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9.68 1.9折 ¥ 4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华炜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37850148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1067246
上书时间2024-12-22
华炜,195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淮城镇,副研究员。擅文史,通绘画。发表过“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等文章,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乱世英雄》、人物传记《大汉韩信》等作品。《乱世英雄》一书曾获得过淮阴市“五个一”工程奖和淮阴市文学作品艺术奖。
第一章身世之谜
第二章救命的午餐
第三章钻裤裆
第四章亡秦岁月
第五章保卫项羽
第六章跳槽
第七章刀下留人
第八章追韩信
第九章萧何眼中的“狂人”
第十章汉王问对
第十一章拜大将
第十二章暗出蜀中
第十三章定三秦
第十四章突变中的东方形势
第十五章东进
第十六章大逃亡中的反思
第十七章力撑危局
第十八章计擒魏豹
第十九章二十一”字新方针
第二十章督军
第二十一章天才与白痴
第二十二章背水一战
第二十三章降燕之策
第二十四章死不瞑目
第二十五章假投降
第二十六章入帐夺印
第二十七章贪功
第二十八章谁害死了“高阳酒徒”
第二十九章救援
第三十章两个大胆鬼
第三十一章智斩龙且
第三十二章十大罪状
第三十三章怒封齐王
第三十四章天下三分
第三十五章相背,贵不可言
第三十六章不忍拒汉
第三十七章鸿沟议和
第三十八章讨价还价
第三十九章十面埋伏
第四十章四面楚歌
第四十一章虞美人的不安
第四十二章楚霸王末路
第四十三章左迁楚地
第四十四章南宫论功
第四十五章还故乡
第四十六章一个不能忘记的朋友
第四十七章诡计
第四十八章云梦惊变
第四十九章打残韩信的真实原因
......
附录一:淮阴与淮阴流传的故事
附录二:韩信生平及大事年记
淮阴与淮阴流传的故事
历史文化名人多故乡之争,韩信也不例外。这主要是因年代的久远,朝代的更迭,区划的不断调整,所引发的人们认知上差异。这也是了解文化名人,在所难免而又无法回避的一个小插曲。“韩信,淮阴人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虽有明确的记载,但古淮阴在什么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今淮安市淮安区,一说在今淮安市淮阴区。古人常以水南为阴,淮阴故名。而淮河是自然形成的古河道,是中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也是行政区划的分界,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南北差异很大。纵观历史,河流山川相应变化较小,而朝代更替、行政区划的调整却是常有之事。淮阴地处淮水南岸,末口与淮泗口之间。这是《水经注》注解的古淮阴地理位置。符合这一地理特征,古淮阴的主体当为今天的淮安市的淮安区、清江浦区、洪泽区及淮阴区码头镇附近。换句话说,这片区域主要是清乾隆以前的山阳县。
淮安区承属古山阳县。历史上的淮安府山阳县是路、府、州、县的治所,是运河线上四大都市之一。明清时,“淮阴驿”就设在山阳县。出生在这里的明代文学大师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画家边寿民,大医吴鞠通,抗英民族英雄关天培,以及一代,也都称自己的家乡为“淮阴”。清乾隆帝有“汉淮阴是晋山阳”之说。现代学者郭沫若、王力、王伯祥等人都称古淮阴治所在原清江市东南,即今淮安区境内。这里还存有春秋时,长江连接淮河的“古末口”遗址、汉“枚皋故里”、晋“文通塔苑”、宋“镇淮楼”、明“淮安府署”,以及明清时的“汉韩侯祠”“漂母祠”“钓鱼台”“胯下桥”“漂母井”等一大批古迹遗存。因此,从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来看,能承载千年古县——古淮阴区域功能的是山阳县,山阳县别称古淮阴县,当时人们并没有什么疑义。
那么,淮安淮阴区为什么也称淮阴呢?淮阴区承属古清河县,清乾隆中后期,淮河以北的清河县城,遇洪水淹没,府郡将山阳县西清江浦附近划归清河县。清河即泗水,在淮北。由此,清河县城整体搬迁到淮水以南的清江浦。也因此,民国初年,清河县与河北清河县重名,遂改称淮阴县。但包括县城王家营在内的绝大部分仍在淮河以北。而此时的淮阴,和二千多年前、淮水以南的古淮阴并不是一回事。相传码头镇为秦汉淮阴“故城旧址”,但码头镇在新中国成立后次多发掘中,没有找到秦汉之际相关证据,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历史上的夏朝,目前因没有找到相应的遗址,口说无凭,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此外,有关“南昌亭”的记载,南宋《舆地纪胜》:“相传韩信生于此地”。南昌亭在今淮安清江浦区境内,存有“韩信城”和“韩母墓”等遗址。同样,清乾隆以前,属淮安府山阳县,在淮水南。其实,秦时设立的淮阴县,到了汉武帝年间划淮阴东南为射阳县。在二千多年的历史上,古淮阴区域内分分合合,有时称淮阴,有时射阳,有时则称山阳、淮安,还有时互置。现在,淮安市正实施“三淮一体”城市发展战略,淮安区、淮阴区和清江浦区都在一个市区内,不应再分彼此,对于古淮阴的说法,应称其“在今江苏淮安一带”。谈了韩信故乡,再说一说韩信流传于故乡的几则故事。韩信的事迹,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人物中也是极其少见的,而韩信的故事、传说,在历史上更是口耳相传,影响甚广。
一、韩信与石人的故事
传说韩信小时到淮安萧家湖钓鱼,那地方有个石头人。一天,韩信又来钓鱼,石头人忽然开口说话了,他说:“我告诉你,西边湖心有一只蛤蟆,它有两千年的根本,你得到它口中的宝珠,你就发达了。”韩信问:“怎么才能把珠子弄到手?”石人说:“等到今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蛤蟆要吐珠子晒正午时,你可乘这个机会把珠子抢过来。”五月初五到了,韩信悄悄摸到湖心滩上,看看日头正午了,滩上果然爬上来一只蛤蟆,嘴一张,吐出了一颗红宝珠。韩信冲上去,把宝珠抢了过来。
