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29 7.7折 ¥ 55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正光、李雨晨 著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20
《认知语言学十讲》以认知能力为主线统领全书内容,力争用通俗、简明的方式让读者理解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与语言的关系。该书专题探究了: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三点不同认识及其理论启发意义,认知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创新性(范畴化与非范畴化),认知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力分配、识解、虚拟性),认知的高效性(理想认知模型、认知域和框架作为知识的组织与运行的基本单位),认知的开放性(概念合成),认知的原型效应与网络效应(多义性),认知的整体性与文化性(构式作为语言习得与使用的基本单位)等话题。
刘正光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毕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优秀),欧美多所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主持人,中国英汉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重点1项),省部级课题近20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李雨晨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布莱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句法语义界面、构式语法。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校级教改项目多项。获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本科生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湖南省外国语言与翻译优秀成果奖。
【目录】
第一讲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认识
1.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
1.1 认知语言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1.2 生成语言学在解决语义问题上的困难
1.3 理论建设中的方法论问题
1.4 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
2. 对语言的三点基本认识
2.1 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形义构成的整体
2.2 语言的创造性来自语言使用者
2.3 语言的文化差异性
3. 语言的三个基本特征
3.1 语义是核心
3.2 语法结构都有意义
3.3 语言基于使用
4. 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个基本假设
5.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主义
6. 研究内容:认知能力
7. 研究方法:内省法与实证相结合
第二讲 范畴化与非范畴化:认知的共性与个性
1. 经典范畴化理论
2. 原型范畴化理论
2.1 原型范畴化理论的两个来源
2.1.1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
2.1.2 罗丝的三个层次理论
2.2 原型范畴化理论的四个假
2.2.1 特征不平衡性与使用限制的度
2.2.2 边界模糊性与可接受性差异
2.2.3 辐射模型与多义网络
2.3 相似性与范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3. 非范畴化:语言与认知创新的有效途径
3.1 非范畴化的含义与特征
3.2 非范畴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十讲 认知语言学与外语学习
1.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能力观
1.1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及语言能力的基本认识
1.2 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及其意义
1.3 语义的中心地位、语法结构有意义与语言理据性
1.3.1 语义的中心地位
1.3.2 语言的理据性
1.3.3 象似性
2.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学习的启示
2.1 基于语言理据的知其所以然学习
2.2 多义性:掌握其扩展理据与内在联系
2.3 对比分析与语言意识培养
2.4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于语言学习
2.4.1 语块与文化学习
2.4.2 隐喻性语言与文化学习
2.4.3 同义性、多义性表达式与文化学习
2.4.4 语法结构词或标记语与文化学习
2.4.5 融于语篇组织结构的赏析当中
2.4.6 翻译与文化学习
2.4.7 语言对比与文化学习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