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1937延安对话 9787020160129 [美]托马斯·亚瑟·森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29.16
6.5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托马斯·亚瑟·毕森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020160129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1069519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托马斯·亚瑟·毕森(Thomas Arthur Bisson 1900-1979),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东亚问题研究专家,担任过美国政府的东亚政治经济顾问。曾于1924年至1928年期间来到中国,先后在安徽省怀远县一所中学以及燕京大学执教。1937年6月,到访延安,后返回美国。1948年至195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系任教。后因麦卡锡主义政策影响被迫离开美国。1969年,应邀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任教,为该校中国语言和文化课程奠基人。
李彦,北京人,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1997年起在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任教。现任文化及语言研究系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7年起担任滑铁卢孔子学院加方院长,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从1985年起从事中英文双语创作、翻译。曾获中外多个文学奖项。主要作品有: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雪百合》,中文长篇小说《海底》《嫁得西风》,纪实文学《兰台遗卷》《不远万里》《校园里那株美洲蕾》等。
目录
作者简介5
序7
前言15
章 时代风云19
第二章 潜抵西安26
第三章 越水翻山33
第四章 延安日夜48
第五章 边区概况62
第六章 抗大见闻73
第七章 访谈(1937年6月23日)80
第八章 访谈(1937年6月23日)88
第九章 访谈(上)(1937年6月22日)100
第十章 访谈(下)(1937年6月23日)115
第十一章 归途散记122
第十二章 回眸一瞥136
照片149
地图179
内容摘要
章 时代风云 1937年时,我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一笔科研经费,得以前往日本和中国工作一年,从事我在中日关系领域里的研究课题。 年初,我抵达了日本。在那里停留了数月之后,紧接着又去朝鲜和中国东北,旅行了两个星期,做了一些调研考察。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之时,我和妻子已经在北平城里安置好了一个舒适的小窝。对我们夫妇来说,这次返回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重归故里的亲切温馨。 在北平古城里,还居住着当年与我们一起学习汉语时的旧日同窗,也有我在燕京大学任教时的老同事、老朋友。那个时候,抗日战争(编者注:此处抗日战争,指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下文同。)尚未正式爆发,古城的生活是春意盎然、令人流连忘返的。 埃德加·斯诺当时也住在燕园里,正在埋首撰写《红星照耀中国》那部书的初稿。 新闻记者、访问学者、住校学生,以及来自欧洲和美国的人们,常常凑在一起聚会,分外热闹。 好像是在四月份前后吧,欧文·拉铁摩尔找到我,提出了一个建议,说我们俩应当设法去延安看看。 听到这个建议之初,我感觉似乎难度颇大,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这个念头,而是开始积极动手,寻找可行的方案。 去陕北考察的建议,实际上与我的研究课题也相当吻合。尤其是当时朝野内外一度盛传,国民党和共产党正在进行谈判,打算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共同建立一个轴心。鉴于此,我就更有必要亲身前往,做一番调查核实了。 五月份,正值繁花似锦的时节,各种事件却重重叠叠,不断涌现。我首先去了一趟南京,对国民党政府的官员进行了一轮采访。接下来,对陕北的考察,似乎就显得更加合情合理,且势在必行了。 回溯1937年的头几个月里,我当时尚在日本停留,因此更多关注的,是那个国家的事态发展。当时的高潮性事件,是二月份的日本全国大选。选民们表现出支持政党、反对军方的强烈情绪。 但是,出身皇族的近卫文麿公爵(Prince Konoye)组阁后,成立了一个无党派,或者说反对政党派的“国家联盟”。很后,在6月3日那天,他正式宣告了内阁的诞生,赤裸裸地拒绝了民主选举的方案。 那年六月初,我在北平和天津所做的一系列公开讲演中,均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近卫文磨的内阁所代表的,实质上是一个战争内阁。 记得在春天抵达北平后,我所遇到的中国朋友们还都争辩说,来自日本的压力,并没有那么明显嘛! 然而,等到了六月初,我们离开北平前夕,人们的情绪显然就不再那么乐观了。 抵达延安之后,我们才会发现,日本人对中国展开全面进攻,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只不过谁也无法确定,究竟会在哪天爆发罢了。 在那些日子里,中国政坛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令人琢磨不透。直到后来,大家才逐渐看清楚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怀揣着期望,切盼南京政府能够发挥作用,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行为。 从中国国内来看,由各方势力割据所造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必须要予以平定。