宿,眼睛受累厉害,更花了。加上母亲死,狠哭了几场,雪上加霜。今早在老娘的骨灰罐前烧了七七纸,强忍着,还是掉了两行泪,涩得生疼。中午,他将绳子抛过房梁,打了个扣儿,正要把脖子套进去,有人擂门,开了,一个小厮自称督抚佥事孙镗的家人,要他未牌时分去趟府上。

天阴沉沉的,憋着雪,要下不下的意思。孙镗家在城北,有点远,路上往来百姓很多,腿脚匆忙。解除城禁未久,瓦剌兵说是退出了关外,但保不齐又回来,所有人都不敢放松,神色紧绷。过狗尾儿巷,墙下一群百姓围着,似在看什么东西。一个瘦长汉子横着一条木棍往后推人:“别挤!想摸的,三个钱!”百姓阻住了路,朱抗过不去,吆喝了两嗓子,也没人让。一个百姓问:“真灵么?”那汉子道:“不灵!摸了就烂肉死呢!”一个婆子道:“灵的!比城隍庙灵,我摸了,孙子睡觉就不哭了。我媳妇摸了,肚子也不疼了。”另一个百姓也道:“三个钱,就当吃了俩馒头,试试怎的!”众人踊跃起来,更加使劲往墙下挤。汉子端只瓦盆,一面接钱一面用棍子戳人,要他们排队。朱抗站在马镫上一瞧,汉子身后的墙上,一个圆坑,里面嵌着一坨黑秋秋的铁丸,外露的一面被摸得亮锃锃的。有好奇的近前,问这是做什么,有热心的解释:“这是上个月鞑子攻城,打进来的铅弹,砸进了老黄家的院墙。老黄说这是天大的鸿运,要大家都来沾喜,三个钱摸一摸,包治百病,驱邪消灾!”

朱抗不耐烦,用马鞭甩出一条路,挤过去了。拐过几个弯,到了孙镗府上。门人进去传报,里头连说快请。随管家拐过影壁,穿过前院,顺着回廊转到正厅,孙镗穿着便服正等着。朱抗欲下跪行礼,孙镗一把扶住:“不讲这些。”拉他坐下,命人看茶。朱抗扫了一眼,满地水磨黑砖,中间烧着一盆红通通的炭火,左右八张栲栳椅;顶头儿正中挂着一幅武将戎装图,燕颔虎须,威风凛凛,当是孙镗的祖宗;两条耀眼的金字楹联,如两道仙光护着;方桌上供了把宝刀,刀柄红穗子落了色;右侧一组屏风,绷着缎面儿,上绘青绿山水,右下角小楷写着“仿王希孟笔意”。

见他头上裹了白,孙镗问为谁服丧,朱抗说母亲今天七七。孙镗皱眉一算:“鞑子打来的前一天老伯母下世的?”朱抗点头。孙镗连拍额头:“瞧我!竟第二天就把你召到军中打仗。”朱抗道:“咱的本分。”孙镗赞叹:“真是我大明忠义之士!”说了些过往在浙江防倭、在广西平苗的事,孙镗问:“在辽东时,依然做夜不收?”朱抗道:“老了,也不能冲锋陷阵。”孙镗笑道:“做夜不收,比冲锋陷阵还凶险呢!前番亏你装作平民,混入瓦剌军中,发现他们趁夜往西直门运,用箭书报信,我连夜加固了城门,不然怕是守不住。”朱抗道:“守战全胜,全仰仗于大人运筹帷幄,孙大人等竭力血战,属下没什么功劳。”孙镗笑道:“不必过谦。”说完给管家使了个眼色。管家很快端来一只漆盘,堆着一套新衣靴帽、几锭大银、一块镀金银腰牌、一枚独云龙独虎符。孙镗道:“朝廷论功行赏,我向于部堂说了你的事,于公极是感慨,建言圣上,特擢你为锦衣卫试千户,赏银五十两。你知道,官军常规,首功才能三级升迁,但你为国出力大半生,只是个总旗,皇上很是哀悯,破格赏了千户,子孙世袭百户——可惜你无儿无女的,有点亏。等来年,我看给你说一门亲,你身体还壮,生个一儿半女的也好。”朱抗跪在地上谢了恩,抱过衣服和银子,便欲告辞。孙镗抬手道:“不急,还有事跟你说。”

