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美国国家安全局密码分析专家最新作品,面向21世纪的信息安全专业指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美国国家安全局密码分析专家最新作品,面向21世纪的信息安全专业指南

19.19 2.8折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斯坦普(Mark Stamp) 著;张戈 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2-03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斯坦普(Mark Stamp) 著;张戈 译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2
  • ISBN 978730231785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8页
  • 字数 75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Information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nd Edition
  • 丛书 安全技术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通过聚焦于现实世界中的生动实例,并采用一种面向实践的信息安全讲述方法,《安全技术经典译丛: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围绕如下4个重要主题进行组织并展开:
  密码学技术:包括经典密码系统、对称密钏加密技术、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哈希函数、随机数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以及密码分析技术等。
  访问控制:包括身份认证和授权、基于口令的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和访问能力列表、多级安全性和分隔项技术、隐藏通道和接口控制、诸如BLP和Biba之类的安伞模型、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系统等。
  协议:包括简单身份认证协议、会话密钥、完全正向保密、时间戳技术、SSH协议、SSL协议、IPSec协议、Kerberos协议、WEP协议以及GSM协议等。
  软件安全:包括软件缺陷和恶意软件、缓冲区溢出、病毒和蠕虫、恶意软件检测、软件逆向工程、数字版权管理、安全软件开发以及操作系统安全等。在《安全技术经典译丛: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第2版中,特别引入了一些比较新的内容,其中涉及的安全主题包括SSH协议和WEP协议、实际的RSA计时攻击技术、僵尸网络以及安全证书等。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背景知识,包括Enigma密码机以及一部分关于经典“橘皮书”之安全观的内容。此外,《安全技术经典译丛: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大幅度地扩展和更新课后思考题,并增补了许多新的图解、表格和图形,用以阐明和澄清·些复杂的主题和问题。最后,对于课程开发来说,还有一组综合性的课堂测试用的PowerPoint幻灯片文件以及问题等手册可供利用。

【作者简介】

  MarkStamp,博士是圣何塞州立大学(SanJoseStateUniversity)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为本科牛和研究牛讲解信息安全课程。此外,除了在工业界(译者注:Stamp博士曾有过1段在硅谷创业公司的职业经历)和学术界的这些经验之外,Stamp博士的职业履历还包括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任职密码分析专家的7年工作历程。Stamp博士还撰写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和两本关于信息安全主题的专著。
  
  张戈,某人型企业IT架构师,CISSP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上世纪90年代涉足IT领域,从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以及音视频编解码等相关软件研发工作多年,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信息系统数据建模等领域有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目前丰要从事企业IT系统规划和技术架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目录】

第1章引言
1.1角色列表
1.2Alice的网上银行
1.2.1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2.2CIA并不是全部
1.3关于本书
1.3.1密码学技术
1.3.2访问控制
1.3.3协议
1.3.4软件安全
1.4人的问题
1.5原理和实践
1.6思考题

第Ⅰ部分加密
第2章加密基础
2.1引言
2.2何谓“加密”
2.3经典加密
2.3.1简单替换密码
2.3.2简单替换的密码分析
2.3.3安全的定义
2.3.4双换位密码
2.3.5一次性密码本
2.3.6VENONA项目
2.3.7电报密码本
2.3.81876选举密码
2.4现代加密技术的历史
2.5加密技术的分类
2.6密码分析技术的分类
2.7小结
2.8思考题
第3章对称密钥加密
3.1引言
3.2流密码加密
3.2.1A5/1算法
3.2.2RC4算法
3.3分组密码加密
3.3.1Feistel密码
3.3.2DES
3.3.3三重DES
3.3.4AES
3.3.5另外三个分组密码加密算法
3.3.6TEA算法
3.3.7分组密码加密模式
3.4完整性
3.5小结
3.6思考题
第4章公开密钥加密
4.1引言
4.2背包加密方案
4.3RSA
4.3.1教科书式的RSA体制范例
4.3.2重复平方方法
4.3.3加速RSA加密体制
4.4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
4.5椭圆曲线加密
4.5.1椭圆曲线的数学原理
4.5.2基于椭圆曲线的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方案
4.5.3现实中的椭圆曲线加密案例
4.6公开密钥体制的表示方法
4.7公开密钥加密体制的应用
4.7.1真实世界中的机密性
4.7.2数字签名和不可否认性
4.7.3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
4.8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4.9小结
4.10思考题
第5章哈希函数及其他
5.1引言
5.2什么是加密哈希函数
5.3生日问题
5.4生日攻击
5.5非加密哈希
5.6TigerHash
5.7HMAC
5.8哈希函数的用途
5.8.1网上竞价
5.8.2垃圾邮件减阻
5.9其他与加密相关的主题
5.9.1秘密共享
5.9.2随机数
5.9.3信息隐藏
5.10小结
5.11思考题
第6章高级密码分析
6.1引言
6.2Enigma密码机分析
6.2.1Enigma密码机
6.2.2Enigma的密钥空间
6.2.3转子
6.2.4对Enigma密码机的攻击
6.3WEP协议中使用的RC
6.3.1RC4算法
6.3.2RC4密码分析攻击
6.3.3RC4攻击的预防
6.4线性和差分密码分析
6.4.1数据加密标准DES之快速浏览
6.4.2差分密码分析概览
6.4.3线性密码分析概览
6.4.4微小DES
6.4.5针对TDES加密方案的差分密码分析
6.4.6针对TDES加密方案的线性密码分析攻击
6.4.7对分组加密方案设计的提示
6.5格规约和背包加密
6.6RSA计时攻击
6.6.1一个简单的计时攻击
6.6.2Kocher计时攻击
6.7小结
6.8思考题