蛤蟆眼泪汪汪地说:“韩信哪,你真狠心,你抢走了我的珠子,害得我丢了一千多年的根本。你把珠子还我,我保证你出人头地,升官又发财。”韩信说:“只要你不骗我,我就把珠子还给你。”蛤蟆说:“你知道吗!早先,天下不太平,经常打仗,是上天大神派石人下凡把天下所有兵书都收起来,藏在肚中。只有得到石头人肚中的兵书,你就是天下第一大将了!”韩信问:“怎样才能得到石人肚中的天书呢?”蛤蟆说:“你向东五十里,那里有个绿草荡。荡中间有个滩,滩上长着三棵菖蒲,你拿的一根,向石人一挥,石头人的头就会掉下
来了,那时你就取天书吧!”韩信将宝珠还给了蛤蟆。到荡中滩头取回的一根菖蒲,来到湖边,对石头人一挥,轰的一声,石头人真的落地了,只见石人肚中冒出一道红光,接着又冒出一道绿光,韩信急忙把石头人颈项捂住,果然得到一本兵书。原来第一道红光,跑了一本天文,第二道绿光,又跑了本地理,第三道被捂住的是一本兵书。所以,韩信成了盖世无双的天才军事家——
二、韩信分油的故事
韩信小时候爱动脑筋,聪明过人。传说有一天,淮阴市口两个卖油人正在争吵不休。路过这里的韩信,出于好奇,呆呆地看着,他终于明白,原来这两个人合伙卖油,因意见不合,准备把油桶里还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后各奔东西,又为了分油不均而争执不下。韩信仔细端详着,他们手头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三斤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七斤的瓦罐,他们用油桶倒来倒去,双方总不满意,因而吵嚷起来。有没有办法把油分呢?韩信面对两个各不相让的卖油人和眼前的油桶、瓦罐、油葫芦,默默沉思着。忽然眼前一亮,大声说:“你们不要吵了,没有秤,也能够分均匀!”说着,他把办法告诉了卖油人。按照韩信的办法,两个人重新再分,果然都很满意。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共装九斤,将七斤的瓦罐注满后,油葫芦里还剩二斤。然后将瓦罐的七斤再全部倒入油桶,这时油桶里是八斤油。再将油葫芦内的二斤油全部倒进瓦罐。用空葫芦在油桶里灌满(三斤),倒进瓦罐。这样,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装的油都正好是五斤。双方各分其一,恰好各人所得相等。
三、韩信与象棋的故事
相传,时隔多年,韩信打败西楚霸王以后,终于帮助刘邦完成了大一统,成了大汉英雄,却因功高盖主,被贬为“楚王”,又被贬为“淮阴侯”,后来却被吕后、萧何诱捕入狱。在咸阳狱中,临窗而望,韩信想了很多事情,也想到了未来,自己还有未来?韩信觉得生命将会走到尽头,打算在狱中著录一部兵法传之后世。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后,说韩信是一特殊人物,“手无缚鸡之力,心有戳山之计”。项羽虽力能拔山,却败于他的手下,如今韩信身为反臣,又怎能擅自著录兵法。其实,韩信反与不反刘邦难道不清楚吗!韩信悲愤难忍,仰天长叹:“汉家不但要我的命,还要除去我的名,太狠了些吧!”当时有一位狱卒听到他这句话后,跪在韩信面前说:“大王!你就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苦笑了一声说:“本将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杀身之祸呢?”狱卒再三恳求,韩信只是不允。没过几天,这位狱卒给韩信送饭时,韩信问狱卒:“小兄弟,汉家是不是要对我下手了?”狱卒摇头说不知。韩信笑道:“兔死狗烹,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这是迟早的事情。”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上“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并说:“我一生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却要死在狱中。念你对我百般照料,没有什么报答你,那我就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授给你吧。”他说着叫狱卒取来帛和笔,把帛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一面的十六块帛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帛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卒等字。摆好后,韩信边移动绵片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奇正配合,以不变应万变。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狱卒边点头边称赞:“真了不起!大王真是个天下奇人啊!从那天起,韩信每天都和这个狱卒守着棋盘研究兵法。韩信出狱不久,这个狱卒就逃走了。他躲藏在一个深山中,搭了间草棚,开荒种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奇术。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作“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后人认为棋虽可布阵,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它为“象棋”——韩信也就成了中国象棋名副其实的发明者,他的奇(棋)术被后人世代相传至今。这一事件,与相关史料印证,符合韩信性格特征,在中国棋坛上,现在基本认可象棋为韩信发明。
……
诸将易得耳,至如(韩 信者,国士无双。汉萧何
昔者韩信将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汉田邑
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汉·刘邦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宋司马光
韩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宋陈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