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物理学家的故事/大师名家故事 9787561490150 编者:何晓波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7.92
4.4折
¥
1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何晓波
出版社四川大学
ISBN9787561490150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8元
货号3393787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何晓波主编的《物理学家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到物理学家的方方面面。讲述他们的成就、坎坷、奋斗、人品、生活趣事,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他们认准目标,百折不挠,勇于挑战,并且,还有幸分享他们在做出发明与创造时的喜悦与激动,以及遭受挫折时身临其境般的沮丧与懊恼。同时,读者除了从引人人胜的故事中一览科技尖端的无限风光、文学殿堂的五光十色外,更可以感受到从呱呱坠地之时与普通人无从区别的这些巨匠们具有怎样的一种创新品质与科学精神。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物理学家的故事
沈括
赵友钦
吴有训
赵忠尧
严济慈
李政道
杨振宁
吴健雄
周培源
钱伟长
钱三强
钱学森
蔡柏龄
赵九章
黄昆
邓稼先
于敏
丁肇中
第二部分 外国物理学家的故事
阿基米德
伽利略
牛顿
富兰克林
瓦特
法拉第
焦耳
麦克斯韦
伦琴
爱因斯坦
玻尔
狄拉克
费曼
贝尔
霍金
第三部分 物理史话
一、中国物理发展概况
二、以华人命名的物理成果
三、物理学核心理论
附录
附录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略表
附录二: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1—2014)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何晓波主编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收集有关沈括、赵友钦、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周培源、钱伟长、钱三强、阿基米德、
伽利略、牛顿、富兰克林、瓦特、法拉第、焦耳、麦克斯韦等中外杰出物理学家从事实验,认真做研究的小故事。
精彩内容
吴有训吴有训(字正之)(1897—1977),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897年4月26日生于江西高安。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随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
1926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同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还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吴有训在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成就是:在参与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研究的开创工作时,他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卓越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发现于1922年,这一发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经典物理观念根深蒂固,康普顿效应一经提出,就遭到人们的怀疑和非难。有人认为实验证据不够充分,要求提出新的实验结果,做出新的解释,向康普顿的结论挑战。
吴有训于1921年底赴美,1922年1月进入芝加哥大学,正好在这两年,康普顿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芝加哥大学教授。所以几乎从一开始,吴有训就和康普顿一
起进行x射线的散射实验。康普顿最初发表的论文只涉及一种散射物质(石墨),尽管已经获得了明确的数据,但终究还只限于某一特殊条件,难以令人信服。为了证明这一效应的普遍性,吴有训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做了七种物质的X射线散射曲线,并于1925年发表论文,有力地证明了康普顿效应的客观存在。
吴有训进一步研究康普顿效应,并且把康普顿效应的理论向前推进。有一段时期苏联学者鉴于吴有训的工作对肯定康普顿效应有功绩,因此将康普顿效应改称为康普顿一吴有训效应,吴有训却公开表示不同意,表现了一位科学家求实的态度和谦虚的美德。
1926年,吴有训以“康普顿效应”为题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同年回国。康普顿非常赞赏吴有训的才干,晚年曾向杨振宁说:吴有训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学生。在他的一本著作中引用了吴有训所作的15种物质散射曲线图,这张图一直被各种著作和教科书引用,成了康普顿效应最有力的实验证据之一。
吴有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还是一
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者。自1926年秋学成归国起,吴有训辗转任教于上海大同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北平的清华大学等校,前后长达20余年,不但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他的教育实践也
为后辈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吴有训在物理教学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注重基本概念,启发学生从一些简单的事实中领悟出深刻的道理;二是提倡自己动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三是鼓励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是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适当选修外系课程。他还强调教师不能脱离科学研究前沿,并且身体力行,边教书边做研究工作,这就使教学有了丰富的新内容。他也十分重视对外交流,鼓励本系教师到别的系甚至外校去兼课,他本人就曾在北京大学兼过课,同时也注意邀请外系、外校的学者来本系、本校讲学。1935年吴有训曾邀请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Dirac)来华讲学,狄拉克于当年7月到达北平,在清华大学作了三天的学术访问,对正电子有关问题发表了演讲,这是当时国际物理学界的最前沿课题之一。此外,丹麦的物理学大师玻尔于1937年初到中国访问时,也应邀在清华大学作过学术报告。这些交流活动无疑使清华物理系的师生们开阔了眼界,也给科研和教学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吴有训一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对中国科学院的建设以至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院初期,他对调整和充实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力量和布局倾注了心血;他既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关心新兴技术科学的发展,强调科学研究应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在制订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他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倡议并参加拟订加速发展新技术的紧急措施,为我国半导体、自动化、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的起步,做了大量工作。他十
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是科学院研究生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亲自过问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中国科技大学创建后,他又到学校讲授普通物理等基础课程。此外,他还非常关心青年科学家的成长。
吴有训是一位正直、爱国的科学家,早在30年代,他就热情支持青年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清华大学往长沙迁移,身为理学院院长的吴有训,由于迁校任务繁忙、紧迫,顾不上妻儿老小,毅然只身随校南下,将一家人留在不久后就沦陷了的北平,这时他的小女儿才出生几个月,这种精神正是吴有训高尚品德的表现,值得后人敬仰。吴有训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正是国民党当局镇压进步学生运动的时代,他坚决拒绝军警进入校园搜捕进步师生。他表示,若军警人校捕人,他就辞去校长之职,在他任校长的两年里,军警始终未能进入中央大学捕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有训会见过许多外国的科学家和学术界著名人士,并多次出国参观访问,他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尽力宣传我国的各项成就、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他既学习和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争取外援,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我国的利益和尊严。
吴有训在生活上十分简朴,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
。他身居高位,却从未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子女谋私利。他对此解释说,这样能便于子女们独立奋斗。他认为,如果要给子女们遗留点什么,那就只应该是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1977年11月29日,80高龄的吴有训在家里接待了来访的同事和学生,晚6时许给秘书打了电话,布置第二天研究成立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事宜。就在这一天,他对家人说:“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可惜我已80岁了,若能年轻一点就好了。”遗憾的是,第二天他便因动脉瘤破裂导致大出血,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84号的家中与世长辞。
P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