“老朱,”孙镗压低了声音,“咱们老交情,说话不必忌讳。你以为,八月土木堡一战,是怎么败的?”朱抗沉吟道:“此事,朝廷上下已有公论。”孙镗道:“你也认为是王振之过?”朱抗声音高亮了些:“若非王阉怂恿上皇亲征,又挟主自负、胡乱指挥,何来惨败?”孙镗点头道:“但一场大败,伤亡五十万,仅仅是他一个太监的过?”朱抗沉默片刻:“家狗乱吠,做主子的也难辞其咎。”孙镗大笑道:“这话有点意思了。不过,除了太上皇和王振,就没别的缘故?”朱抗微蹙眉头:“不懂大人的意思。”孙镗起身,背着手踱步:“做豆腐的人家,一扇豆腐做坏了,得一步步寻思,是豆子磨粗了还是点卤点差了?水多了少了?火候过了欠了?五十万大军被虏贼几万杀个片甲不留,皇帝北狩,赵宋靖康之后,数百年来,哪有这样的窝囊事?莫非最后只因为烧火的打瞌睡,就把豆腐弄坏了?”朱抗搓手不语。孙镗继续道:“这些年,朝廷在北境花费上百万银子,本来铁桶也似的防御,怎会出现漏洞?谁泡的豆子?谁拿布袋过的浆水?这一扇烂豆腐,要怎么交代?”朱抗道:“怕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孙镗一摆手:“也怕不是所有人的事。”朱抗两膝更疼了,拉了拉椅子,离火盆近些。孙镗坐回座位,搭住他的胳膊:“老朱,朝廷希望你去山西彻查这件事,揪出几个祸国殃民的贼来。”

朱抗摸摸茶杯,已凉了,端起来喝尽,欠身道:“大人恕罪,我干不得。”孙镗道:“你父母都不在了,又没妻小眷恋,怎么干不得?莫非你岁数大了,本事丢了,受不得辛苦?”朱抗摇头。孙镗笑道:“怪我糊涂,哪能不说好处就使唤人呢。完了这件差事,最不济赏你个世袭千户,若皇爷高兴,给你个佥事、同知也不难,到时候你和我平起平坐。”朱抗又摇头。孙镗不高兴了:“老朱,不要做闷葫芦,有话直讲。”朱抗缓缓道:“豆腐坏了再做一扇就是了,何必苦苦追究。”孙镗骤然变色:“几十万人,死了就死了?”朱抗面不改色:“死了就是死了。只怕查起来,该死的不死,该活的又该死了。”孙镗转了转眼珠:“你是怕那边当官做将的互相推诿?”朱抗道:“豆腐坏了,也许磨豆子的、点卤的、烧火的都没错,而是想吃豆腐的,在旁指手画脚,坏了事。之前辽东败仗,朝廷派御史去查,戴狮子盔的一个没事,穿草鞋的倒杀了三百多,那御史走时,拉了几车的银子。”孙镗道:“这次不同,朝廷也知道官将之间牵连颇深,难免有贪贿的事,所以这次不派御史,想派一个在官场上没根基的去查。这次不是敷衍公事,皇上认了真,决不会包庇谁。”朱抗依然摇头。孙镗急道:“这差事不是我派给你的,你吃官家饭,官家使唤不动你么!”朱抗平静道:“大人有圣旨,请出来宣读便是。”孙镗气得双目圆睁:“你欺我没圣旨么!”朱抗忽然指着那架大屏风道:“有圣旨的,怕在那后头。”

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明英宗朱祁镇率大军亲征,在土木堡遭遇惨败,英宗被俘。社稷危厄之际,兵部侍郎于谦拥立郕王朱祁钰即位,率军民英勇抵抗,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本书故事便从这里展开。

于谦奉旨,要求积年老兵朱抗前往山西一带巡查北防漏洞,彻查土木之败的原因。途中遇到英国公之子张绍祖,二人结伴踏上了危险重重的秘密调查之旅。

他们掀起了大明王朝锦袍的一角,发现了内里的种种肮脏与黑暗。这场调查的结果,也并不如他们所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