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60 九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振文 著;程光炜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

上书时间2024-09-25

山谷幽香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钱振文 著;程光炜 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88170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3页
  • 字数 260千字
  • 丛书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从文化生产的角度考察了《红岩》的创作、修改、出版、发行、社会反馈、受众阅读等一系列生产和消费环节,通过对革命文艺生产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文化制度、历史环境、公众趣味等等之间多面而复杂关系的分析,揭示了革命文艺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因素、机制和奥秘。

  《〈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采用“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详细梳理了《红岩》组织生产中的整个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呈现出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国当代文学在生产过程中出人意料的复杂性。
【作者简介】
    钱振文,文学博士,北京市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部门主任。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 被冷落的《红岩》和《红岩》研究

二 李杨的“再解读”

三 朴贞姬的“生产方式”研究

四 作为概念的“当代文学生产”

五 《红岩》生产过程中的“断裂”和“接合”

第一章 对重庆大屠杀的最初书写

一 对重庆大屠杀的个人记忆和“私人写作”

二 组织机构对大屠杀的两种表述

三 “编写”:对大屠杀叙述的规范化

四 《圣洁的血花》:对集中营生活进行“斗争化”叙事的开始

五 谁有资格代表历史发言?

第二章 口头讲述和长篇写作

一 讲述大屠杀

二 长篇写作的开始和写作方式的独特性

三 报告文学抑或小说?

四 “一堆材料!”

第三章 中青社的约稿和”回忆录”的出版

一 流行出版物《红旗飘飘》“瞄向”罗广斌

二 群众的反响和中青社的组稿

三 怎么讲述历史?

四 再次约稿和单行本《在烈火中永生》的出版

第四章 从“回忆录”到长篇小说

一 “大跃进”带来的机遇

二 党组织对小说写作的介入

三 再一次“试写”的失败

四 “满纸血腥”与“低沉压抑”

五 马识途在讨论会上的发言

六 沙汀的“慧眼”和贡献

七 “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小说的“翻身”

第五章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岩》的生产

一 出版社约稿的重要性

二 中青社的“重点稿”和“大盘菜”

三 作为“重点书”出版的《红岩》

四 责任编辑对《红岩》的修改和加工

五 中青社和当代文学的“当代化”

第六章 《红岩》的阅读和评论

一 评论家的作用和“《红岩》热”的生成

二 《红岩》的阅读方式

三 生产者们关于生产过程的措辞

第七章 作为政治罪证的文学写作

一 “文革”的开始和对文学作品的索隐式解读

二 “革命”和“不许革命”

三 “红”与“黑”的辩证法:革命文学的内在矛盾和自我颠覆

四 为《红岩》“翻案”和“翻案”活动的无效

附录一 《红岩》出版大事记

附录二 《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部分)

附录三 大树不是从腰部往上长的——《红岩》著作权争执之我见

附录四 还历史真面目

附录五 谈谈《红岩》

附录六 我担任《红岩》责任编辑时特定的背景

附录七 胡元访谈录

附录八 杨世元访谈录

附录九 林彦访谈录

附录十 江晓天访谈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