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 《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 《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 《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 《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 《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15 6.0折 25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亚夫、高峡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南1-14

上书时间2024-06-21

百合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亚夫、高峡 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37449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3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品德与社会》是新型的小学综合课程,体现了新时期对公民素养的新要求。这门课程不是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的简单合并,而是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所以,它是有效地实施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课程方向,能否理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就成了能否有效地实施这门课程的关键。几年来的实验表明,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课程研究者(特别是学科课程研究者)与课程实施者(一线教师)之间,架设多种桥梁,以利于课程的发展。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A
爱国主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

B
版图
比较性学习
比例尺

C
参观
操作性学习
差异
创新能力
传统

D
档案袋评价
单元
道德
道德品质
等级评价
调查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地理概念
地理思维方法
地理特征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球
地图学习
对比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样性
多元

E
《儿童权利公约》

F
访谈
范例学习
方向
反思性评价
发现性学习
法律
法治
法制观念
分配
服务

G
概念
个性
公民
公民教育
公民权
公民社会
公民素养
公民资质
公元前
沟通
观察
观念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归纳
规则
国家主权
国际理解
国民
国民素质
国民自觉

H
横比法
合作学习
环境
环境保护
互联网

J
疆界
讲述
疆域
教材
教科书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教师指导用书
角色
角色扮演
家庭
价值
价值观
接受性学习
技能
技能目标的评价
经济地理
经验
绝对的等级评价法

K
课程标准
课程资源
可持续发展
客观性考试

L
类比法
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
历史观点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意识
历史资料
伦理

M
贸易
民众史学习
民族

N
年表
年代
能力
能力目标的评价

P
品德
品德与社会
评价量表
批判性思维
评语

Q
情感
全球意识
权利
群体
区域
K
人的尊严
人地关系
人口
人口结构
人口迁移
人类环境
人民
人权
《人权宣言》
人文地理

S
社会
社会参与
社会化
社会科
社会控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认识
社会问题
社会性发展
社会意识
社会主义
生产
生活经验
市场
世纪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人权宣言》
社区
STS

T
态度
态度目标评价
探究性学习
讨论法
田野调查
体验性学习
统计法

W
文化
文明
问题解决学习
问答

X
兴趣
现代化
宪法
相互依存
乡土地理
消费
性别
习惯
想象
新历史教育
信念
行为目标评价
学习化社会
学习手册

Y
演绎
一夫一妻制
义务
游戏
阅读

Z
责任
责任感
政府
政体
正义
政治
政治素养
政治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知识
主权
资本主义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
种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部分)
附录五:《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附录六:《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部分)
附录七:八荣八耻
附录八: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