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彩图本) 9787559415066 朱庆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彩图本) 9787559415066 朱庆葆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5.68 6.0折 59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庆葆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ISBN9787559415066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9215712

上书时间2024-12-23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庆葆,1963年生,1982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在中国近现代史、高等教育研究等领域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多种。主要代表作有《鸦片与近代中国》、《中国毒历程》、《传统城市的近代命运》等。

 武黎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助理、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持南京大学校史口述历史计划。

目录

?序| 001 朱庆葆

前言:一场无声的革命,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001 武黎嵩

口述编 在希望的田野上

———南京大学七七、七八级校友的高考口述

时代成就了我们| 003 贺云翱 口述

居处水乡,龙门一跃| 025 陈仲丹 口述

时代弄潮儿| 037 周 沛 口述

从首饰工人到大学生| 047 陈谦平 口述

什么时候奔向梦想都不晚| 059 龚 放 口述

我要把书读到底,看看是个什么样子| 073 潘 毅 口述

我们为什么而做学问| 081 童 星 口述

从代课教师到大学教授| 093 黄卫华 口述

从大学梦碎到大学梦圆| 109 丁柏铨 口述

从种菜知青到博士教授| 123 左成慈 口述

改变命运的选择| 131 张立新 口述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 141 周同科 口述

两次高考,一生奋进| 161 陈红民 口述

理想是船,高考是帆| 171 张红霞 口述

三十年的轮回| 187 肖 敏 口述

燃起梦想,照亮了希望| 193 吴稚伟 口述

高考赐予我那数学之外的礼物| 201 冒 荣 口述

知识饥渴时代的学习| 209 张 捷 口述

十六岁上大学| 223 秦亦强 口述

追忆编 追逐命运的曙光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七七、七八级校友的高考追忆

苦等录取通知的煎熬| 235 陈益民

我亲手撕毁了一件的文物| 239 管永星

懵懵懂懂的高考经历| 243 胡友祥

准考证中的难忘岁月| 250 李友仁

抓住命运的一线曙光| 253 陆 华

花甲之年忆高考| 259 孙 鸿

五兄弟见证高等教育史| 265 王虎华

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268 徐瑞清

我的高考传奇| 275 杨冬权

终于挤上了末班车| 289 郑会欣

后 记| 295 单雨婷

内容摘要

“小医生”
    我家在宝应县农村,我从家乡的初中学校升高中
时很幸运,正好那年要求上高中要考试,如果搞**
而不是考试,我就上不了,因为我家庭成分不好,伯
父在中国香港,舅父在中国**,“**”中要排斥
有“海外关系”的人。那年考高中,我的成绩很好,
考到了宝应县中学——宝应*好的中学,我们生产队
属于城郊公社,大多数人是进城郊中学读高中,但由
于那年实行考试选拔,县、镇里面的中学就也都可以
报名。    宝应县中学的老师大都来自很好的大学,如南京
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等等。当时老师们对学生十
分关爱,对学习的要求也很高。虽然那时学校也有批
判老师的事情发生,但实际上师生关系很好。读高中
时,当时都是**上大学,大家也就没有参加高考这
个想法,只想把学习搞好,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让我
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高中时我很幸运地做了班长
,跟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对老师的了解也比较多
,当时师生之间总体上是互相信任的。    我于1974年高中毕业,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也
没有什么毕业联欢,就是同学们互相写一写美好的告
别语句。我们班上主要是城市的学生,县城的学生毕
业之后自然就会找工作,只有少数农村的学生,毕业
之后就回家了。我是农村人,高中毕业后就回了农村
——当时叫作“回乡知青”。那时,我对未来也没什
么想法,就像其他农民一样,跟着村里年纪大的人去
除草、插秧,我那时候还学会了耕地。*苦的活是挑
粪,挑一百米路左右就要放下来歇一歇,肩都磨破了
,特别苦。我在农村什么苦都吃过,但我觉得别人能
干的活我也能干。不过我真正做农民的时间很短,大
概也就一年不到。农村对宝应县中学毕业的学生还是
很重视的,生产队安排我做农业技术员,我学会了看
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用鼻子能识别出几乎所有的农药
品种,工作做得也很好。我还做过材料员,就是帮助
参军的人、回城知青等人做文字材料,也做过很短时
间的小学代课老师。再后来,大队干部又让我去了本
地的医务站。    那时候农村有赤脚医生,还有赤脚兽医,我就是
进入了这样的工作岗位,一边学习一边做,当地的干
部认为我做农技员**认真,做农民也很认真,表现
不错,正好有一个去学习的名额,大队领导就让我去
了泰州畜牧兽医学校学习,学习时间是将近一年。那
个学校的老师好多都是扬州农学院下放的,教学都非
常好。那段时间,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畜牧兽医系的
各门课程,还有实践课。学完之后,我回到了宝应,
从事“赤脚兽医”工作,期间多次获奖励。农民厚爱
我这位“土兽医”,那时我年龄小,个子不高,为牲
畜治病,白天黑夜地随叫随到,他们亲热地叫我“小
医生”。    处一份道义,扬一种精神



主编推荐

从1977年到2017年,中国高考制度实行了四十年。高考制度恢复的四十年,多少青年人的命运被改变了。南京大学口述历史协会的师生采访了二十五位南京大学77、78级校友,记录下他们的高考记忆。从决定恢复高考到参加考试时间很短,有些学生就是两三个月的复习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样重新捡起已经中断了几年甚至十年的学习对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中发生的好故事不胜枚举。

精彩内容

1977年,随着粉碎四人帮、“”宣告结束,黑暗与混乱终于退场。中国向何处去?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从一代学人的成长历程之中,我们看到伟大民族一步步走向复兴的艰难轨迹,看到高考制度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正义与催人奋进的巨大精神能量。能够在当下记录这个中国命运的转折关头,是一代生在红旗下,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的幸运,也是时代给予我们馈>

媒体评论

我觉得在大学里边有没有理想,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尽管今天听起来比较高大上,但是那时候——我现在翻开当时的日记——就是这样想的,后来也是这样做的。毕业之后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麻烦、困难,比如被人嫉妒、被人打击、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但是你不能放弃,为理想要一直执着坚守,毕竟你不是只为自己,你有远大的事业追求,这样内心才能经受得住挫折,才有力量愿意一直向前走,才有幸福感。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物系教授、博导 贺云翶

回顾七七级、七八级这两级人的前半生,我有一种感慨:理想是船,高考是帆,改革开放是东风。虽然我们基础差、起步晚,被社会嗤笑为“没有大师的一代”,但我们的心中仍然充满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虽然我们已经年过半百,但耕耘不辍、壮怀不已,憧憬着我们这些小草有一天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张红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