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关键技术/自然保护系列丛书 9787503898303 作者:崔国发//郭子良//王清春//邢韶华//张建亮总主编:崔国发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82.03
5.1折
¥
16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作者:崔国发//郭子良//王清春//邢韶华//张建亮总主编:崔国发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98303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0元
货号1201847111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章 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
1.1 区划及命名原则
1.1.1 区划原则
1.1.2 命名原则
1.2 区划依据
1.2.1 区划方案的依据
1.2.2 数量分类的依据
1.3 区划方法
1.4 基本地理单元数量分类结果
1.5 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
1.5.1 东北温带区域
1.5.2 华北暖温带区域
1.5.3 华东、华南热带亚热带区域
1.5.4 华中、西南热带亚热带区域
1.5.5 内蒙古温带区域
1.5.6 西北温带暖温带区域
1.5.7 青藏高原高寒区域
1.5.8 南海诸岛热带区域
1.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优化布局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处理
2.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总体保护有效性和保护空缺
2.2.1 自然保护地理区域和地带
2.2.2 自然保护地理区
2.2.3 自然保护地理小区
2.3 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域保护有效性和保护空缺
2.3.1 东北温带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
2.3.2 华北暖温带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
2.3.3 华东、华南热带亚热带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
2.3.4 华中、西南热带亚热带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
2.3.5 内蒙古温带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
2.3.6 西北温带暖温带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
2.3.7 青藏高原高寒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
2.4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关键区域
2.5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优化布局建议
2.5.1 东北温带区域。
2.5.2 华北暖温带区域
2.5.3 华东、华南热带亚热带区域
2.5.4 华中、西南热带亚热带区域
2.5.5 内蒙古温带区域
2.5.6 西北温带暖温带区域
2.5.7 青藏高原高寒区域
2.5.8 总体布局
2.6 自然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区群布局建议
2.6.1 自然保护区域建设
2.6.2 自然保护区群建设 2.6.3 跨境自然保护区建设
2.6.4 自然保护区合并
2.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技术
3.1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方法
3.1.1 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价值评估
3.1.2 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
3.1.3 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评估
3.2 案例研究
3.2.1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
3.2.2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自然保护区适宜规模确定和功能区划技术
4.1 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范围适宜性评价
4.1.1 自然保护区范围适宜性评价方法
4.1.2 案例分析
4.2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技术
4.2.1 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方法
4.2.2 案例分析
4.3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技术
4.3.1 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的依据
4.3.2 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的方法
4.3.3 案例分析――鹿类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的方法
4.4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
4.4.1 区划原则
4.4.2 功能分区
4.4.3 分区依据
4.4.4 区划程序
4.4.5 区划结果
4.4.6 区划调整
参考文献
第5章 野生动物通道和生物廊道设计技术
5.1 野生动物通道设计
5.1.1 定义和适用目标
5.1.2 设计原则
5.1.3 设计依据
5.1.4 野生动物通道的设计
5.1.5 野生动物通道案例分析
5.1.6 野生动物通道的监测
5.2 野生动物生境廊道设计
5.2.1 设计原则
5.2.2 设计依据
5.2.3 野生动物生境廊道的设计
5.2.4 野生动物生境廊道的维护措施
5.2.5 监测评估与改造设计
5.2.6 制图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章 保护对象保育管理技术 6.1 主要保护对象评定
6.1.1 植物濒临消失风险评价
6.1.2 植物优先保护级别的评定
6.1.3 保护措施与建议
6.2 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状况评价
6.2.1 基于竞争压力的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状况评价方法
6.2.2 长白松种群生存状况
6.2.3 海南五针松种群生存状况
6.3 森林群落结构调控技术
6.3.1 森林可持续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2 冷杉林可持续状况研究
6.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景观保护成效定量评估技术
7.1 景观分类体系
7.1.1 林地
7.1.2 草地
7.1.3 湿地
7.1.4 冰川及永久积雪
7.1.5 裸地
7.1.6 耕地
7.1.7 园地
7.1.8 建设用地
7.2 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评估方法
7.2.1 评估指标
7.2.2 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7.2.3 评估结果
7.3 案例分析
7.3.1 保护区概况
7.3.2 数据来源
7.3.3 景观分类
7.3.4 结果与分析
7.3.5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植被保护成效定量评估技术
8.1 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成效评估方法
8.1.1 评估指标
8.1.2 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8.1.3 评估结果分析
8.2 案例分析
8.2.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8.2.2 结果与分析
8.2.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定量评估技术
9.1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成效评估方法
9.1.1 评估指标
9.1.2 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9.1.3 评估结果评定
9.2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估方法 9.2.1 评估指标
9.2.2 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9.2.3 评估结果评定
9.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系统
附录B 建议优先规划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区群
附录C 不同自然地理单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级前后对比
附录D 植被保护成效评估数据处理方法
内容摘要
崔国发、郭子良、王清春、邢韶华、张建亮等著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关键技术/自然保护系列丛书》整体上分为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布局、规划设计、保护对象保育管理技术、保护成效定量评价技术四大部分,对其宏观布局、内部规划、局部设计、保护对象确定、生存状况评价、生境调控管理、不同尺度的保护成效评估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提出了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研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技术、自然保护区适宜规模确定和功能区划技术、保护对象保育管理技术,以及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定量评估技术,解决了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和保护成效科学评估的难题。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和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