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从宣传到传播:广州日报近年主题报道经典案例剖析 9787549120574 赵东方、汤新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从宣传到传播:广州日报近年主题报道经典案例剖析 9787549120574 赵东方、汤新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3.04 6.7折 49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东方、汤新颖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20574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9149302

上书时间2024-11-13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主题报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看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这些指示,事实上既指出了主题报道存在的问题,又指出了主题报道努力的方向。落实这些指示,广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重任在肩,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再看形势。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整个新闻传播业处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中,在观点的多元化碰撞中,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众声喧哗中,主题报道的“大喇叭”还管用吗?

再看实际。对于党媒来说,要特别注意防范出现“两个舆论场”的问题。所谓“两个舆论场”,通俗来说就是“你说你的,我信我的”,核心就是主流舆论不能真正占领阵地。近年来,主流舆论传播力建设进步很大,但总的来说,能够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主题报道作品还不够多。而在实际中,一些“低级红”“高级黑”的案例,更是抹煞和削减了主流舆论宝贵的传播力。

所以,对于广大党媒来说,真正做好主题报道,是一件难事,更是一件大事。

作为广州市委机关报,也作为全国报业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广州日报近年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工作,明确提出了建设“精品党报”的目标。杨清蒲社长明确提出,要提升党媒核心功能,打造优质的新闻产品和品牌;要提高中心工作报道的策划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在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努力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提高主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本书所集纳的18个主题报道案例,就是这条探索路上的行行足迹。

这些探索当然还是初步的甚至稚嫩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路是慢慢蹚出来了。我们也明确了要往哪里走,那就是,创新主题报道,真正提高主流舆论传播力。

首先说说创新思路。

相信党媒同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收到这样的请求——“我们单位今年工作搞得不错,书记肯定,党报能不能给一个整版好好宣传一下”“我们工作亮点很多呀,能不能版面再大点、篇幅再长点”……我们想问的是,这种效果真的好吗?对于这些单位来说,也许目的能够达到,就是在上级领导面前刷了一把“显示度”,但说实话对于见怪不怪的上级领导来说,这种“显示度” 的显示“度”又有多高呢?对于党报来说,长此以往版面上充斥的都是这些“重点”“亮点”,它的传播力影响力又剩下几许?恐怕连基本的“品相” 都没有了。

相信党媒同行也会做出这样的报道策划——“某某工作是书记布置的重点工作,我们赶紧报它几个版,浓墨重彩‘轰炸’一下”“某某主题是今年重大任务,我们要策划推出重磅特刊,个版综述,接下来成就一、成就二、成就三……”我们也要问,这种策划实际效果好吗?给宣传部门的总结汇报倒是有了,“浓墨重彩”“全面立体”“铺天盖地”这些用语我们都能熟练运用。但还是那个问题,这些常规操作、寻常套路,真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吗?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的主题报道还是老套路,扪“纸”自问:你对读者的吸引力还有吗,对领导的吸引力还有吗?甚至,对以前趋之若鹜请求登报的那些政府部门来说,吸引力还有吗?

上面这些问题,毋庸讳言,我们同样存在,也一直让我们困扰苦恼。作为市委机关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这些核心任务,说起来好说,做起来难,有实际效果更难。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改变思路,从“宣传”向“传播”转变。

关于“传播”,学界比较公认的一种定义是“信息和意见的传导和双向互动”。学者分析指出,宣传关心主体,传播关心受众;宣传偏重单向,传播

偏重双向;宣传侧重直接,传播侧重间接;宣传强调覆盖,传播强调渗透; 宣传具有刚性,传播具有柔性;宣传重视信息筛选,传播重视信息公开……总之,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更加强调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接受和潜移默化的有效方式来进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看到诸如“裂变式传播”“病毒式传播”等威力十足的传播名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四力”,传播力居首, 这就要求我们在主题报道中瞄准传播这个靶心,将立足点从“以我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表达话语从“官方语言”向“受众语言”转变,传播方法从“讲道理”到“讲故事”转变,操作组织从灌输罗列向创意策划转变……也只有这样,主题报道才能摆脱面目呆板、套路僵化、渗透乏力的束缚,打通传播的“任督二脉”,激发读者、受众和用户的真实共鸣,达到实在有效的传播效果。

