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中国文化自主性: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系列研讨会文集3 宁波·广州·成都·西安研讨会
¥
47.44
5.4折
¥
88
九品
仅1件
作者潘公凯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公凯 编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8853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06页
-
字数
7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通过对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研究辨析,可以使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价值标准是否具有普适性作出合理的判断。正如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社会经济形态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一样,不同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不可能重复一个模式。20世纪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现代美术,它不可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翻版,而只能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独立自强的奋斗历程中,在中西文化冲突下整体的精神文化氛围之中,美术家们对时代巨变所作出的“自觉”回应。
- 【作者简介】
-
潘公凯,1996年由部任命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由调任美术学院院长至今。
精彩内容:
们可能要从器物和两个层面来观照这个问题。20世纪初叶,西方商品几乎渗透到中国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常必需的米、面、衣料等基本生存所需的商品到罐头、饮料等享受方面的品,都呈现出不断丰富和更新的内容。虽然有识之士掀起过一次又一次的抵制洋货运动,但普通民众对用洋货依然趋之若鹜。崇洋是近代消费的主旋律。生活消费因直接接触社会生活,具有反应快、直观强的特点,人们可能会比较快地接受器物等表层,但与精神的演变、思想观念的变迁则要“滞后”于生活方式的演变。层面的变动往往具有隐而不显的特征。书画而言,虽然“五四”时期有过振聋发聩的抨击,但那只是人士的呼号而已,其影响要到二三十年代才有所显露。在20世纪的30年代,西方绘画的势力还根本无法与传统绘画抗衡,沿袭近千年的文入画仍然是画坛主流,至少在图式和技法上是如此。而到爆发,因材料购置不易,无法作画,西画更是遭受严重的打击。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家也是“理论先于实践”。受“五四”新运动的影响,他们的确很早已形成用西方的艺术改造传统绘画的想法,但具体如何改造,却仍在探索中。像林风眠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时。还在内地一处仓库进行着他的艺术实验。所以,近代中国画坛占牌的仍是传统图式,绘制传统样式中国画的人数依然占画家的绝大多数。传统艺术仍顽固地生长着,它并没有因朝代兴替和生活方式的洋化而发生断裂,仍在某些力量的推动下演进着。这些力量当中,近代工商业文明正是相对被忽略却关键的因素。战争以来,中国由闭锁而开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东来,使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发生裂变。近代的兴建,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共同作用,催化了新的社会分工形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趋解体,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呼唤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个体的解放;新的经济体制使传统的等级观念以及建立其上的社会结构分崩离析。经济体制的变化必然深刻影响到艺术的变异。
- 【目录】
-
什么是中国的现代美术?(代前言)
正名的艰难——“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系列研讨会概述
第一辑现代性:艺术与思想
第一单元
现代性·艺术·思想
第二单元
自觉·正名·现代性
第三单元
文化·反思·实践
第四单元
自主性·个体性·现代性
第五单元
视域·方法·美术史
第六单元
时代一差异·价值
第二辑现代性、现代转型与“自觉”
第一单元
现代性·现代转型·自觉
第二单元
文化·自觉·现代性
第三单元
自然·社会·传统
第四单元
多元·选择·变迁
第五单元
复兴·主体性·现代中国
第六单元
中国经验·政治叙事·文化策略
第七单元
当下·本土·转型
第三辑事件与自觉:现代中国与美术现代性
第一单元
事件·自觉·美术现代性
……
第四辑创作、理论与叙事:现代性视域中的美术史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