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人类简史(绘本版):给孩子的世界历史超图解 9787110099179 刘夕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人类简史(绘本版):给孩子的世界历史超图解 9787110099179 刘夕庆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1.3 4.5折 69.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夕庆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99179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27865240

上书时间2024-12-28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推荐序

  《叙画-解读画作背后的科学故事》一书的作者刘夕庆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记得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的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选中,他的一幅名曰《无题》的作品入选,当时是我正式通知了他。这是一幅与生态和环境内容相关的、用彩色圆珠笔绘制的画作,油性而亮色的线条组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一只大鸟正将像小虫一样的螺丝钉喂给嗷嗷待哺的幼鸟。看了后猛然想到,这难道是我们地球未来所要面临的惨景吗?真是"此处无题胜有题"啊……

  近10年过去了,不知道刘夕庆在干什么,在画界他默默无闻。直到近他的这本书要出版并邀我为其写推荐序,才知道这么多年他一个人在一条"山间小路"上快乐而艰辛地前行着-换句话说,夕庆非但没有离开美术创作,反而将绘画与科学加以融合,在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做一件特色鲜明而又有意义的事-将绘画欣赏与科学思想、知识传授交织于一体进行传播--就近5年时间来讲,他在全国各类科普杂志、新媒体或论坛上就发表了40余篇图文并茂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荣获了许多业内的奖项。不少原创文章还被"中国知网"收录。

  大家知道,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两大途径,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观察事物的主要方式,然而它们又在根本上相连--其原动力都来自人类对宇宙万物神圣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创造力。据悉,夕庆出版的《玩转科学的"艺术家"》(上、下册)--斩获2017年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入选榜单(10种)"成人原创"和第13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推荐图书等,书中的插画相当有创意而且精彩--融合了科学元素和人文艺术。所提及的一个有趣现象值得我们格外注意:一些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年轻时竟为后来选择搞艺术还是做科学而烦恼过--这引起了研究者的深思:人的左右脑巧妙协作居然可以使其一生得到高效而均衡地发展并取得非凡成就。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本即将出版的《叙画--解读画作背后的科学故事》的内容。在一般人眼里只看作感情表达的画作,在作者那里可在逻辑上进行解析,而在一些美术史论专家看来完全是艺术品的绘画在作者看来还有其科学价值--这真是蛮有意思的。所以,这些图文系列作品也是刘夕庆进行科学普及、图文并茂地探索艺术美和科学美统一的核心利器所在。夕庆巧妙地利用很多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循序渐进地诱导他们步入科学的殿堂,而又让一些对理性思维感兴趣的人在艺术美妙的体验下觉得科学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并跟绘画一样,透露着美学的光芒--这实在是需要调动大脑各项机能才能做到的一点。

  还有,作者写的后记基本上就是一篇带有学术普及性的有关"绘画与科学的关系图景"的论文,其中的4条"规律"值得画家和科学家共同关注,因为它提出了统一艺术图景和科学图景的方式,还有高效深入地观察和认识自然的方法。同时有些论证的观点也值得教育家借鉴--也就是文、理科教学究竟如何协调才能培养出才华横溢的人才的问题……

  好吧,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刘夕庆的这一甜咸兼备、风味独特而营养均衡的精神食粮吧!

 

  --高云(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导语摘要
本书围绕近300余幅中外绘画作品,以科学的视角解读画作背后的科学故事,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美术与科学融合发展的长卷,阐述和分析了画作中表达的科学内容、折射的科学思想、运用的科学手法,涉及到心理学、色彩学、透视学、光学、解剖学、天文学等科学方法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及呈现。全书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幅作品都阐释了艺术之美,全书旁征博引地呈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一部融艺术修养和科学素养提升于一体的知识性读物,兼具研究、阅读、鉴赏的价值。在这里,无论是追求科学、人文,还是艺术的读者,都可以从作者解读凡?高《星空》的宇宙盛景中,从分析中国山水画的*特色“散点透视画法”中受到启发,可以一边零距离欣赏中外名家画作,一边在阅读中体验艺术的科学之美。

作者简介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会员。《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艺术中的科学”专栏作家。绘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在各级报刊杂志(如《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科学24小时》《海峡科学》《读者》-校园版等)上发表上百幅各类科学、科普美术作品及文章。被评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北京市科创协会和“蝌蚪五线谱”主办的“2016年十佳新锐科普创客”,获《知识就是力量》杂志60周年“知识传承奖”和中国石化“朝阳”文学艺术奖美术类奖等。《刘夕庆科学、科普画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科学美术作品系列2015年在山东省日照市展出。2017年出版的《玩转科学的“艺术家”》(上、下册)荣获2017度“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入选榜单”(10种)“成人原创”项目和第13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推荐图书。

目录

目录:

推荐序/高云

01:科学人文篇

科学精神在绘画中闪耀

彰显科学思想的画作

体现科学方法的绘画作品

科学实验故事画中藏

描绘科学组织的历史图景

迸发科学人文光彩的图画

02:科学发展篇

展现科学革命的历史画卷

捕捉科学发现瞬间之图景

科学探索再现于绘画之中

科学探险历程画中显

绘画“牵手”科技进步

中国发明故事的绘画凸显

03:自然宇宙篇

宇宙盛景展现于绘画之中

当绘画语言引入几何元素

画家们解读万物结构

画作中卷入维度元素

多样性对称让绘画更美

嵌入数字元素的绘画作品

04:自然生命篇

涌入四季的大自然画卷

关乎地球生态的画作

描绘生命体是画家们的挚爱

刻画心理特征的科学绘画

画家玩耍的“错觉美”

人类发明在绘画中“诞生”

后记:绘画与科学的关系图景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围绕近300余幅中外绘画作品,以科学的视角解读画作背后的科学故事,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美术与科学融合发展的长卷,阐述和分析了画作中表达的科学内容、折射的科学思想、运用的科学手法,涉及到心理学、色彩学、透视学、光学、解剖学、天文学等科学方法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及呈现。全书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幅作品都阐释了艺术之美,全书旁征博引地呈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一部融艺术修养和科学素养提升于一体的知识性读物,兼具研究、阅读、鉴赏的价值。在这里,无论是追求科学、人文,还是艺术的读者,都可以从作者解读凡?高《星空》的宇宙盛景中,从分析中国山水画的*特色“散点透视画法”中受到启发,可以一边零距离欣赏中外名家画作,一边在阅读中体验艺术的科学之美。

主编推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会员。《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艺术中的科学”专栏作家。绘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在各级报刊杂志(如《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科学24小时》《海峡科学》《读者》-校园版等)上发表上百幅各类科学、科普美术作品及文章。被评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北京市科创协会和“蝌蚪五线谱”主办的“2016年十佳新锐科普创客”,获《知识就是力量》杂志60周年“知识传承奖”和中国石化“朝阳”文学艺术奖美术类奖等。《刘夕庆科学、科普画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科学美术作品系列2015年在山东省日照市展出。2017年出版的《玩转科学的“艺术家”》(上、下册)荣获2017度“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入选榜单”(10种)“成人原创”项目和第13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推荐图书。

精彩内容

  当绘画语言引入几何元素

  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后印象主义画家保罗o塞尚认为:"绘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复制现实,而是寻求某种关系的和谐。"这种"关系的和谐"是通过理性综合来完成的,即将客观事物主观化。因此,他善用几何图形来绘画,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他把描绘自然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的观点和多视点表现法结合起来,表现对物体的追求,这一观点后来成了立体主义画派的探索指南。当然,这只是古往今来人类绘画史中几何元素引入的一段而已。

  源远流长的欧氏几何渗透至绘画

  当我们认为绘画中引入几何元素是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在立体主义创立以后,我们才发现,后来古代的伊斯兰、希腊和中国等,都从不同民族文化的角度将欧几里得几何元素引入了美术创作之中。要么图案装饰、要么衣纹花边、要么直线透视,都有不同几何元素的渗透。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完成了《几何原本》的撰写,建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该体系到19世纪初一直影响着科学与艺术的方方面面,其描述的对象是人类创造或发现的简单标准形态,如三角形、正方形或椭圆的星球、正六边形的蜂巢等,以及具有定量的数学性质,可用点、线、面等形式表达。

  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各类点透视方法(后来也称为射影几何)被意大利与德国的艺术家们引入绘画,发展出在二维画布上描绘现实主义的三维图景,就连17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也是建立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的基础之上。

  非欧几何与立体主义画派的创生

  到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发现了一种非欧几里得几何,也被称为罗巴切夫斯基几何或双曲几何,这是两千多年来人类首次发现不同于欧氏几何的伟大成果。近30年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了另一种非欧形式(黎曼几何或椭圆几何)和多维空间的观点。20世纪初,它直接成了助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创立的数学工具。这两种几何与欧氏几何具有不同的空间性质,举例来说,在欧氏几何中,线是直的,两条相异线平行,则永远不相交。双曲几何中双曲平行线不断彼此靠近,但永远不相交,被称作渐近线。而椭圆几何没有平行线,因为每两条椭圆线都会相交。

  伴随着几何学的突破,引入几何元素后的绘画艺术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塞尚去世的第二年(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标志立体主义画派诞生的《亚威农少女》。他在二维画布上彻头彻尾地引入了立体几何元素,使得原来在欧氏几何平面的表现上不能看见的东西出现在了画布上,以至于有些学者拿它在空间上的表现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

  毕加索艺术上的伟大突破是为了实现科学、数学、技术和艺术之间的一种联系。他摒弃了已有的常规,转向一个崭新的思想框架,以科学作模型,以数学作指导。这样,他才找到了勇气,在立体主义绘画中以其独特的几何语言创造了崭新的视觉表达方法。难怪伦敦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授阿瑟oIo米勒写下了《爱因斯坦o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一书(本篇文章之延伸读物),专门讨论了20世纪初这两位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巨匠是如何运用几何学,分别创造物理学和绘画艺术之美的。

