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图书 张光直作品系列(套装9册)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9787108074393 黎明书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图书 张光直作品系列(套装9册)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9787108074393 黎明书店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401.2 5.9折 68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光直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4393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0元

货号R_11677374

上书时间2024-06-01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商品描述
 商代的与祭祀 * 文章整理摘编自张光直《商文明》 以来,我们知道周人利用龟甲。《诗·大雅·绵》描述了周族的祖先如何借助龟甲决定在陕西岐山建设他们的: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1977年底,这种用于占问的龟甲残片在岐山的周代遗址中被发现。据《美洲华侨日报》1977年11月1日新华社电讯。然而在那之前,学者们竟然不知道周代有刻字甲骨!他们也不知道实际上也是商人的风俗,但是他们早在1977年之前——凭借他们关于甲骨文的知识——知道这一事实。早在1纪末,商人的刻字卜骨已为人所知,而且它们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 商代卜骨的发现离现代考学的产生不远;不像青铜器的研究占去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一大部分,它的发现离科学的发掘不到30年。但是这里把卜骨作为商代考学的一个独立部分叙述,因为它的文字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文献知识而不是考学知识。 让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刻字甲骨的基本特征。安阳的商代人继承了灼烧骨片并按照裂纹预测吉凶的做法,而且把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为了这一工作,他们择骨料,打磨光滑,然后在每一片上钻出洞,凿出槽。使用的骨料有两种。种是家牛、水牛或少数其他动物的骨骼,主要是肩胛骨。种是龟的腹甲和(少数)背甲。这些龟属于以下种类:中华胶龟(Ocadia sinensis)、乌龟(Chinemys reevesi)、黄纹龟(Mauremys mutica)、闭壳龟属(Cuora sp.)和陆龟属池龟(Testudo emys)。除了乌龟以外,所有其他的种类都不产于华北,在商代,它们的甲壳可能是从外地运入的。 在准备阶段,这些肩胛骨要被攻治,去掉残存的肉渣。龟甲要沿甲桥锯开(甲桥保留在腹甲上,常雕刻有此甲的来源和序数),然后打磨光滑。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液体中使它们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但是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在甲和骨的一面做出成排的钻和凿是为了使这一部分甲骨变薄,易于在加热的况下产生裂纹而且使裂纹在另一面出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卜骨上已出现了类似的坑洞,但是只有商代人才使它们规则地排列并精细地加工出来。钻为圆形,平底或圜底;凿为枣核形,V字形底。二者相互交叠。加热时,会有两条裂纹在另一面出现,一条垂直,沿着枣核形的中轴,另一条横向,垂直交于中轴并通过钻的圆心。通常钻比凿甲的中脊,以便横向裂纹可以指向中脊。在肩胛骨上也是如此,这样所有的横向裂纹都可以指向同一方向。 时,在钻和凿的底部加热,另一面出现裂纹,解释裂纹的形状作为向祖先提出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可能是很普遍的;但因为实际上所有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问卜,我们把我们的描述限制在商王里。显然,很多人介入了的过程和结果:商王本人,有时他亲自问卜,而且在任何况下所有都是以他的名行的;贞人,作为商王的代言人问卜;卜人,执行过程;占人,专掌解释裂纹的含义;史,专掌记录整个过程并将其刻在甲和骨上。当然,这只是基本角色,有的角色可能不止一人,有的可能兼管几个角色。在中,是一项重要活动,无疑在员和整个王国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甲骨文记括以下内容:祭祀、征伐、田游、往来行止、旬、夕-日、天象、年岁、疾病、生死、生育、梦、营建和其他。有些占问是常行的(例如关于一些礼仪、旬、夕、日的吉凶等);有的则是根据需要临时问卜。无论哪种问卜,贞人都要要求卜行人要执行过程,人所求示的祖先发来的回答。然后史当场记录下来这些疑问、预兆的内容,少数还记载是否应验。从这些记录中,我们了解了的过程。 每一次占问的过程可括在甲骨的不同部位多行灼烧和察看裂纹的过程。张秉权发现,只要是用腹甲,这个灼烧和察看的过程依照以下五种顺序之一种:由上端到下端;由中脊到外侧并由上端到下端;由外侧到中脊并由上端到下端;由下端到上端;以及不规则移动。这些重复问卜既有正面问卜,也有反面问卜:是否将要这样或应当这样?是否不会这样或不要这样?当超过一行钻和凿被灼烧时,正面问卜和反面问卜分别刻在中脊的两侧。裂纹出现后,卜人有时会把裂纹刻深,以便能够清楚和保存,在裂纹旁边刻上数字指示正确的顺序,并且挨着裂纹刻下一个兆符。占人解释裂纹的确切方法已不得而知。张秉权认为,纵横裂纹相交的较大角度(与上端夹角大于70度)比较多地被认为是吉兆,但是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因为同样角度的裂纹旁边刻有不同的兆符。因此他猜测在某些况下,卜人在裂纹形式所表现的吉凶上有可能与祖先神祇达成某种口头约定。 结束后,档案记录者——史有时会继行在用于的甲骨上做记录的工作。记录多数是用刀刻出的;有时是先写后刻或先刻后用红、黑、褐色颜料填入。每个典型的记录由以下部分构成: 1.