第Ⅱ部分访问控制
第7章认证
7.1引言
7.2身份认证方法
7.3口令
7.3.1密钥和口令
7.3.2口令的选择
7.3.3通过口令对系统进行攻击
7.3.4口令验证
7.3.5口令破解中的数学分析
7.3.6其他的口令问题
7.4生物特征技术
7.4.1错误的分类
7.4.2生物特征技术实例
7.4.3生物特征技术的错误率
7.4.4生物特征技术总结
7.5你具有的身份证明
7.6双因素认证
7.7单点登录和Webcookie
7.8小结
7.9思考题
第8章授权
8.1引言
8.2授权技术发展史简介
8.2.1橘皮书
8.2.2通用准则
8.3访问控制矩阵
8.3.1访问控制列表和访问能力列表
8.3.2混淆代理人
8.4多级安全模型
8.4.1Bell-LaPadula模型
8.4.2Biba模型
8.5分隔项(compartment)
8.6隐藏通道
8.7推理控制
8.8CAPTCHA
8.9防火墙
8.9.1包过滤防火墙
8.9.2基于状态检测的包过滤防火墙
8.9.3应用代理
8.9.4个人防火墙
8.9.5深度防御
8.10入侵检测系统
8.10.1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系统
8.10.2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系统
8.11小结
8.12思考题

第Ⅲ部分协议
第9章简单认证协议
9.1引言
9.2简单安全协议
9.3认证协议
9.3.1利用对称密钥进行认证
9.3.2利用公开密钥进行认证
9.3.3会话密钥
9.3.4完全正向保密(PerfectForwardSecrecy)
9.3.5相互认证、会话密钥以及PFS
9.3.6时间戳
9.4身份认证和TCP协议
9.5零知识证明
9.6最佳认证协议
9.7小结
9.8思考题
第10章真实世界中的安全协议
10.1引言
10.2SSH
10.3SSL
10.3.1SSL协议和中间人攻击
10.3.2SSL连接
10.3.3SSL和IPSec
10.4IPSec
10.4.1IKE阶段一:数字签名方式
10.4.2IKE阶段一:对称密钥方式
10.4.3IKE阶段一:公开密钥加密方式
10.4.4IPSeccookie
10.4.5IKE阶段一小结
10.4.6IKE阶段二
10.4.7IPSec和IP数据报
10.4.8运输和隧道方式
10.4.9ESP和AH
10.5Kerberos
10.5.1Kerberos化的登录
10.5.2Kerberos中的票据
10.5.3Kerberos的安全性
10.6WEP
10.6.1WEP协议的认证
10.6.2WEP协议的加密
10.6.3WEP协议的不完整性
10.6.4WEP协议的其他问题
10.6.5实践中的WEP协议
10.7GSM
10.7.1GSM体系架构
10.7.2GSM安全架构
10.7.3GSM认证协议
10.7.4GSM安全缺陷
10.7.5GSM安全小结
10.7.63GPP
10.8小结
10.9思考题

第Ⅳ部分软件
第11章软件缺陷和恶意软件
11.1引言
11.2软件缺陷
11.2.1缓冲区溢出
11.2.2不完全仲裁
11.2.3竞态条件
11.3恶意软件
11.3.1Brain病毒
11.3.2莫里斯蠕虫病毒
11.3.3红色代码病毒
11.3.4SQLSlammer蠕虫
11.3.5特洛伊木马示例
11.3.6恶意软件检测
11.3.7恶意软件的未来
11.3.8计算机病毒和生物学病毒
11.4僵尸网络
11.5基于软件的各式攻击
11.5.1腊肠攻击
11.5.2线性攻击
11.5.3定时炸弹
11.5.4软件信任
11.6小结
11.7思考题
第12章软件中的安全
12.1引言
12.2软件逆向工程
12.2.1Java字节码逆向工程
12.2.2SRE示例
12.2.3防反汇编技术
12.2.4反调试技术
12.2.5软件防篡改
12.2.6变形2.
12.3数字版权管理
12.3.1何谓DRM
12.3.2一个真实世界中的DRM系统
12.3.3用于流媒体保护的DRM
12.3.4P2P应用中的DRM
12.3.5企业DRM
12.3.6DRM的败绩
12.3.7DRM小结
12.4软件开发
12.4.1开源软件和闭源软件
12.4.2寻找缺陷
12.4.3软件开发相关的其他问题
12.5小结
12.6思考题
第13章操作系统和安全
13.1引言
13.2操作系统的安全功能
13.2.1隔离控制
13.2.2内存保护
13.2.3访问控制
13.3可信操作系统
13.3.1MAC、DAC以及其他
13.3.2可信路径
13.3.3可信计算基
13.4下一代安全计算基
13.4.1NGSCB特性组
13.4.2引人入胜的NGSCB应用
13.4.3关于NGSCB的非议
13.5小结
13.6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