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42.53 4.8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国琦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2-04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国琦 著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220111730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408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与大战》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国际史和跨国史学者徐国琦先生的“国际史”三部曲之一。徐先生用国际史方法及多元视角研究了中国及世界历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题目: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问题。
    一战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是跟五四运动紧密结合的一个国际事件。然而大部分中国人只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有关,却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中国与一战的关系,远比人们认识或想象中的更紧密,一战对中国跻身国际社会的重大意义,也远比人们认识或想象的更重大!中国与一战的关系,确如作者所说,是世界史上被遗忘的一章!
   而在本书中,作者一改传统的学术形态和研究方法,采用国际史视角——*越国家层面的分析视角,把全世界纳入本领域的研究框架,通过到世界各国的档案馆读档,再用专门的研究方法对档案深入分析,从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所做的努力写到巴黎和会上中国为寻求世界新秩序而做的抗争,完整披露了中国通过“一战”寻求融入国际体系、迈向国际舞台的经历,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与一战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

【作者简介】

徐国琦,安徽枞阳人,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全球化历史讲席教授。从1990年代开始,即在海外读书、教书和写书,脚踩东西文化,手写国际文章。系西方著名国际史和跨国史学者。

【目录】

2018年修订版序言  /001

 

2008年中文版序  /005

 

2005年英文版序  /007

 

 

 

导 言 /001

 

 

 

不久前,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指出,法国在整个20世纪中有“两大执着”,一是法德关系,二是对自身的国际地位的关注。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自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人对只有一件事情特别执着:即如何以平等成员的身份融入国际社会。

 

第一章 中国为加入国际体系做出准备  /020

 

要明白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1895至1914年期间,中国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是被一个双轨的进程塑造的,那就是深度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及内在化(internalization)。国际化是指中国人积极地参与及投入国际体系并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社会势力和时代潮流的影响; 内在化指中国为实现复兴及为国际化做出准备的过程和状况,这是采纳和改造外来力量并使它们化为中国本土的一部分的过程。

 

第二章 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 /056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出现与中国公众舆论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公众  舆论在中国是一项政治创举。在近代中国,新闻媒体所发挥的最重要作用则是催生了中国人的国家意识和现代民族主义观念。在甲午战争以后,这些思想已经成为公众的意识形态,而不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理想。

 

第三章 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  /091

 

尽管中国精英对国际事务和世界秩序的现状表现出不少困惑,但是中国外交政策群体(foreign policy public)还是对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迅速做出了反应。迄今为止,很少有历史学者关注这个时期存在的外交政策群体。由于缺乏这种认识,使得历史学者对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真实关连就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第四章 中国的另一种战略:“以工带兵”计划  /129

 

为了与协约国方面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日后加强中国参战的理据,中国政府当局在1915年制订了一套具有创造性的新战略。传统观点一向认为“以工代兵”计划是一个“由协约国在1916年所提出……设计巧妙的华工招募计划”。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华工招募计划早在1915年就已经提出了,而且最早提出该项计划的是中国而不是协约国。华工出洋计划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的  战略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中国正式参展 /178

 

在众多的参战国中间,中国也许是最特殊的一个参战国。没有一个中立国像中国这样把自己国家的命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怀抱如此高的期望,而且还在参战过程中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1917年宣战是中国20年社会变化的发展结果,其中有一个积极的富有活力的外交政策公众的出现,这个外交政策公众推动了中国新式外交的形成。

 

第六章  内 战 /231

 

也许没有任何一项外交政策主张比得上中国的参战政策那样对中国的内政和社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尽管参战政策是中国第一次重大的独立的外交方略,但是中国不仅没有享受到参战政策所带来的果实,却饱尝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以及国家的分裂。有关参战政策的辩论加剧了派系之争,怂恿了军阀主义,并导致内战的爆发。

 

第七章  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 /277

 

尽管中国在参战问题上遭遇到诸多的不幸与挫折,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人民对协约国最终取得的胜利无不欢呼雀跃、兴奋异常。不仅如此,当这一消息传到中国时,北京政府立即宣布全国放假三天,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不仅竭力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要求修改不平等的对外关系,他们还积极参与创建国际共同体,并使中国成为该共同体的平等  成员国。

 

结语 /319  

 

附录 /325

 

参考文献  /327

 

索引  /367

 

译者后记 /38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