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劳动的传播:中国新闻记者劳动状况研究
¥
55.27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维佳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维佳 著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5700149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
- 【内容简介】
-
《作为劳动的传播:中国新闻记者劳动状况研究》从新闻教育、招聘制度、劳动合同、生产过程和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新闻从业者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状况进行了极为细致而精彩的描述,兼有实践参考的价值和学理上的创造性突破,是近年来新闻传播研究中十分难得的力作。凭借“劳动”这一核心概念,作者将政治经济分析与文化意识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填补了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上的空白,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径。
- 【作者简介】
-
王维佳,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博士后(政治学)。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之前在中国传媒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和学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中国传播产业与知识劳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论与政治经济学。
- 【目录】
-
序一
程曼丽/1
序二
赵月枝/4
绪论/1
一、不同的现代性,不同的新闻业/1
二、中国记者研究:各种视角与观点/7
三、作为劳动的传播:重新理解新闻记者的工作/16
四、本书的方法与结构/31
第1章从“启蒙”到“新启蒙”:新闻实践范式的变迁/41
第一节现代性启蒙与传播实践的变迁/42
一、近代早期的新闻工作者与新闻实践/43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革命派知识分子的新闻实践/48
三、私营报刊中的新闻实践与专业主义的引进/53
第二节“群众路线”:融合、挣扎与疏离的历程/58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群众路线”的萌芽/59
二、“群众路线”的组织化与“党性原则”的实践/64
三、全国宣教系统的建立与争夺文化领导权的斗争/69
四、“新启蒙”:以“人民”的名义/76
第2章新闻劳动的商品化与劳动关系的转变/82
第一节新闻劳动商品化的背景与动因/83
第二节“承包制”、“聘用制”:早期的用人制度改革/90
第三节“劳务代理”与“科学管理”:媒介劳动关系的深入调整/96
一、报业的劳动关系变革/98
二、广播电视业的劳动关系变革/102
第四节劳动商品化过程中的国家角色:媒介改革的政策规制/111
一、广告与“自主经营”:媒介改革初期的政策支援/111
二、新闻劳动生产关系变革中的政策调整/115
三、新闻实践的规范与劳动者权益保障/119
第3章新闻教育与新闻记者的征用制度/128
第一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的再生产/129
一、新闻教育的发展与劳动力储备/131
二、学校教育中的适应性培养/134
三、实习过程中的适应性培养/144
第二节劳动力的征用过程与征用制度/150
一、雇工权力与雇工途径/151
二、劳动合同与劳动者权益/159
三、聘用制度中的劳动控制/166
四、更富弹性的雇用关系:“新闻线人”与“社区记者”/173
第4章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控制/180
第一节中央电视台:以经济频道为例/182
一、结构调整与权力分配/185
二、奖惩机制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190
三、效率、劳动强度与市场定位/193
第二节地方电视台/196
一、黑龙江电视台/196
二、旅游卫视/200
第三节广播电台与报社/205
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206
二、《京华时报》/215
第5章商品化新闻实践中的劳动者/226
第一节劳动者群体的构成特征/227
一、低龄化、高学历与短期淘汰/229
二、性别比例变化及其商业逻辑/233
三、身份、等级与劳动控制/237
四、劳动力的交换价值/242
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与工作条件/246
一、收入与社会保障/246
二、薪酬体系与收入构成/249
三、有偿新闻与“职业道德”/254
四、工作条件与劳动强度/259
第三节实践范式与主体意识/262
结论与讨论:作为劳动的传播/286
附录一:主要参考资料/303
附录二:受访者名单/326
写在后面/33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