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讲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伤寒论讲义

33.37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培生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2-05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培生 著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532304899
  • 定价 14.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8页
  • 字数 35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伤寒论讲义(供中医专业用)》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伤寒论》沿革、《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伤寒的涵义、六经的概念、《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井病、直中)、六经病证的治则、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纲要、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病分类、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辨传变与欲解时、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桂枝汤禁例等等。
【目录】
张仲景原序
1概论
1.1《伤寒论》沿革
1.2《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1.3伤寒的涵义
1.4六经的概念
1.5《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1.5.1六经辨证
1.5.2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1.5.3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1.5.4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井病、直中)
1.6六经病证的治则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2.1太阳病纲要
2.1.1太阳病脉证提纲
2.1.2太阳病分类
2.1.3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2.1.4辨传变与欲解时
附其他五经欲解时
2.2太阳病本证
2.2.1中风表虚证
2.2.1桂枝汤证
2.2.1.2桂枝汤禁例
2.2.1.3兼证
2.2.2伤寒表实证
2.1.2.1麻黄汤证
2.2.2.2麻黄汤禁例
2.2.2.3兼证
2.2.3表郁轻证
2.3太阳病兼变证
2.3.1变证治则
2.3.2辨虚证实证
2.3.3辨寒熱真假
2.3.4辨汗下先后
2.3.5热证
2.3.5.1梔子豉汤类证
2.3.5.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2.3.5.3白虎加人参汤证
2.3.5.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2.3.5.5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2.3.6虚寒证
2.3.6.1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4)桂枝加桂汤证
2.3.6.2阳虚兼水气证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2.3.6.3脾虚证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涵证
(2)小建中汤证
(3)桂枝人参汤证
2.3.6.4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2)茯苓四逆汤证
(3)真武汤证
2.3.7阴阳两虚证
2.3.7.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2.3.7.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2.3.7.3炙甘草汤证
2.3.8蓄水证
2.3.9蓄血证
2.3.10结胸证
2.3.10.1结胸证辨
2.3.10.2热实结胸
(1)大陷胸丸证
(2)大陷胸汤证
(3)小陷胸汤证
2.3.10.3寒实结胸证
2.3.11脏结证
2.3.12痞证
2.3.12.1痞证的形成
2.3.12.2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3.12.3附子泻心汤证
2.3.12.4半夏泻心汤证
2.3.12.5生姜泻心汤证
2.3.12.6甘草泻心汤证
2.3.12.7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2.3.12.8五苓散证
2.3.12.9旋复代赭汤证
2.3.13上热下寒证
2.3.14火逆证
2.3.15欲意候
2.4太阳病类似证
2.4.1十枣汤证
2.4.2瓜蒂散证
附备考原文
太阳篇小结

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说
3.1阳明病纲要
3.1.1阳明病提纲
3.1.2阳明病病因病机
3.1.3阳明病脉证
3.2阳明病本证
3.1.1阳明熱证
3.2.1.1梔于豉汤证
3.2.1.2白虎汤证
3.2.1.3白虎加人参汤证
3.2.1.4猪苓汤证
3.2.2阳明实证
3.2.2.1承气汤证
(1)调胃承气汤证
(2)小承气汤证
(3)大承气汤证
3.2.2.2润导法
3.2.2.3下法辨证
3.2.2.4下法禁例
3.3阳明病兼变证
3.3.1发黄证
3.3.2血热证
3.4阳明病辨证
3.4.1辨中风中寒
3.4.2辨虚证实证
附备考原文
阳明篇小结

4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4.1少阳病纲要
4.2少阳病本证
4.2.1小柴胡汤证
4.2.2小柴胡汤禁例
4.3少阳病兼变证
4.3.1变证治则
4.3.2柴胡桂枝汤证
4.3.3大柴胡汤证
4.3.4柴胡加芒硝汤证
4.3.5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3.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4.3.7传变与预后
附熱入血室
附备考原文
少阳篇小结

5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5.1太阴病纲要
5.1.1太阴病提纲
5.1.2太阴病愈侯
5.2太阴病本证
5.3太阴病兼变证
5.3.1太阴病兼表证
5.3.2太阴病腹痛证
5.3.3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
太阴篇小结

6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6.1少阴病纲要
6.1.1少阴寒化证主要脉证
6.1.2少阴病治禁
6.2少阴病本证
6.2.1少阴寒化证
6.2.1.1四逆汤证
6.2.1.2通脉四逆汤证
6.2.1.3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6.2.1.4真武汤证
6.2.1.5附子汤证
6.2.1.6吴茱萸汤证
6.2.1.7桃花汤证
6.1.1.8刺灸法
6.2.1.9预后
(1)阳回自意可治证
(2)阳不回不治证
6.2.2少阴熱化证
6.2.2.1黄连阿胶汤证
6.2.2.2猪苓汤证
6.3少阴病兼变证
6.31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6.3.2少阴三急下证
6.3.3四逆散证
6.3.4热移膀胱证
6.3.5伤津动血证
6.4咽痛证
6.4.1猪肤汤证
6.4.1甘草汤证、枯梗汤证
6.4.3苦酒汤证
6.4.4半夏散及汤证
附备考原文
少阴篇小结

7辨厥阴瘸脉证并治
概说
7.1厥阴病纲要
7.2上热下寒证
7.2.1乌梅丸证
7.2.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7.2.1麻黄升麻汤证
7.3辨厥热胜复
7.4辨厥
7.4.1厥证的病理机制与证候特点
7.4.2热厥
7.4.3寒厥
7.4.4其它厥证
7.4.5厥证治禁
7.5辨下利
7.6辨呕哕
7.6.1辫呕
7.6.2辨哕
7.7预后
7.7.1厥阴寒证愈候辨
7.7.2厥阴虚寒证死候辨
7.7.3厥阴虚寒下利转归辨
附备考原文
厥阴篇小结

8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小结
9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附备考原文
小结
附录(一)条文索引
(二)方剂索引
(三)古今剂量折算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