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文库: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1卷 总论
  • 凤凰文库: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1卷 总论
  • 凤凰文库: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1卷 总论
  • 凤凰文库: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1卷 总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凤凰文库: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1卷 总论

32 8.6折 37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南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栋梁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81582

出版时间2012-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99页

字数330千字

定价37元

上书时间2015-11-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卷 总论 凤凰文库 历史研究系列 
原价:37元 
作者:杨栋梁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日期:06/01/2012 
ISBN:9787214081599 
字数:330000 
页码:3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小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目录 
序论章 近代以前的中日关系及其“思想遗产”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属”关系二、隋唐时期中日“对等”关系的涵义三、五代、两宋“无邦交”时期的中日民间交流四、元明时期中日关系的“恩怨”五、封建晚期中日两国的“隔离”第二章 从质疑到蔑视——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观(1840-1895)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殷鉴”论1.日本朝野的鸦片战争观2.“千岁丸”上海行的实地感受二、中国对策论的主张和较量1.中日“连横论”2.“脱亚”与告别“恶友”论3.“早期亚洲主义”辨三、蔑视型中国观的泛化1.日本各界对甲午战争的态度2.媒体对中国的丑化3.蔑视型中国论的泛滥4.“中国亡国论”与“日本盟主论”第三章 从蔑视到无视一、复交初期的中国认知与实践1.“亲华派”与“亲台派”的论争2.围绕反霸条款的战略之争3.福田内阁的缔约认识及决断4.经济界对中日缔约的推动二、“友好”时期的中国知行1.大平正芳的中国观2.中曾根康弘的国际观与中国观3.稻山嘉宽的中国知行4.围绕天皇访华的争执三、冷战后中国认知的演进1.对华合作思想的发展2.“中国威胁论”的出现3.桥本龙太郎的“新对华外交”四、新世纪中国认知的考验1.新生代政治家的中国观2.小泉纯一郎的中国观及靖国史观3.后小泉时代的中国知行4.民主党政府的中国知行——甲午战后至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观(1895-1924)一、蔑视型中国观的发展1.“东洋盟主论”的受挫2.“保全中国论”的浮出3.“戊戌变法”过激论4.蔑视型中国观的固化二、日俄战争前后的中国观1.“卧薪尝胆”的对俄一战2.战时蔑华观诸态与传播3.战后的“世界一等国”意识及使命观三、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观1.政界的判断与对策2.大陆浪人的认知与行动3.酒卷贞一郎的《支那分割论》四、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观1.一战期间的对华政策2.内藤湖南的中国论3.吉野作造的中国观第四章 从无视到敌视——国民革命至二战结束时期的中国观(1924-1945)一、对中国国民革命的知行1.政界的国民革命观2.“协调派”的“不干涉”对策3.“强硬派”的蛮横干涉二、占领中国东北的得逞1.甚嚣尘上的“满蒙占有论”2.石原莞尔的战争论与“满蒙”策3.民众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4.橘扑的“满洲国建设”论三、走向全面侵华的知行1.国际“孤儿”的执拗2.得陇望蜀的“分离华北”3.国内政治的“转向”4.无视型中国观的躁动四、鲸吞中国的孤注一掷1.全面侵华的妄断2.“以华制华”的“东亚新秩序”梦3.侵华时期的“支那抗战力调查”4.走向战败的挣扎第五章 从敌视到正视——二战战败至复交时期的中国观(1945-1972)一、战后初期中国认知环境的变化1.对中国“以德报怨”的感恩2.“冷战”下对华行动选择的约束二、敌视型对华知行的表与里1.吉田茂政府选择“台湾”的心路2.自民党政权敌视中国的共识3.“政经分离”的盘算三、社会团体的中国认知1.日本社会党的中国知行2.日本共产党的中国知行3.“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的对华文化交流四、经济界的中国知行1.经济界代表人物的中国认知2.经济团体“以民促官”的经贸活动五、民众中国观的嬗变1.普通民众的中国认知2.媒体的中国认识3.右翼势力的对华动向六、正视中国的复交1.自民党“知华派”的知行2.田中角荣的“决断”3.社会各界对中日复交的反响第六章 从正视到“竞合”——复交以来的中国知行(1972-2011)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