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问道(老子思想细读)(精)/简帛研究文库 9787559821539 池田知久 王启发 曹峰 等译,大学问出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问道(老子思想细读)(精)/简帛研究文库 9787559821539 池田知久 王启发 曹峰 等译,大学问出品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78.46 6.6折 11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池田知久 王启发 曹峰 等译,大学问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21539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18元

货号28475910

上书时间2024-12-27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通过比较出土本《老子》(郭店《老子》、马王堆《老子》、北大简《老子》)与通行本《老子》(王弼本、河上公本等)之异同,广泛吸收中、日学者研究成果,对涉及老子其人和《老子》一书的许多问题做了新的探讨。《老子》的作者、成书、思想等,因这本《问道——〈老子〉思想细读》而一一得到澄明。



作者简介

    池田知久,1942年生。1998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历任东京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等。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山东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思想史、周易研究、出土文献研究,著有《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研究》《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等,并有大量论文发表。



目录

凡例/1


Ⅰ 老子其人/5


1 司馬遷著《史記·老子列傳》/8


2 充滿謎團的老子這一人物/10


3 老子形象的展開與“道家”的形成/15


4 陣容聚齊的道家書籍與人物/18


 


Ⅱ 《老子》其書/23


1 戰國晚期《老子》的編纂/25


A 《荀子》《吕氏春秋》中出現的《老子》/26


B 《韓非子》中出現的《老子》/32


C 《莊子》中出現的《老子》/33


2 馬王堆帛書《老子》的出土/43


A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與乙本/43


B 馬王堆帛書《老子》從甲本到乙本的發展/45


C 馬王堆帛書甲本、乙本以後的《老子》/51


3 郭店楚簡《老子》的新登場/52


A 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乙本、丙本/53


B 郭店楚簡《老子》乃戰國晚期成書/56


C 作爲形成過程中古老的文本——郭店楚簡《老子》/59


4 北京大學簡《老子》的新出現/70


A 北京大學簡《老子》的構成/70


B 北京大學簡《老子》第十六章的經文/72


a 第十六章的“積正”/72


b “積正”一詞來源於儒家/74


C 北京大學簡《老子》編纂於西漢後期至晚期/76


5 結論/76


 


