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
4.99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郭丽君;吕本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85
上书时间2024-09-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丽君;吕本艳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0914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4页
-
字数
238千字
- 【内容简介】
-
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理清养老照护和医疗护理的服务项目,并以老人需求变化为核心。但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在提供的服务内容上,存在着\\\"医养服务\\\"边界界定不清、接收的服务对象定位不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未细分、缺乏机构间转诊渠道、以及忽视失能老人在养老服务需求上的特殊性等问题。而在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着医养结合的成本核算系统、支付保障体系、监管标准系统的制度未健全,行业标准与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医疗照护人员总量不足、医养结合服务部门间壁垒尚未打破的局面。
- 【作者简介】
-
郭丽君,名古屋大学健康社会医学系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慢病的健康管理等与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原卫生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等科技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省科技成果奖11项。先后发表ci等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 兼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教育与培训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卫生保健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届理事,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会至五届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社区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健康时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精彩内容:
部分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概述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节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运行现状一、我国人老龄化的现状根据联合国标准,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的 10%及以上或 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的 7%及以上。联合国官方发布的世界人展望( 2017年修订版)第 25轮人估计和预测数据显示,截至 2017年,世界人已近 76亿,到 2050年将达到 98亿,2100年将达到 112亿。老龄化继续加剧,2017年全世界 60岁及以上人为 9.62亿,预计 2050年将达到 21亿, 2100年将达到 31亿;所占比重:2017年为 12.6%,2050年预计为 21.4%,2100年预计为 27.7%。2017年全世界80岁以上人为1.37亿,预计2050年将增加 2倍达到 4.25亿,2100年将增加近 6倍达到 9.09亿;所占比重:2017年为 1.8%, 2050年预计为 4.3%,2100年预计为 8.1%,详见图 11。图11 2017年、2050年及 2100年全世界人数及其所占比重另据我国和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老龄办)等发布的 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 2012~2016年,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持续增加,到 2016年已达到 2.3亿,超过了我国人量的 16.7%[1](图 12)。图12 2012~2016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及其所占比重截至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占老年人数的 18.3%。城镇老年人占老年人的 52.0%,农村老年人占 48.0%。女老年人占老年人的 52.2%,男老年人占 47.8%。低龄(60~69岁)老年人占老年人的 56.1%,中龄( 70~79岁)老年人占 30.0%,高龄(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 13.9%。老年人中未上过学的占 29.6%,程度为小学的占 41.5%,初中及高中程度的占 25.8%,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占 3.1%。老年人中有配偶的占71.6%,丧偶的占26.1%,离婚的占0.8%,其他占 1.5%。老年人子女数均为 3.0,城镇老年人子女数均为 2.7,农村老年人子女数均为 3.3。分年龄组来看, 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子女数均为 2.5,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子女数均为 3.4,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子女数均为 4.1(图 13)。预计到 2020年,老年人将达到 2.48亿,老龄化水将达到 17.17%,其中 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3067万。2050年老年人数将达到4亿,将占人数的 30%以上。 2012~2016年,我国均抚养 1位老年人需要的劳动力人持续增加,截至 2016年已达 6.7个劳动力(图 14),老龄化问题持续严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巨大。截至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 15.3%,比 2000年的 6.6%上升近 9个百分点。其中,社区为老服务中上门看病需求居于首位; 2015年,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为 38.1%、12.1%和 11.3%。其他需求,心理咨询或聊天解闷服务为 10.6%,健康教育服务为 10.3%,间照料服务为 9.4%,助餐服务为 8.5%,助浴服务为 4.5%,老年辅具用品租赁服务为 3.7%。图13 2015年我国老年人的社会人学特征图14 2012~2016年我国老年人与劳动力人数及均抚养 1位老年人所需劳动人数截至2015年,有65.6%的老年人使用了老年用品,其中城镇为71.8%,农村为59.0%。使用老花镜的比例为 46.8%,使用义齿(牙)的比例为 27.0%,使用血压计的比例为 14.2%,使用拐杖的比例为 9.3%,使用血糖仪的比例为 3.9%,使用按摩器具的比例为 3.3%,使用轮椅的比例为 1.9%,使用助听器的比例为 1.6%,使用纸尿裤或护理垫的比例为 1.0%。二、我国人老龄化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养老方式几乎是单一的家庭养老,到80年代中期,相关学者发现我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于是主张加快发展社会养老,如建立敬老院、养老院等各种公共养老机构。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 9073”计划,即 90%的老人进行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后 3%的老人进入养老设施进行机构养老。发达居家养老的比例一般在 80%左右;有 5%~15%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老,其中北欧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目前我国有 9000万的残疾人,如果包括脑卒中患者、脑损伤患者、脊髓损伤患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等将达近 2亿人,而这些人中得到康复的大约只有 20%。2015年我国卫生费用差不多达到了3.8万亿元,而其中约 70%的慢病支出为2.68万亿元。养老虽不能等同于医疗,但老年人是受疾病困扰严重、康复护理需求旺盛的群体。我国超过 2亿的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已达到 3300万,接近失能老人已达到1080万,老年人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疾病的“重灾区”,我国慢病患病率为1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5~3倍。因此,随着老年人群“健康老龄化”观念的转变,随着我国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我国老年人群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仅强调老年照顾中的照护,更加突出医疗对安全养老的重要 [2]。