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智能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实践

正版全新

44.22 7.6折 5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安东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25303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4374281

上书时间2024-06-30

星星书吧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智能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实践
【书    号】 9787572025303
【出 版 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    者】 严安东
【出版日期】 2024-03-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从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探讨其设计与规划,以6个基础项目设计、3个进阶项目设计、3个综合项目设计为例,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的项目活动养成科学、有序的研究方法,体验合作分享的研究过程,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形成面向未来世界所需的关键能力。本书凝聚了著者多年课程开发实践与教学经验,也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开发思路。

【内容简介】 
智能机器人课程是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实践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因此,从未来人才培养的视角,高度认识智能机器人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落实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书从课程介绍、课程规划入手,结合学生适应性学习、进阶型学习、综合实践三个不同的认知阶段,遵循从感知到应用、从实践创新到价值承载的过程,设计不同的项目,强调项目的全局观、设计观和价值观,形成跨越整合、学用相济、以动促思的课程设计脉络。此书凝结了著者多年课程开发实践与教学经验,也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开发思路。

【目录】 
1 智能机器人课程概述

1.1 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1.2 智能机器人课程的设计与规划

2 基础项目设计示例

2.1 让机器人动起来

2.2 机械爪设计

2.3 物块位置检测

2.4 物块颜色识别

2.5 物块检测抓放

2.6 巡线行驶

3 进阶项目设计示例

3.1 AI 智能物流

3.2 减速带识别

3.3 伦理挑战

4 综合项目设计示例

4.1 巡线赛车

4.2 创意机器人巡逻赛项目

4.3 推杯机器人

附录

后记

【前言】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科技实力的比拼。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拔尖人才的倾力研究与攻关,而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三者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jiaoyubu等十八
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凸显了教育在三位一体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科技)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则更多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理念、技术和原理。那么,如何落实课标要求,就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一环。今天我欣喜地看到,安东老师及其团队基于学生科技创新素养的培育,长期致力于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科技人才的早期培养先行探索实施方法与
操作路径,实为难得!
细读本书,我们能较为清晰地感受到安东老师对于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逻辑的基本脉络。
其一,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课程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该课程通过案例,鼓励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给机器人提供感觉器官,利用可编程的智能控制芯片充当机器人的大脑。学生经过编写逻辑程序来赋予机器人智慧,*终设计出一款专属于自己的机器人。
其二,通过“问题导向、素养为本”的实施策略,更好地聚焦学生的成长,培养关键能力。课程实施时,学生通过基于问题的项目活动,逐步掌握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体验合作分享机器人的设计、搭建和探究的过程,有效促进学科知识的内化及学科思想方法的迁移,进而提升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通过“顶层设计、分层递进”的内容设计,*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该课程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状态,设计了基础、进阶、综合三类项目。基础项目适合初学者,对机器人有初步的了解,激活学生思维;进阶项目是基于基础项目的整合与拓展,结合基础项目实践的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完成进阶项目的制作和调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综合项目则通过挑战性任务的解决,激发学生持续性探究的热情,形成自我认知。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智能机器人课程将“学生发展”作为核心指向,内容上体现了问题解决过程的挑战性和递进性;方法上体现了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将“学技术”转化为“用技术”,继而“创新技术”,努力引导学生实现对科学本质的探寻。
当然,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课程成果本身,而是让我们坚定了一种信念:“双新”课程的落实必须依靠一线教师的创新实践。一方面,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多样态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未来智能时代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教师则以研究作为实践的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力、研究力和实践力。这大概就是一直所倡导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与研究共同体应有的模样吧!
感谢安东老师让我们见到了课程实践的力量,同时也期待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探索道路上有更多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成果涌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