广东已被南京所控制住了,因此,广州至汉口的铁路线,得以迅速完工。 与广东毗邻的广西省的领导人物如李宗仁和白崇禧,是地方势力中很坚决主张抗日的人士。他们早已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深感不满。而在此时,他们似乎也与南京携手合作了。 5月11日,平津地区的领导人宋哲元将军突然离开北平,回到他的家乡山东省乐陵县,在那里隐居了长达两个月之久。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他试图逃避开巨大的压力。 由于日本阴谋策划在华北地区进行扩张,宋哲元将军面临着不可承受之重。其实,仅就这种巨大压力本身而言,便早已撕下日本对外界声称自己是合理的、克制的那张假面具了。 从中国方面来说,宋哲元将军的被迫隐退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这显示了南京政府对日本所做出的更强硬的抵御态度;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南京政府对北方那些半自治势力的领导人,已经逐渐增强了掌控。 促成统一战线形成的关键人物,其实是在另外一些方面:蒋介石和延安的领导人之间,显然已经建立起了某种新型的关系。然而,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仍然是悬念。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残酷内战(编者注:指四一二政变到全国抗战前夕的时段),眼下是否真能为了阻止日本进犯而捐弃前嫌、求同存异、携手并肩? 如果这种前景果真能够实现的话,那就意味着,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中被东北军将领所逮捕的蒋介石总司令,通过他与的谈判,已经导致中国内政的巨大转折出现了。 P19-22
主编推荐
《1937,延安对话》由美国汉学家托马斯·亚瑟·毕森所著,本书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毕森一行人于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真实境况。在延安短短四天四夜的停留中,毕森对、、等红军进行了一一的采访,同时为他们的崇高理念与精神力量所感召。除文字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照片,不仅有1937年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还有当年延安根据地的实际面貌,尤其难得的是捕捉下了当时正值盛年的中国共产党们的面容与身姿,其内容相当于一部小型的《红星照耀中国》,具有很好珍贵和重要的史料价值。
精彩内容
这是一部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实作品,是美国学者毕森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见闻与记录,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的重要见证。
作者托马斯·亚瑟·毕森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好朋友。1937年6月卢沟桥事变前夕,在斯诺的帮助下,毕森与其他几位美国同行一起,悄悄奔赴延安,亲眼见证了当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现实与革命圣地的烽火岁月,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袖,并将这些见闻与采访用铅笔记在两个笔记本上,真实记录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理想和奋斗实践。
除了文字记录之外,毕森一行还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有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有延安根据地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捕捉到许多正值盛年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面容与身姿。
这些珍贵的笔记和照片,不仅能呈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容貌风采、精神信念和理想光芒,更是从一位西方学者更加客观和切实的角度,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初心、中国革命的正义性和历史必然性,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年辉煌而艰辛历程的有力补充和证明。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作者到访延安80多年以来,这些笔记仅于1973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版过英文版,之后再未出版。本次是首次在中国出版单行本。
媒体评论
《1937,延安对话》由美国汉学家托马斯·亚瑟·毕森所著,本书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毕森一行人于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真实境况。在延安短短四天四夜的停留中,毕森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袖进行了一一的采访,同时为他们的崇高理念与精神力量所感召。除文字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照片,不仅有1937年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还有当年延安根据地的实际面貌,尤其难得的是捕捉下了当时正值盛年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面容与身姿,其内容相当于一部小型的《红星照耀中国》,具有非常珍贵和重要的史料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