  新几何学与花样繁多的绘画流派

  爱因斯坦在1922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不借助几何学描述物理学定律,就像不用语言描述我们的想法一样。"信奉几何元素可以给绘画带来事物和谐关系的画家们也可以说,不借助几何描绘自然和社会图景,就像不用语言描述我们的思想一样。

  19世纪到20世纪,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几十年,新几何学与花样繁多的绘画流派的创立可谓风起云涌。但似乎绘画引入几何元素总比几何学的创新要慢些。倒不是绘画创作一定要有意识地引进数学家们的几何学发现,反倒是,许多创造力很强的画家都不一定清楚新几何学的原理,但人类文明的进化与发展就是这么奇妙且互相促进着。

  荷兰"风格派"画家代表人蒙德里安多年发展的抽象主义作品,用绘画寻求有关几何形状的真相,后他认为答案是直线,是直线构成了所有形状,据说他画这些直线条时完全没用直尺。同样,在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征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杜斯伯格的《玩牌者》中,我们可以看到,具象和写实的表现方法已被杜斯伯格变化为用三角形、方形、直线、弧线或圆形来表达,这些创作将原来实体的形象进行了提炼和抛弃,是采用基本的几何形态所表现的结构单位,被他称为"元素",但这种元素只是本文所述几何元素概念中的一种--欧几里得几何元素。

  杜斯伯格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平面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几何形态,使他的作品有了一种数学式的缜密风格。而这些,也是他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理解以及将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合理调解后的产物。杜斯伯格对几何形态在抽象艺术中的运用和对元素概念的提出与贯彻,使得现代派绘画艺术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被人们理解。

  更新奇的绘画跟随着更新奇的几何学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更新奇的几何学-拓扑几何学与分形几何学先后问世。拓扑与分形也都是非欧几何,拓扑几何学的催化发展和引导是由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o欧拉对"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答形成的,它不涉及尺度量化计算,只牵涉到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首先用到的"位置几何",因此它研究的是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位置保持不变的性质。而分形几何学则是描述大自然创造的复杂实体,它与拓扑学一样不考虑特征长度,一般以分数维数表达,也可以用正整数表达,它表示的是自相似的随机形状和现象。直到1975年,"分形"这一术语才由美国科学家芒德勃罗定名。

  在画界主流群体中,没有多少人让这些新奇的几何元素很快地进入画面,埃舍尔是其中之一,他是荷兰"科学思维"的版画大师,20世纪画坛中独树一帜的人物。说实话,他对拓扑和分形几何了解多少,无人细说,但他确实创造出了多种表现拓扑与分形几何的绘画方法,就连科学家们也较为喜欢。

  笔者就是一个对埃舍尔十分推崇的人,在个人的创作中,力图遵循并发展他的风格,不但自觉地引入的几何学理念,同时更想让多种几何元素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由上可见,几何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共同的元素,从数学与绘画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少不了几何图形,而绘画又少不了几何元素,它们在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是以几何学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几何学在其间发挥着变革的作用。

 



媒体评论

1.绘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用色彩和线条在纸、布、墙面或其他平面上绘写事物的形象,再现某些事件和反映某种思想,则往往是艺术家的工作。但是当绘画注入科学的元素,当绘画彰显科学的思想,当绘画体现科学的方法的时候,绘画又成了科普工作的好帮手。刘夕庆先生的新作,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为我们对科学和艺术的解读带来新的视角。——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动画学院副院长兼动画系主任、北京市数字科普协会前副理事长张骏
2.读刘夕庆老师的新作《叙画——解读画作背后的科学故事》,感觉惊艳,愉悦,并有双重收获。他用一支技艺娴熟的画笔,“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架起了绘画创作与科学探索之间的桥梁。这是融入作者独特的思考、感悟和知识积累的新作,是艺术与科学跨界之恋的优秀读本,希望更多的人阅读和受益。——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雁塔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会长祁云枝
3.该书站在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的交汇处,从宏观处着眼,以丰富的史料展现了绘画与科技的广泛融合。如果没有这些绘画,许多科技事件的传播力会大打折扣。——理论物理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科学漫画微信公众号“Sheldon42”创始人 李剑龙
4.“叙画”——古为今用。绘画艺术的功能如此强大,以致于不仅能让人欣赏,还可以从人文的视角看待自然宇宙,从艺术的创作中认识科学概念——这是我看罢此书的切身感受,这也是刘夕庆令人信服地所描绘的“绘画与科学的关系图景”。——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协综合画种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漫画协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禹天成
5.刘夕庆从事科学美术多年,硕果颇丰。今又出版《叙画——解读画作背后的科学故事》一书,实在可喜可贺!此书视角独特,另辟蹊径,将绘画中的科学之美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科学在世人眼中皆是抽象和概念的,而在夕庆眼中却有着美不胜收的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从而领略到科学和绘画之间的美好相伴、精神互联!——江苏省漫画协会秘书长、1998年第十九届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奖赛评选委员特别奖获得者 王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