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 黄枬森 签名题词,为祝贺1996年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举行成立10周年题词,带相关资料1组。带原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原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何祚庥院士、著名美学家叶朗、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北京大学副校长郝斌、李宝恒、丘亮辉、孙小礼等教授照片1组26张,拍于1996年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举行成立10周年纪念暨STS学术报告会现场。
¥
1299
八品
仅1件
作者黄枬森
年代不详
页数1页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举行成立10周年纪念暨STS学术报告会1996年4月12日
黄枬森(1921年11月29日-2013年1月24日),男,又名黄楠森,原名黄述烈,四川省富顺县人。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和人学学科的开创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0]
黄枬森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马哲史学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马哲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北京市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
丁石孙(1927年9月—2019年10月12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镇江,中国民主同盟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原校长 [10]。丁石孙于1950年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主任;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至198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进修;1984年至1989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96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12];1998年至2003年担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2019年10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3] [17]。
龚育之(1929年12月26日—2007年6月1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原籍湖南长沙。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和相关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软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是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曾参与《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的编辑工作,参与党的“十一大”至“十五大”文件的起草工作。2007年6月12日上午9时,龚育之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何祚庥,1927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原籍安徽望江,毕业于清华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45年,何祚庥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后转读清华大学。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98],同年,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39]。1956年起,先后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1年,任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开始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开始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梁柱,福建福州人。1953年参加工作。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分配到北京大学工作,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
叶朗,男,1938年生,浙江衢州人,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6年9月起任教授。曾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并曾兼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孙小礼,女,1932年7月4日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杭州,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傅世侠(1933— ),祖籍江西高安,生于湖北武汉。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创造方法论领域的开创者,其研究工作奠定了科学创造研究的理论基础。曾任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创造学会理事,北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著有《创造》《科学创造方法论——关于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探讨》《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等。
任定成(1955年11月- ),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资源、科学方法论。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部教授和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和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和执行院长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和副院长,现兼任12份境内外刊物的顾问或编委。曾受聘斯坦福大学文理学院北京中心访问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与山西大学双聘教授、太原市党政领导科技顾问,现任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骏,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祖籍江苏扬州,生于陕西西安。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和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理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学博士(北京大学,科学的社会研究),哲学硕士(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技哲学),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地质学).研究领域:
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与公共政策、科学(政策与社会)史,科学传统与中西文化、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台湾现代化研究.
马名驹,男,1939年生,甘肃天水人,大学学历,北京大学哲学系离退休人员。高级会计师,研究员。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省委省政府专家组成员、省科委顾问。1962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物理系、1982年毕业于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班。1994年在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哲学学位分会委员等。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分院副院长、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策划学会(筹)常务副会长、中国策划专家团副总裁、香港科学院顾问等。
任元彪,1959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领域:科学社会学、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史.
刘华杰,男,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科学传播学、科学思想史、博物学文化与博物学史研究。出版有《草木有本心》《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人生》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