叙辞: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举行的干支日期(□□卜)和贞人之名(□贞); 2.命辞:向祖先提出的问题; 3.占辞:这一部分通括在背面的符号,但有时(商王亲自作占人时)它是刻在正面紧接命辞; 4.验辞:在事后记载卜兆的灵验程度的刻辞。 这四部分并在每一个记录中出现;3、4两条常常省略。如果占问重行,刻辞将在同一片甲骨上重复,但次及以后各次的刻辞将以简化形式出现。此外,问卜常以正面和反面的形行,刻辞也分别位于卜甲的两侧。这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卜辞。因为刻字甲骨发现时常常是破碎的,完整的成套卜辞不是常规而是例外了。所以缀合这些碎片的各种努力已做出并一步深入括利用计算机技术。 因为商代的甲骨文从本质上说是和礼仪祭祀的产物,因此,学术界对商代信仰和礼仪祭祀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但是,对祭祀的作用和蕴含在商代政治文化中的观念等研究却较为薄弱。我们摘录吉德炜(David N.Keightley)的一段话,对此状况作简洁明了的表达: 商代的与商代国家的起源和合法化不可避免地缠结在一起。都认为, “帝”能够赐授丰硕的收获,在战争中给予神灵的,商王的祖先们能代向“帝”求赐福,而商王们又可与祖先行沟通。因此,对先祖们的崇拜和祭祀可为商王们的神权政治统治提供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通过、祈祷和奉献来影响商王的能力,后借助先祖精神的遗愿使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合法化。商王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神权政治,因为只有商王“一人”能够祈求祖先的和,消除祖先下来并影响到姓生活的祸患;也只有商王才有可能通过奉献、举行祭祀行使商民们获得丰硕的收成,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真含有某种程度的魔幻力量和类似的迷惑力的话,商王通过预测而创造丰硕收成和战争胜利的能力使得他一直具有较强的政治潜力。 因此,在商王的统治举措中,不仅成为其他所有祭祀的基础,而且也是其他所有活动的前奏曲。如前所述,所问询的内容有多种,一步归纳为如下四大类: 1一步的祭祀,如献祭、求雨或祈求好天气。 2.一段时间内(例如,一旬、一夕)商王的运气如何。 3.对正在酝酿的活动将来有可能出现的结行,如征伐、狩猎、迁徙、田游等。 4.对一独立事件未来结果的解释,如梦、自然灾害、生育、疾病或者等。 对各询问事项做出的反应为商王即将举行的活动提供了根据和理由。在一些甲骨卜辞中,不仅刻有商王的预测,而且还有相应的验辞结果,如卜某日是否降雨,及“既雨”之后,则于此卜辞之后,随记“某日允雨”。毫无疑问,商之祖先是通过骨和甲向商王传递信息,商王也由此做出正确的预测,因此,他所决策的行动也确是正确的活动。如盘庚所说: “卜稽曰:‘其如台。’……今不承于,罔知天之断命。”当然,不会出现此种结局。 还有一些预期的活动是只有征得商人先祖同意才能举行的额外祭祀。在旧派商王统治时期,对祭祀的时间和祭祀时所用祭品的数量都必须得到受祭先王的同意;甚在新派商王时期,尽管祭祀都是按照一个简明的祀行的,但是关于它们的询问活动仍要按原定法则在每旬周开始的前夕举行。 这些记录,无论是残片还是原有的和恢复的完整成套卜辞,提供了1纪末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商代史料。很明显,商代有一个档案库,收藏这些刻字甲和骨。商亡后,这些档案成为殷墟的一部分湮没地下,从人们记忆中消失。1978年以后在殷墟的考发掘证明在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时代,人们在挖掘墓穴时已扰动过这些甲骨碎片并重新埋没了它们。这些人们不会过多注意它们,更不会广泛宣扬。但是后来,它们被当作成分之一的“龙骨” (代动物的骨骼,通常是化石)收集并用于。有些龙骨引起了西方生物学家的注意,追踪它们来源的结果是“人”的发现,这一传说已广为流传。 “龙骨”也导致了甲骨卜辞的发现。一个普遍流传的故事是,在1899年,的一个有点名气的学者王懿荣,患了疟疾,此病的中有一味龙骨。一位房客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也是搞学问的,碰巧看到了其中有些残片上有文字。刘鹗把此事告诉他的房东,两人都很惊讶于这些从未为人所知的代文字并开始追寻其来历。过可观的周折,他们和其他人的努力了,而且导致了安阳殷墟的发现,那里出土了大量的刻字龙骨。学者和文物贩子都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收集活动,给遗址带来一步的破坏。终于,1928年,科学的考发掘开始了,次发现了呈原始埋藏状态的甲骨。李济在他的《安阳》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搜集甲骨活动的过程,以及以搜集甲骨为中心的考发掘的过。 据董作宾统计,共有约10万片甲骨出土,据信来自安阳。它们尺有大有小,大到完整甲骨,小到指甲大小的甲骨碎片。这10万片甲骨中,只有两批来自科学发掘: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发掘24918片; 1929—1930年,河南省博物馆发掘3656片。 董作宾统计之后,在安阳又有大批甲骨出土。重要的一批是1973年出土的5000片。《1973年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简报》, 《考》。这样,自1928年以来,已有33500片甲骨科学发掘出土。另有10万片左右非科学发掘出土的甲骨,大部分出土于1928年以前。它们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内和的公私机构中。根据陈梦家1956年的统计,它们的收藏况如下: 大陆公共收藏:约51000片; 大陆私人收藏:约4000片; 台湾省收藏:约26000片; 欧美收藏:约7000片; 收藏:约10000片。 …… 因为卜骨是用于活动的,它们传递的主要是商代的况,然而商史学者们巧妙地利用它们去探索商代文化和社会的几乎一切领域。罗振行的关于甲骨文的早研究之一《殷墟书契考释》。讨论了以下几个课题:都城、王名和人名、地名、字体、、文字和礼仪、方法。郭沫若的视野更加广泛和深入,他使用甲骨文研究商代社会和文化的以:干支、数字、世系、天象、食货、征伐、略游、杂纂。自从这些著作发表后,涉及商文明各个侧面的大量研究不断出现,它们的成果对商史的各种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