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墨二集
  • 余墨二集
  • 余墨二集
  • 余墨二集
  • 余墨二集
  • 余墨二集
  • 余墨二集
  • 余墨二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余墨二集

10 4.0折 25 九品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谷孙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老53

上书时间2024-06-15

徐记书斋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陆谷孙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64650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1页
  • 字数 26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二集》是初集的延展,同时反映出一个现象:创作效率迅猛提高。首先,只需将两集的内容在篇幅和时间跨度上粗作比较,就能证明作者近年事文之勤、文事之盛:《余墨集》正文287页,跨约22.2年;《余墨二集》正文341页,跨约9.4年①。其次,就《二集》本身来看,宏观趋势是著述逐年倍增(请见次页折线图
  所示)。
  《余墨二集》篇幅比《一集》膨胀不少,原因之一是老之已至,敝帚自珍,巴不得把写过的文字,包括与正业有关而并非余墨的,及早盘点搜辑;原因之二是作者生朱绩崧老弟是个有心人,又善于利用电脑为作者划定文档格式储存,免去寻检之劳,及至编辑成书,比之《一集》要容易得多;原因之三是老友陈麦青不嫌弊车赢马,愿意再次出任责编玉成。人和相趋,同情相成,这个集子得见天日,作者感激不尽。
  这个集子如有什么创新之处,那就是作者未去请出一位长辈来赐序,而是学生动笔,而且师生约定:序文付梓前一定不要作者过目,一定不要满篇谀辞,倒是希望多写学生眼中老师的缺点和弱点。气同则从,声比则应,师生切偲,老幼怡怡。作者觉得这很有意义。
  这个集子内容较多,自然也与近年来动笔较勤有关。动笔勤显然是因为感受多,但另一方面,作者觉得人越上年纪,对文字越有一种亲切的依恋和专注的痴迷,在天远月孤的伶俜时分尤其如此。但愿作者的这点体悟会传染给作者的学生,使他们也会热爱文字,热爱写作。
【作者简介】
  陆谷孙,教授。1940年生,浙江余姚人。1965年复旦大学外文系研究生毕业。1978年由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85年提升为教授1990年经批准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是1984年至1985年高级富布赖特访美学者。从事英美语方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专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辞典编纂。撰有论文《逾越空间和时间的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概览》(英文)等,共同主编《新英汉词典》,译有〖美〗欧文·肖《幼狮》。
  陆谷孙,复旦校友、现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1970年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从1976年起,陆谷孙教授参加了《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于1986年11月经正式任命担任这部词典的主编。1987年5月经过严格论证,由知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许国璋推荐,《英汉大词典》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1970年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
  从1976年起,陆谷孙教授参加了《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于1986年11月经正式任命担任这部词典的主编。
  1987年5月经过严格论证,由知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许国璋推荐,《英汉大词典》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并由著名学者钱钟书题写书名。
  上卷在1989年夏季出版,旋获1989年9月评出的中国图书一等奖,创下了半本书获奖的记录。
  下卷按计划在1991年秋季出版,并旋获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1994年1月荣获中国首届国家图书奖。
  1994年5月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1994年9月被授予“复旦大学”杰出教授。
  1999年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由陆谷孙教授等人编写的《英汉大词典补编》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自1981年至1986年间,陆谷孙教授曾先后5次出访美、英、加拿大3国,进行学术交流、讲学或出席国际会议。
  1982年从英国参加国际莎学会议回来,在编写《英汉大词典》的同时反复精读莎剧,发表了“博能返约,杂能归粹:试论莎士比亚戏剧容量”、“帷幕落下以后的思考:评第一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等论文,提出了书斋与舞台沟通,全方位接近莎士比亚,准确理解莎士比亚的观点。
  自1989年起,担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陆谷孙教授还从事翻译工作,从70年代至今发表《幼狮》、《钱商》(合译)、《二号街的囚徒》、《鲨腭》等数十种文艺类及文评类英译汉文字200万字左右及China‘sLandscape,China等文艺类及电影类汉译英文字10余万字。还发表过专论翻译的“翻译大忌:形式至上”“为‘翻译腔’一辩”、“朴则近本”写在《译林》主办的翻译竞赛之后”等论文,提出了最大限度吃透并真实转达话语、尽量保存原作风姿、不求译入语的华美的翻译学观点。
  陆谷孙教授还是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陆谷孙教授在国内外(包括香港)发表论文共约40篇。
  他曾多次应邀参加上海市重大经济或文化国际会议,担任主要口译。多次为上海市市长笔译讲演稿,并担任1990年出访香港、新加坡的上海市经济代表团首席翻译。
  陆谷孙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目录】
序(朱绩崧)
自序
虚论篇
学位论文:一次智力探索之旅(ADegreeThesis:AnIntellectualodyssey)
“哈姆雷特”的问题——张沛《哈姆雷特的“问题”》代序
莎翁生辰考证
埃及艳后打弹子?
《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主编感言
从八爪章鱼到行李带
新牛津,新英语——《新牛津英语词典》(外教社版)代序
老蚌出新珠——《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六版·英语版序
涓涓不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序
附录严复《英华大辞典》序
联词成组,方见功夫——《牛津英语搭配词典》(英汉双解版)代序
并非词义的简单相加——英汉双解版《牛津英语习语词典》、《牛津短语动词词典》序
《现代英语惯用法词典》序
“易通”难通
附录邓大任葛传先生二三事
关于英语教学的三点杂感
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
教,然后知困
源文本的“征服者”?
“老虎”下山!——Earlwoods((高尔夫之王——泰格·伍兹传》中译本代序
美国也有位“金大侠”——《黑暗塔楼》中译本代序
“回忆是实体的更高形式”——SandraCisneros《芒果街小屋》中译本代序
“梦回愁对一灯昏”——TrumanCapote《圣诞忆旧集》中译本代序
小叙事,大颠覆——评介2008年美国新书《人体烬余》
真有这等“痴人”?——一人一年读完21730页的《大牛津》
老记难为——《民国采访战》读后闲话
怯怯地问一声:“禁烟派人士一读,如何?”
“热,平,挤”:三箭射地球
“坚持下去!苦日子差不多到头了!”——给布什送行

履豨篇
爆炸声余音绕梁
邪教主还是孺子牛?
“信息对称”就能平等?
宠物“去势”
签证有感
“因偷来个揪”
平安夜不平安
附录朱绩崧这个“本家”不好当
特色辨
题字落下笑柄
郎才女貌?
以小见大话“管理”
良辰吉日
过街老鼠的哀鸣
小题大做
最可爱的人?
有没有“硬道理”?
孩子,你咋不逃一次课?
这儿都是天使?
天哪,还“拳拳之心”!
2008年国庆感言——应《南方周末》邀约所撰
送扑满
敛财有术:校庆验钞
论文啊,论文!

嘶凤篇
我的父亲——A1phonseDaudet《星期一的故事》中译本代序
附:《星期一的故事》说明及鸣谢
附录陆谷孙谈都德(盛韵)
说真话难
讲一点过去的事情
回忆的触媒
惊回首
饿过肚子吗?
奋战“劳卫制”
交心?
忘记意味背叛
“人之子”——小小说
大年初一推粪车
遥想当年毕业分配
我曾替曹荻秋捏一把汗
“文革”中看电影
扑击,腾跃
卫星上天之夜
尼克松“添乱”
“天地翻覆”那一年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追记里根大总统听课
寻找电灯开关
性情中人,又弱一个——纪念高邻贾植芳先生
初出国门
三十五年一贯制
提升及其他
可怕的反智主义
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陆谷孙教授访谈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