其次说说创新手段。

提高主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是一项很考功力的任务。转变思路很重要, 转变方法手段更重要。这既需要“久久功”的不断沉淀,也需要“日日新” 的不断尝试。近年来,广州日报编辑部提出“加强研究,加强策划,加强统筹”,结合主题报道要求,陆续策划推出《一份来自基层的报告》《排头兵报告》《广州创新英雄》《我们的新时代》《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广州生态全扫描》《图说广州》等传播产品,在从“宣传”向“传播”转变、创新方法手段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还是结合案例来说吧。

2017年,党的十九大举世瞩目,全国党媒重任在肩。作为地方党报,我们着力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上下功夫,策划推出《南粤回响》《支部生活》《重温党史》等20个栏目。栏目很多,但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把北京的十九大会场和广东的基层党支部连接起来,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广州改革实践、百姓工作生活连接起来,高音低音搭配,协奏“中央号角南粤回响”的主旋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力图在宏大叙事中找到小切口,从“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的立意出发,紧密结合广东基层实践,聚焦人物故事,推出《我们的新时代》全年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一个个“小人物”的“小故事”来折射“大时代”的“大变迁”,工笔描摹宏大画卷。

这种探索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体现得更加集中。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通过各行各业一线干部群众的亲身实践,展现一年间广东、广州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的举措成效,向总书记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来自基层的报告”;4 月,为了给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 鼓呼建言,我们调动林毅夫、郑永年、范恒山等高端专家资源,发起了一场影响力通达全国的“坐言起行大讨论”;5月,亚洲美食节在穗盛大开场,我们邀得大咖、大师、领事、百姓齐齐加入“美食”朋友圈,推出《广州味道十九探》《心愿料理屋》等产品,诠释“和味亚洲”的深刻内涵;7月,为铭刻新中国70年的奋斗足迹,我们选取城市地标这一切入口,用精美的12组手绘图定格广州城12组地标,定格住一座城的美,也定格出了70年的变;10月,新中国70岁生日之际,我们在广州日报全媒体平台“演奏”了一曲媒体融合创新的《生日歌》“交响乐”,报纸以“70年70首歌”为主线推出40个大版特别报道,新媒体端口唱响采编人员自己填词谱曲演唱的原创MV《十月里》,酷狗音乐平台、商圈大屏等传播媒介全面开动,MV播放量超过千万……

凡此种种,无论是上下结合、立足基层、聚焦人物,还是创新形式、创意呈现、融媒表达,都是我们创新传播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努力和探索。

后说说创新机制。

无论好的思路,还是好的方法手段,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必须要有人,而且要有人有组织地开展工作。这就是怎么理顺和完善机制,保障和催化生产的问题了。近年来,广州日报通过组建中心工作室和新闻研编组,通过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改革、成立全媒体编辑中心,不断保障和加强主题报道策划和生产。

2017年,夜班编辑中心成立时政研编组、创意研编组、身边研编组、民生研编组、国际研编组等五个研编小组,大力鼓励研究、鼓励策划、鼓励统筹。30多个夜班编辑按照兴趣和岗位分别进入各个研编小组。小组每周定时开会,

进行业务研讨和选题策划。部门设立内部奖励,鼓励新闻策划,有力地促进了编辑策划意识大加强、统筹能力大提高。夜班编辑们不再只是“熬”夜班了, 更要“熬”选题、“熬”创意,工作量增加了,但累并快乐着。