Ⅲ 《老子》的思想/81


1 引言/83


2 《老子》的哲學/88


A 《老子》的形而上學/90


a 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萬物”/90


b “道”不爲人所能把握/98


c “道”無名/106


d 以無知來把握“道”/112


B 《老子》的萬物生成論/118


a 源始的“道”生出“天地”“萬物”/118


b 萬物生成論與退步史觀的結合/125


C 《老子》的存在論/132


a 從“道”之虚静生出“萬物”/133


b “萬物”得“一”而存在/136


3 《老子》的倫理思想/141


A 《老子》中對於人的异化的克服及主體性的獲得/143


a “道”的形而上學、存在論中的人的定位/143


b 《老子》中反异化論及主體性論的殘餘/145


c 《周易》的道器論/149


B 《老子》中的提倡柔弱及否定堅强/153


a 仿效水之柔弱與不争、謙下的倫理/154


b 輕雄重雌、褒牝貶牡——對女性原理的重視 其一/162


c 贊美母親——對女性原理的重視 其二/167


d 提倡柔弱的逆説式、辯證法式結構/171


e 并非正面價值?而是負面價值/180


C 《老子》中基於無學、無知、無言的否定性超越/195


a 提倡無學、不學/195


b 提倡無知、不知/204


c 提倡無言、不言/224


d 無我、無心的境地/236


D 《老子》中基於無欲、無爲的否定性超越/240


a 提倡無欲、不欲/240


b 提倡無爲、不爲——對有爲的否定性超越 其一/266


c 提倡無事——對有爲的否定性超越 其二/296


4 《老子》的政治思想/306


A 《老子》中“道”的形而上學、存在論與天子、皇帝的一元統治/307


a 把握“道”來統治整個“天下”/307


b 以柔弱、謙下、無欲、無爲來統治整個“天下”/314


c 以無事、無爲取得“天下”/324


B 《老子》中“道”的形而上學、存在論與國君、臣下的政治/330


a 以“道”、柔弱、謙下、無爲統治“邦”/330


b 以“道”輔佐君主統治的臣下/339


C 《老子》中的整個“天下”的政治秩序構想/347


a 《老子》第五十四章的整個“天下”政治秩序構想  其一/347


b 《禮記·大學》“八條目”的整個“天下”政治秩序構想/353


c 《管子·牧民》的整個“天下”政治秩序構想/360


d 《老子»第五十四章的整個“天下”政治秩序構想 其二/368


D 《老子》的非戰思想/376


a 基於不争倫理的非戰/377


b 基於“道”的哲學的非戰/382


c 不得已而爲之的戰争/388


E 《老子》中爲君主者的精神準備/395


a 聖人的統治虚民心實其腹/396


b 聖人的統治對善人和不善人都予以重視/404


c 聖人之治——富貴不驕而有威嚴/408


5 《老子》的養生思想/422


A 先秦儒家所見的“養生”/423


B 養生思想的誕生與早期道家的養生/426


a 楊朱對“我”的重視/426


b 子華子和詹何對於生命、身體的重視/428


c 早期道家的養生/432


C 《老子》的養生思想/438


a 《老子》中殘留的對養生的批判/438


b 通過把握“道”“德”實現養生/443


c 養生與赤子、嬰兒之比喻/451


d 通過無知、無欲、無爲以實現養生/454


D 《老子》中的養生與政治/461


a 戰國道家所見養生與政治的對立/461


b 《老子》所見養生與政治的交錯/465


c 《老子》所見作爲人生終目標的養生/475


6 《老子》的自然思想/482


A 《老子》的形而上學、存在論——“道”與“萬物”/483 


a “道”的萬能性——“道”支配“萬物”/483


b “道”的重要性——在哲學、倫理思想、政治思想方面/485


c 道家形而上學、存在論的傳統與《老子》/489


B 《老子》以及道家的“自然”一詞/490


a “自然”的出現情况與性質/491


b “自然”的古義——“自主”/499


c 舊道家的“自然”——在《吕氏春秋·義賞》中/502


C 《老子》自然思想的構成/505


a 主體的“無爲”與客體的“自然” 其一/505


b 主體的“無爲”與客體的“自然” 其二/511


c 主體的“無爲”與客體的“自然” 其三/518


D 《老子》自然思想中的政治/523


a 自然思想的民本主義——“百姓”“民”的主體化/523


b 自然思想的政治中的君主像/525


E 《老子》的形而上學、存在論與自然思想的矛盾和對立/528


a 舊的形而上學、存在論與新的自然思想/528


b 道家哲學與政治思想的危機/532


c 走向“道”的形而下化/536


F 關於“自然”的過度/541


 


a 自然思想中包含的危險性/541


b 對於“自然”的過度的限制/542


G 東漢以後自然思想史素描/544


a 王充的自然思想/545


b 鄭玄萬物生成論中的“忽然自生”/553


c 經過魏晋玄學的“自化自生”到宋學的“天理自然”/556


結語/567


 


《老子》經文(馬王堆帛書甲本)與白話翻譯/576


致中國讀者的後記/655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比较出土本《老子》(郭店《老子》、马王堆《老子》、北大简《老子》)与通行本《老子》(王弼本、河上公本等)之异同,广泛吸收中、日学者研究成果,对涉及老子其人和《老子》一书的许多问题做了新的探讨。《老子》的作者、成书、思想等,因这本《问道——〈老子〉思想细读》而一一得到澄明。



主编推荐

    池田知久,1942年生。1998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历任东京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等。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山东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思想史、周易研究、出土文献研究,著有《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研究》《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等,并有大量论文发表。



精彩内容

Ⅰ.老子其人

 

