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通论:文明理论
¥
38.94
7.0折
¥
56
九品
仅1件
作者陈启能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启能 著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533453435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1页
-
字数
458千字
- 【内容简介】
-
人类如何从原始状态向文明过渡?
“文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神话”、“宗教”和“理性思维”起了什么作用?
“文明意识”的形成是否就是“文明理论”的诞生?
……
《世界文明通论》丛书是在《世界文明大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文明这个重大课题进行综合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学者自己的文明理论框架;用相当多的篇幅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主要结合国际格局的变化来探讨当前世界文明的发展,剖析西方文明理论和文化思潮,研究经济全球化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并着重探讨我国的应对措施和文化战略,以及我国在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理论(世界文明通论)》为该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四编,主要介绍了古代世界的文明,近代西方的“文明”概念,近代西方文明理论的发展,20世纪西方的文明理论,文明起源与轴心期问题,文明的起源与国家形态,中心文明与周边文明等内容。
- 【作者简介】
-
汝信,教授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部委员、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并兼任哲学所所长、院委员会副主任。在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美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美的找寻等。
陈启能,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专业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俄国史。主要著作有: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合编)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合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主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合著)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合著)苏联史学理论(合著)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主编)等。
姜芃,1950年生于天津天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和硕士。现在是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加拿大文明(主编、著者)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著者、主编)美丽的加拿大(合著)中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发展(合编)中国和加拿大的:全球化的挑战(合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合著)以及西方史学理论方面的三十余篇。
精彩内容:
第三节文明体的结构层次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每一个文明体不可或缺的层次结构,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我们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命题。从前文的论述可知,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前提。而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时必然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相互影响。他们只有以的方式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①不仅如此,随着人们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生产关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牲生活时,也发展着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②也是说;生产关系的质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决定的。这是文明结层次中的层决定关系。
更具体地讲,生产关系应是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人际间的交往关系,像劳动分工、产品分配与交换关系、消费关系、乃至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等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曾使用“交往方式”一词来描述生产关系,后来改用了。“生产关系”一词。这也反映出“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中发生的八与人之间的诸种交往与联系,尽管这种联系与交往大都以实际生产进程或物质产品作为媒介,但究其本质则是人与人之间有目的的交往活动。
仔细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产关系的论述可以领悟到,他们明确阐.释了构成生关系的诸种关系并非是彼此独立、相互并列的,而是其间蕴涵着因果链条的。如他们指出:“分工起初只是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
- 【目录】
-
导论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与方法论
一唯物史观的文明观
二对文明的科学探析方法
第二节文明发展的本质与动力
一文明发展的本质: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
二文明演进的动力: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
第三节文明体的结构层次关系
第四节马克思的文明演进阶段论和世界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文明发展的阶段划分
二文明体的交汇及走向大同的趋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第一编文明曙光与古代文明
第一章文明意识
第一节本书写作特点
第二节从原始状态向文明的过渡
第三节文明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第四节文明理论诞生的前奏曲
第二章古代世界的文明
第一节文明与文化
第二节文明之要素
第三节西方文明的内涵
第四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的意义
第五节东方化时代与轴心时代
第六节古代模式与雅利安模式
第七节从蛮族观念到天下大同
第三章中国古典“文明”
第一节中国古典“文明”的涵义
第二节传说的中国早期文明
第三节中国早期文明的考古诠释
第二编文明概念与文明理论
第一章欧洲中世纪文明
第一节分期问题
第二节欧洲中世纪
第二章近代西方的“文明”概念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礼貌”概念
第二节18世纪欧洲人的“文明”概念
第三节19世纪西方的“文明”概念
第三章近代西方文明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早期的文明理论
第二节文明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19世纪下半叶的文明理论
第四章20世纪西方的文明理论
第一节文明是文化的衰落
第二节文明是挑战和应战的循环往复
第三节文明是对本能的压抑和升华
第四节文明是表现自我的行为方式
第五节文明是长时段的历史演变
第六节文明是不断冲击的社会浪潮
第七节文明是语言修辞背后的权力
第三编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文明起源与轴心期问题
第一节文明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文明起源的分期问题
第三节关于中国的轴心期及其内部的张力和突破
第四节关于欧洲文明的突破
第五节轴心期还存在吗?
第二章文明的起源与自然环境
第一节文明的起源与纬度
第二节气候、地貌与生产方式
第三节地理位置与文明的关系
第四节伊斯兰文明是地缘文化的产物
第三章文明的起源与国家形态
第一节文明起源阶段国家的共性
一城邦国家的产生及其普遍性
二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父系家庭
三战争是早期国家形成的催化剂
四早期国家的阶级划分主要是本邦人与外邦人之分
五从城邦国家向地域国家的转变
六早期王权的出现及其普遍性
第二节文明起源阶段不同国家形态的特点
一中国专制主义王权的形成
二印度古代的王权及其政治结构
三雅典城邦的国家形态
四古罗马的国家形态
五西方古典国家政体的独特性
第四章文明的起源与宗教和哲学
第一节文明的起源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轴心期以前的文明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
一古代埃及的神学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神学
第三节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的哲学
第四节印度文明起源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第五节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体系
第四编文明的发展
第一章原生文明与次生文明
第一节近代西欧文明与古典西方文明是两种文明
第二节欧洲封建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欧洲近代文明的国家形态
第四节基督教与西欧文明
第五节西欧近代的哲学
第二章中心文明与周边文明
第一节日本在古代和中世曾是中华文明的边缘
一岛国日本是后发的移民国家
二日本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农耕文化和金属的传入使日本社会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二节日本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
第三节日本文明的意识形态
第四节中心文明与周边文明的关系
第三章文明之间的融合与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轴心期”
第二节文明中可借鉴与不可借鉴的因素
第三节文明的融合与独特性
主要参考著作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