2018年,夜班编辑中心更明确提出,以打造工作室、研编组为抓手,以加强研究、加强策划、加强统筹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优质新闻产品的研究员、策划师、统筹官,推动中心工作报道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优质新闻产品供给能力。五个研编小组火力全开,完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策划统筹工作。比如,当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型策划《我们的新时代》百人故事系列延续全年之久,稿件规模之多,统筹难度之大,堪称历年之。为了确保精品生产,时政研编组采取统筹编辑负责制,几位编辑明确分工、全程接力,牢牢掌控策划、采访、编辑全过程,有效保证了大型系列报道的持续高质量。也是在当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报道和栏目,例如,创意研编组策划推出《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和《广州科技解码公开课》,身边研编组策划推出《广州文化拾遗》和《名医解惑》,民生研编组策划推出《高考名师公开课》和《小区老了》,国际研编组策划推出《科技前沿》和《军情天下》等。不但老编辑们积极策划统筹,连入职一两年的小编辑也当起了“栏主”,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据当年工作总结,五个研编组2018年共完成重要选题或任务630项,也就是说,在正常夜班工作之外平均每天额外完成1.7个重要选题或任务,毫不夸张地说,真正成为广州日报新闻报道的新的发动机。

与新闻研编组一体两面的是编辑统筹制,这也是我们造的“新名词”。简而言之,就是编辑关口前移,从新闻生产的下游溯流而上,介入策划、组织、采访、制作、发布等全流程,充分发挥编辑部统筹协调的作用,有效保证策划的精准执行和内容的精品生产。举个例子吧,2017年、2018年推出的《广州生态全扫描》全媒体系列报道,我们就是采取了“统筹编辑 全媒体小分队” 实地走访的形式。其中“溯源流溪河”系列,编辑部选派一名年轻编辑,统筹协调文字、摄影、视频等各路记者十多次深入流溪河流域,靠前介入采访,协调各方配合,统筹全媒生产。“探秘广州脊”系列,统筹编辑跟着徒步小分队挥汗五小时登上天堂顶,以广州群山18亿年地质史为线索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一座座南粤名山。再如,在2018年《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策划执行过程中,负责项目统筹的夜编中心专门成立统筹小组,组长全盘掌控进度,各个组员各司其职,对接采访部门,跟进采访进度,把关图片、文字和视频质量,终确保了郎朗、黄晓明等一众大咖为广州“带盐”。

除了部门层面的新闻研编组,报社2017年成立的中心工作室,更是在统筹整合报社不同部门不同线口采访资源、强化选题策划、保障精品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工作室负责人由夜班编辑中心分管驻市委、市政府记者的副主任担任,有权按照上级要求和报社部署,统筹调度其他采访部门相关线口的记者,协同完成重点报道任务。2018年8月开栏的《排头兵报告——广州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新实践》这一品牌专栏,就是在中心工作室的统筹调度下运作的。在70多篇精品报道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工作室的统筹调度功能,调动报社采编资源进行选题策划和采访组织。夜编中心则专设栏目统筹编辑,制定栏目工作规程,从策划、采访、写稿到修改、包装、制作全程跟进,严控选题、严控写法、严控质量,保证了栏目的高质量运作。

2019年10月,广州日报启动媒体融合机构改革,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正式成立。作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总编室,全媒体编辑中心是全媒体指挥中心的参谋执行机构,是报社全媒体生产的统筹协调机构,是统一指挥、整体策划、协同运作的报纸和新媒体编辑和发布机构,承担对外统筹协调、对内一体管理的职能。

几个月来,“年轻”的全媒体编辑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和强化在报社全媒体生产中的策划统筹协调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全媒体编辑中心专门设置了六名策划统筹编辑,由此前夜班编辑中心和新媒体编辑部的资深编辑组成,包括前面说的时政研编组组长、创意研编组组长等骨干。除了肩负日常重要新闻报道的策划统筹工作之外,策划统筹编辑通过组建由报纸编辑部、数字编辑部和有关采访部门人员构成的全媒体研编组和项目组,积极进行打通报纸和新媒体、打通编辑部门和采访部门、打通“新闻 服务”的重大主题策划,初步实现全媒体生产的整体策划。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媒体编辑中心迅速进入实战,策划统筹编辑们日夜兼程,接连策划统筹《决胜阻击战•广州故事》《惊蛰•英雄花》《春分•正气歌》《广州力量》《庚子英雄》等大型报道,《罩顾好心情•武志红晚安海报》《小林“疫”历》《返程返工返岗返学全指引》《滚滚战疫图》等海报长图,《开工吧健康君》《战疫者的“圆”宵》等视频作品,《广州电视课堂》《手印•铭记》《我为“书记”点赞》等传播活动。《荆州英雄》H5微博阅读量突破百万,《新冠肺炎特效药》海报被央媒等广泛转发, 《钟南山战疫50天》融媒体作品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媒体融合下的策划统筹初见成效,策划统筹下的媒体融合更进一步。