這篇文章(《史記·老子列傳》)自古以來就以模糊、充滿矛盾而著稱,關於其内容的真僞,至今仍有諸多探討。在此,我僅討論我認爲重要的幾個問題:

,必須指出的事實是,即使是早撰寫完整老子傳記的司馬遷,也已經不能很肯定地回答老子究竟是誰這一問題了。在此,衹好將老子是老聃、老萊子、周太史儋三種説法一并記録下來。在《列傳》的開頭有“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的記載,可見,司馬遷無疑是將老聃看作有力的候補者。但是,也并没有否定其他兩位。特别是將周太史儋看作另一個有力候補者這一點有如下陳述。

關於這個周太史儋,在講道“或曰儋即老子也,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之後,又附記曰:“老子,隱君子也。”讀到這裏,甚至讓我們感受到作者認爲判斷誰是老子乃不可能之事而束手無策。就連這個完成於西漢武帝時期(前100年左右)的古老的老子傳記中,關於老子的身份這個基本事項的記述也是這樣的不確定。

這樣一來,老子的出生地、姓名、職業、活動年代等有關生平的具體記述,以及從其兒子開始,直到西漢初期、景帝時期其後裔的八代子孫的具體的譜系圖,不也就幾乎不可信了嗎?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年齡的設定極其不合理,且它使《列傳》内部相互矛盾。“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歳”這一句,恐怕正像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注所説的,講的是與孔子(前551—前479)會見的老聃,以及與孔子同時期活動的老萊子,以記述其長壽的吧!還有“或言二百餘歳”這一句,如果認爲是講周太史儋作爲先於孔子出生、其後一直活到謁見秦獻公(前384—前362在位)并預言了秦始皇的出現,陳述其長壽的話,那麽所計算的數值是相吻合的。這樣一來,老子的三位有力候補者,均没有迹象表明是實際存在的人物。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爲“百有六十餘歳”“二百餘歳”這樣的長壽者,從常識來考慮不可能是實際存在的人物,一定是空想的産物。

還有,在《列傳》的下文當中,記載了從老子的兒子開始到西漢初期的景帝時期其後裔八代子孫的譜系圖。如果試着以八代的年數合計爲200至230年來計算,這個老子的年代與上文秦獻公的在位年代大體一致,因此這肯定是認定周太史儋即老子,并在此基礎上製作的譜系圖。然而如此一來,這個包含有司馬遷生活時代内容的具體的譜系圖却被認定爲老子的周太史儋,就與上文中被認爲有力候補者的老聃之間出現了矛盾。順便提一下,道家系的思想傾向於如“以其脩道而養壽也”的養生思想或神仙思想,將老子刻畫爲實現了它們的代表者,是在戰國晚期以後大

量出現的現象。

第三,再來探討一下司馬遷在建構《列傳》之際所采用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即便在道家系的諸文獻中也是取材自比較新的在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形成的部分,而并非從較早的戰國中期至戰國後期形成的部分當中取材。例如,老子乃“周守藏室之史也”這一句應該是取材自«莊子·天道»中孔子與老聃會面的故事,其中有:

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

然而,這被認爲是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的作品。

此外,在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的時候,老子所説的話有“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這一定是取材自《莊子·外物》中仲尼與老萊子會面故事(仲尼、老萊子問答)裏老萊子講的話“(老萊子)曰:‘丘,去汝躬矜與汝容知,斯爲君子矣。’”後者被認爲是西漢初期的作品。《列傳》下文中老萊子作爲老子的有力候補者出現,便是其作者從《莊子·外物》仲尼與老萊子的會面故事中取材的明顯證據。

而且,在與老子會面之後,孔子對弟子説:

孔子去,謂弟子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這很明顯是取材自與《莊子·天運》孔子與老聃會面故事(孔子、老聃問答二)相同情况下的孔子的感想,即“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乘乎雲氣,而養(翔)乎陰陽。’”後者大概是西漢文帝時期至武帝時期的作品。

