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5 5.3折 ¥ 86 九品
仅1件
作者沈瑞筠 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28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法随着“新文化运动”被介绍到中国。也因为中国国情的需要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文艺政策的出现,现实主义的话语体系一直占据中国文艺创作的主流。这样的思想通过美术教育体系,美术展览机制以及美术批评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几代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谈“现实主义”是为了理清这种话语体系对我们产生的作用,以平静的心态审视我们的认知基础,进一步打开由多种细节、各方矛盾组成的中国现实本身,并进而探讨艺术家对这些现实艺术转化的各种可能。谈话在四个主题下展开:“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关于农村”、“重要的不是社会介入”、“真实”。
沈瑞筠
艺术家和广东时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获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和蒙卡尔州立大学双硕士。她曾策划很多成功的展览,包括:“换位思考——在中国的美国制造”(2011);“脉冲反应 I——一个关于艺术交流的项目”(2012);“留涟——皮皮洛蒂﹒瑞斯特个展”;并在纽约皇后美术馆策划了“政治纯形式!” ;她参与策划在三藩市芳草地艺术中心的“风景:实像、幻象或心像”;及第六届成都双年展等展览。并为《艺术家》、《画廊》、《亚太艺术》等杂志撰稿。她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园林及网络文化。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摘抄
1980-2014 年文艺政策摘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讨论
作为话语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话语性一面的历史成因,表现和发展
现实主义话语如何在画家的具体工作中运用
关于农村
为什么要谈“关于农村”?
80 年代以来农村题材的作品
乡土社会
艺术家与农村
“土”和“洋”
文艺下乡与艺术工具化
从“贺友直连环画中的中国农村途径”谈到政治大气候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沈瑞筠 ×吕胜中访谈
沈瑞筠 × 郑国谷访谈
沈瑞筠 × 梁硕访谈
沈瑞筠 × 厉槟源访谈
1979-2012 关于农村或乡村题材作品整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