后还想说,除了上面讲了一大堆的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创新机制,更需要创新的是我们的激情。这个表述可能不太标准,激情怎么创新?我们想说的是,始终保持激情,别让它闲下来沉下去。随着环境的变迁,随着岁月的沉淀,我们每每提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但这不应是过去时。不管是创新思路,还是创新手段,还是创新机制,激情不正是归根结底的推动力吗?

这一点我们在那些优秀的资深的报纸编辑“转行”做H5、拍短视频时看到了,在那些刚刚入行的小编“斗胆”去做策划统筹时看到了,这每每让我们心生满足。本书集纳的18个案例,因为行文原因,主创者和参与者们未能一一具名,但相信“老夜编”这个名字会和这些案例一起记录在《广州日报》上,记录在大家的心里。

这一点我们更在去年退休的李婉芬总编辑、今年即将退休的黄卓坚常务副总编辑身上看到了。她们是广州日报主题报道的指挥者。在一次次重大报道战役中,在日日夜夜的坚持中,她们身上所洋溢着的新闻人的激情,一直让我们心生力量。

长路漫漫,我们将继续求索。



导语摘要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主题报道。一是“中央精神组团”报道,包括“一份排头兵报告”“一份来自广州的答卷”“广州创新英雄”等主题报道;二是“主题活动组团”报道,包括“70年70广州地标(庆祝建国70周年)”“我们的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主题报道;三是广州宣传系列报道,包括“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广州过年的18理由)”“美食节(和味亚洲)”“财富论坛”“图说广州”等系列报道。书中将通过报道文字、版面、精彩图片和作者评析相结合,从而展现经典案例。本书对于党报工作者提高业务素养、总结传播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目录

01  把党的十九大会场和广东基层党支部连起来 / 001

02  全国两会来了一场“大学习” / 013

03  看,来自改革一线的《排头兵报告》 / 027

04  一根红线贯穿全年的“三姊妹篇” / 039

05  发起一场“坐言起行大讨论” / 051

06  在创新大战略下讲好“英雄”小故事 / 073

07  地方媒体重大国际时政题材的“加减法” / 085

08  《生日歌》:一曲媒体融合的“交响乐” / 093

09  “70地标”绘出一座城的70年 / 103

10  听100个“我们”讲述新时代的故事 / 115

11  一次采编“品相”的“大阅兵” / 129

12  18大咖告诉你“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 / 141

13  大咖大师领事百姓齐品“和味亚洲” / 151

14  《财富》全球论坛一半CEO被“逮”到了 / 165

15  “图说广州”:做孩子都能看得懂的科普 / 177

16  踏遍山河湖岛扫描“美丽广州” / 183

17  《广州靓爆镜》定格一座城的蝶变 / 195

18  《今日观察》:做得更“多”一点 / 203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主题报道。一是“中央精神组团”报道,包括“一份排头兵报告”“一份来自广州的答卷”“广州创新英雄”等主题报道;二是“主题活动组团”报道,包括“70年70广州地标(庆祝建国70周年)”“我们的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主题报道;三是广州宣传系列报道,包括“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广州过年的18理由)”“美食节(和味亚洲)”“财富论坛”“图说广州”等系列报道。书中将通过报道文字、版面、精彩图片和作者评析相结合,从而展现经典案例。本书对于党报工作者提高业务素养、总结传播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