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个体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村最好的民族志写作。他花费了数年时间与村民们共同生活,并分析他们的生活状态。他把私人生活研究放在了个体性和家庭联合体重要性的经典讨论之中。他生活过,他做到了,他将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带给了我们。 ——黛博拉·戴维(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当阎云翔第一本书,《礼物的流动》于1996年出版后,这清楚地表明一个新的中国研究领军人物开始踏入了该领域。阎教授的第二本书《私人生活的变革》更清晰地表现了他在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才华。事实上,《私人生活的变革》作为《礼物的流动》这一书的同系列著作,它们一起构成了一部关于丰富而独特的村庄民族志。那里同时也是阎教授成为人类学家之前花费了15年观察、生活过的村庄。 ——《China Quarterly》优秀的研究,它清晰地提供了关于中国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化图景,而从中,村民们的内心道德世界和情感生活流露着些许微光。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在这本精心研究和高度原创性的书中,阎教授再一次展现了他作为民族志学家不同寻常的敏感和捕捉农村社会变化背后的多层微观性因素的能力。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