這種孔子、老子的會面故事并非歷史事實,是道家思想家們爲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任意編造的虚構之事。也就是從想要站到當時對立的强有力的競争對手儒家人物及其思想的優勢地位這一願望出發,讓可以説是自己代表的老子、老萊子等與儒家的大宗師孔子及其弟子們紛紛登場,大加貶低孔子及其弟子們,這樣一種結構的虚構故事。這種故事被大量編造出來,是在諸子百家學派對立激化的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

第四,因爲老子被設定成了比儒家開山始祖孔子更早的前輩,因此,理應被刻畫成道家的開山始祖、開創道家思想的人物。關令尹喜請求撰著«老子»一書時所説的話“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爲我著書。’”也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之一。此外,《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當中,除了上引的《老子列傳》,另外在《莊子列傳》中有云:

莊子者,……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盗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在《申不害列傳》中有云:“申子之學本於黄老而主刑名。”在《韓非列傳》中有云:“韓非者,……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黄老”後二者中的“黄老”,還見於《孟子荀卿列傳》中:“慎到,……。田駢、接子,……。環淵,……。皆學黄老、道德之術。”“黄老”是“黄帝老子”的略稱。因此,也就是説司馬遷認爲這幾位的思想均基於老子。有關黄帝的問題我們姑且不論。

不過,不要衹局限在《史記·老子列傳》的世界,放眼至廣闊的春秋時代(前770—前403)至西漢初期的各種文獻,就可以發現所謂“以老子爲開山始祖,由他發端出道家(或者“道德”)這一思想上的學派”這一看法也絶非是關於春秋、戰國時代道家的即時性、歷史性事實。這是在司馬遷的父親———道家的狂熱信奉者、任太史令之職(前140—前111在職)的司馬談時開始萌芽,數十年後,由司馬遷真正提出,在此以前,甚至時間點向後推移至西漢初期,都没有絲毫痕迹的全新想法。這樣一來,把這種想法作爲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全面開花、結束後,西漢武帝時期的知識分子爲了整理歸納那些思想所必需的學問上的工具來把握比較恰當吧。

 

Ⅱ.《老子》其书

 

甲本抄寫在高約24厘米的帛上。與之不同,乙本則抄寫在高約48厘米的帛上。這雖然不是文本本身的發展,但是在甲本階段,《老子》還不過被作爲一般性書籍對待;到了乙本階段,則達到了被視爲經典性書籍的程度了。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爲東漢時代王充(27年左右—100年)在《論衡·謝短》中説道:

彼人曰:“二尺四寸,聖人文語。朝夕講習,義類所及,故可務知。漢事未載於經,名爲尺籍短書。比於小道,其能知,非儒者之貴也。”

在同書《書解》篇中又説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諸子尺書,文明實是。

如此,西漢、東漢時代,書籍所用的木簡、竹簡有長短兩種尺度,長簡爲漢尺的二尺四寸,用來書寫經典;短簡一尺至一尺二寸,用來書寫諸子。因此可以認爲,與此幾乎相合,帛書也有全幅和半幅兩種尺度。在全幅的帛上書寫的文獻被看作是重要的經典,相反,在半幅的帛上書寫的文獻則是一般性讀物。因此,這裏體現出一個從作爲黄老思想尚未盛行以前的一般性書籍甲本,發展到作爲黄老思想正在盛行時代的經典性書籍乙本的過程。

 

 

Ⅲ.《老子》的思想

 

F關於“自然”的過度

如上所述,面對逐漸失去終極本源者意義的“道”,當時的道家思想家們嘗試探索“道”的新意義,從而試圖實現“道”的起死回生。關於三個探索方向,上文已闡述了個與第二個。在此,探討第三個方向,即更加强調“道”的形而上學、存在論,同時將“萬物”的“自然”控制在一定程度,從而弱化兩者的矛盾、對立的方向。不過,事實上,提倡“自然”的《老子》諸章中已經出現了這個方向。

自然思想中包含的危險性

誠然,老子基本上是“自然”的初提倡者,儘管如此,其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