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史讳举例 校勘学释例 9787309171877 陈垣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31.75
6.5折
¥
49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陈垣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9171877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7662899
上书时间2025-0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垣,字援庵,又字圆庵,广东新会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曾任辅仁大学校长、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的著述主要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
目录
史讳举例 目录 序 卷一 避讳所用之方法 第一 避讳改字例 第二 避讳空字例 第三 避讳缺笔例 第四 避讳改音例 卷二 避讳之种类 第五 避讳改姓例 第六 避讳改名例 第七 避讳辞官例 第八 避讳改官名例 第九 避讳改地名例 第十 避讳改干支名例 第十一 避讳改经传文例 第十二 避讳改常语例 第十三 避讳改诸名号例 第十四 避讳改物名例 第十五 文人避家讳例 第十六 外戚讳例 第十七 宋、辽、金、夏互避讳例 第十八 宋、金避孔子讳例 第十九 宋禁人名寓意僭窃例 第二十 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字例 第二十一 恶意避讳例 卷三 避讳改史实 第二十二 避讳改前人姓例 第二十三 避讳改前人名例 第二十四 避讳改前人谥例 第二十五 避讳改前代官名例 第二十六 避讳改前代地名例 第二十七 避讳改前代书名例 第二十八 避讳改前朝年号例 卷四 因避讳而生之讹异 第二十九 因避讳改字而致误例 第三十 因避讳缺笔而致误例 第三十一 因避讳改字而原义不明例 第三十二 因避讳空字注家误作他人例 第三十三 因避讳空字后人连写遂脱一字例 第三十四 讳字旁注本字因而连入正文例 第三十五 因避讳一人二史异名例 第三十六 因避讳一人一史前后异名例 第三十七 因避讳一人数名例 第三十八 因避讳二人误为一人或一人误为二人例 第三十九 因避讳一地误为二地或二地误为一地例 第四十 因避讳一书误为二书例 第四十一 避讳改前代官名而遗却本名例 第四十二 避讳改前代地名而遗却本名例 卷五 避讳学应注意之事项 第四十三 避嫌名例 第四十四 二名偏讳例 第四十五 已祧不讳例 第四十六 已废不讳例 第四十七 翌代仍讳例 第四十八 数朝同讳例 第四十九 旧讳新讳例 第五十 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例 第五十一 避讳不尽或后人回改例 第五十二 避讳经后人回改未尽例 第五十三 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例 卷六 不讲避讳学之贻误 第五十四 不知为避讳而致疑例 第五十五 不知为避讳而致误例 第五十六 不知为避讳而妄改前代官名例 第五十七 不知为避讳而妄改前代地名例 第五十八 非避讳而以为避讳例 第五十九 已避讳而以为未避例 第六十 以为避讳回改而致误例 卷七 避讳学之利用 第六十一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后人增改例 第六十二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小注误入正文例 第六十三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他书补入例 第六十四 因讳否不画一知书有补版例 第六十五 因避讳断定时代例 第六十六 因避讳断定二人为一人例 第六十七 因犯讳断定讹谬例 第六十八 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 第六十九 因犯讳或避讳断为伪撰例 第七十 据避讳推定而讹误例 第七十一 避讳存古谊、古音例 卷八历朝讳例 第七十二 秦、汉讳例 第七十三 三国讳例 第七十四 晋讳例 第七十五 南北朝讳例 第七十六 唐讳例 第七十七 五代讳例 第七十八 宋讳例 第七十九 辽、金讳例 第八十 元讳例 第八十一 明讳例 第八十二 清讳例 征引书目略 重印后记 校勘学释例 目录 序 卷一 行款误例 第一 有目无书、有书无目例 第二 条目讹为子目例 第三 非目录误为目录例 第四 误连上文例 第五 错简例 第六 阙文例 第七 字体残阙径行删去例 第八 空字误连及不应空字例 第九 正文讹为小注、小注讹为正文例 第十 抬头遗迹改革未尽例 第十一 表格误例 卷二 通常字句误例 第十二 形近而误例 第十三 声近而误例 第十四 因同字而脱字例 第十五 因重写而衍字例 第十六 因误字而衍字例 第十七 重文误为二字例 第十八 一字误为二字例 第十九 妄改三例 第二 十妄添三例 第二十一 妄删三例 第二十二 妄乙三例 卷三 元代用字误例 第二十三 不谙元时简笔字而误例 第二十四 以为简笔回改而误例 第二十五 不谙元时译音用字而误例 第二十六 用后起字易元代字例 第二十七 元代用字与今不同例 卷四 元代用语误例 第二十八 不谙元时语法而误例 第二十九 不谙元时用语而误例 第三十 因元时用语而误例 第三十一 因校者常语而误例 第三十二 用后代语改元代语例 第三十三 元代用语与今倒置例 卷五 元代名物误例 第三十四 不谙元时年代而误例 第三十五 不谙元朝帝号、庙号而误例 第三十六 不谙元时部族而误例 第三十七 不谙元代地名而误例 第三十八 不谙元代人名而误例 第三十九 不谙元代官名而误例 第四十 不谙元代物名而误例 第四十一 不谙元代专名而误例 第四十二 不谙元时体制而误例 卷六 校例 第四十三 校法四例 第四十四 元本误字经沈刻改正者不校例 第四十五 元本借用字不校例 第四十六 元本通用字不校例 第四十七 通用字元本不用例 第四十八 从错简知沈刻所本不同例 第四十九 从年月日之增入疑沈刻别有所本例 第五十 一字之误关系全书例 重印后记
精彩内容
本书内容讲述: 《校勘学释例》是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 分条陈列旧刻至误的类例, 总结概括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 是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校勘之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 文件越古, 传写的次数越多, 错误的概率也越高。校勘学的任务就是要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 恢复文本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史讳举例》举八十多例, 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方法, 以及与必会有关的诸问题。是一部避讳学总结性的著作, 是历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