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
  •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
  •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
  •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

国内于分则研究最为精湛的陈洪兵教授的力作

65 九品

仅1件

江苏扬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洪兵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6-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书侧有一处脏痕,为免争议,详见图片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洪兵 著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59738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4页
  • 字数 3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刑法分则解释与判例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间不是对立、排斥关系,而是包容、竞合关系。两罪之间的关键区别并非在于有无永久性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类似于盗窃罪与不可罚的盗用行为之间的区别;具体而言,界定两罪应从挪用行为对于单位公款利用可能性的妨碍程度、挪用金额的大小、挪用时间的长短、挪用人本身的财力大小、公款的风险性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携款潜逃、平账、不入账等因素,只是判断的一种资料,不能绝对化;不管主观上是否想还,只要客观上没有还,就属于“不退还”;不管主观上是否想还,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只需评价为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不退还的,可以贪污罪判处死刑;不是自己控制支配下的公款,只可能成为贪污罪的对象;长期挪用公物的,应该且能够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作者简介】
  陈洪兵(1970—),男,湖北荆门人,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师从张明楷教授),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客员准教授(师从前田雅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刑法解释学研究。自2002年以来,已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其中在CSSCI刊物上发表八十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十二篇独著《共犯论思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中立行为的帮助》(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公共危险犯解释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人身犯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及《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主持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等部级课题四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第二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
第三章受贿犯罪的实行行为
第四章贿赂犯罪的职务关联性
第五章我国受贿罪的适用困境
第六章贿赂犯罪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第七章贪污罪客观行为的认定
第八章贪污与受贿的界限与竞合
第九章挪用公款罪的适用
第十章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限与竞合
第十一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适用
第十二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不明财产的计算
第十三章渎职罪的适用
第十四章渎职相关犯罪的界限与竞合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侧有一处脏痕,为免争议,详见图片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