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四册七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 三册十卷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 杭州玛瑙寺经房印造 河南僧本忠敬刻 28厘米x17.7厘米
¥
10000
八品
仅1件
作者鸠摩罗什法师译
出版人浙江杭州玛瑙寺经房
年代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1899)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1 × 1 × 1 cm
册数7册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大佛顶首楞严经 三册十卷 唐代天竺沙门般剌密帝翻译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 浙江杭州玛瑙寺明台经房印造 28厘米x17.9厘米 后换封面。
详细描述
《楞严经》,著名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据《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浅释说:早于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曰:“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智者闻后辄向西方叩拜,冀能一观楞严的意旨,不料这么一拜便拜了十八年,而终未能得见这部楞严经。
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着《楞严经》东来之时,被守边界的官吏查获,而不许他出境,这反而更使他的宏法之愿更加坚定,并且更加精进。他并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此经携带出境而不被发觉;他用极细的白绢书写此经,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等疮口平复之后,再申请出国,海关搜查无疑,才得航海东来。大师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历七〇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请大师住在制止寺。般剌密谛于是剖膊出经,并诵出,与另外两位法师一起译成汉音,房融笔受。大师如此艰辛冒险,乃至不惜荣辱、身命,正是所谓重法轻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议;我国之众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众所周知,《楞严经》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僧众每日早课都必诵楞严咒,而且历代在打禅七之前,传统上都是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会],也因本经具有如此的重要性,也常[抱怨]诸注本都有许多地方未交待清楚;甚至有些地方变成有如解经的[死角],几乎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历代大德注到这些地方,有时是一笔带过,有时则含糊言之,有时就将原经文复述一遍,乃至干脆略而不提的也有。不过本经的译文特别古雅且简练,更增加学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与其他版本不同之处是“楞严经赞”位于“科判”随后单独列出,因此有说明:
楞严经赞,武林经板无之,予由他方恭录,来杭补刻流通各卷之后未有空隙碍难添入,是以列于经前科判叙文之后,庶使开卷先知便与称赞云耳,时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年冬日燕山后学海岳谨识。
首页科判有刻工名字:河南僧本忠敬刻
清代刻本 妙法莲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四册七卷 写刻体 28厘米x17.7厘米 厚4厘米,此书无刻印日期等牌记,内页干净无涂画,后换封面,与楞严经同一旧藏。
法华偈: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意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过山嶽,不须妙法两三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