我国老年人的量占全球老年人量的20%,相当于英国、法国、瑞典、挪威 4国人的和,并且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发展速度极快、城乡倒置等特点,对我们的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龄化进程,我国只用了 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并且未来还将在老龄化社会里跑步前进,老年人增量巨大。②地区老龄化不衡。从第六次人普查数据来看,辽宁、上海、江苏、四川、重庆、安徽等地60岁以上人占比已经超过了15%,而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地60岁以上人占比还未到 10%,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③未富先老。发达是在其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在2000年60岁以上人超过 10%的时候,人均 gdp刚刚达到 900美元( 1美元≈6.8元币)。未富先老也对我国的养老事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应对老龄化的任务更加紧迫。人老龄化早发生在西方发达。20世纪后,西欧、北欧、北美等地区的发达也继法国、瑞典之后步入了“老龄化”队伍。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难题,1990年世界银行( wb)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提高老龄群体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群达到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健康地度过晩年。“健康老龄化”的主要目标在于降低老年人失能、半失能发生的概率,延长老年人的自理期 [3]。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外发达了具体的政策来转变老年医疗服务理念,并试图通过整合
- 【目录】
-
目录
部分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概述
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3
节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运行现状 3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第二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成果 15
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15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主要成果 18
第二部分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及内涵诠释 23
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概念 23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理念及主客体 26
第三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及形式 27
第四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 33
第四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 35
节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35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管理理论 36
第三节 准公共产品理论 38
第四节 需求层次理论 40
第五节 社会分层理论 41
第六节 能力贫困理论 42
第七节 协同理论 43
第三部分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成功政策
第五章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服务主体 47
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实施现状 47
第二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的演变 48
第三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服务理念 51
第四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服务的服务主体 53
第六章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服务内容及形式 58
节 英国“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58
第二节 日本“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62
第三节 美国“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65
第四节 新加坡“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70
第七章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 73
节 国外“医养结合”相关法律与政策 73
第二节 国外“医养结合”的筹资模式、筹资来源 76
第三节 国外“医养结合”监管机制 84
第四节 国外“医养结合”管理机制 87
第五节 国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89
第六节 国外“医养结合”制度的信息化建设 93
第七节 国外“医养结合”社会支持机制 94
第八章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环境与设备设施 97
节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设施环境 97
第二节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用品用具 103
第四部分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九章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和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109
节 养老服务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109
第二节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110
第十章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与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112
节 服务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12
第二节 服务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114
第十一章 我国“医养结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5
节 “医养结合”行业标准与法律制度不健全 115
第二节 “医养结合”成本核算系统及支付保障系统尚未建立 116
第三节 福利选择逆向化评估机制未建立 118
第四节 “医养结合”监管机制未健全 118
第五节 “医养结合”服务部门间壁垒尚未打破 120
第六节 养老照护人员总量严重不够,社会认可度差 121
第七节 “医养结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不健全 125
第八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 126
第十二章 我国“医养结合”设备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127
节 “医养结合”养老设施不足,涉老工程建设标准未完善 127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用品种类不足,供给缺口大 129
第五部分 国内外“医养结合”特色养老模式及趋势
第十三章 “医养结合”理念与主体创新政策 133
节 创新养老服务理念 133
第二节 调动养老服务主体积极性 136
第十四章 “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与形式创新政策 138
节 服务内容创新政策 138
第二节 服务形式创新政策 140
第十五章 “医养结合”管理制度中的创新政策 143
节 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创新政策 143
第二节 建立成本核算系统与支付保障系统 145
第三节 建立评估机制 146
第四节 建立监管机制 147
第五节 成立“医养结合”卫生健康委员会 148
第六节 建立“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及储备机制 150
第七节 建立信息保障系统 153
第八节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157
第十六章 “医养结合”设备设施及养老用品创新政策 161
节 完善“医养结合”养老设施的创新政策 161
第二节 丰富“医养结合”养老用品的创新政策 163
第六部分 国内外“医养结合”特色养老模式及趋势
第十七章 我国未来的养老趋势及策略 169
节 我国的康养旅居养老趋势 169
第二节 田园+养生+康养养老模式 174
第三节 中国文化+日本技术+美国产业结合的养老策略 177
参考文献 179
附录 2005~2018年养老服务政策文件 18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