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对抗导论
¥
16.39
3.9折
¥
42
九品
仅1件
作者司伟建、曲志昱、赵忠凯 吴迪 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司伟建、曲志昱、赵忠凯 吴迪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2419810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字数
461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论述了电子对抗概况、电子进攻、电子防护、电子支援、频率测量方法、测向技术以及分选技术。电子对抗概况主要包括:我国电子对抗的概念、俄美电子战的定义、作战思想、信号环境及其发展。电子进攻包括:反辐射武器攻击、定向能武器攻击、电磁欺骗、电磁干扰。电子防护既包括敌方对己方进行电子进攻时己方的电子防护,又包括己方、友方在使用电子进攻时己方的电子防护。电子支援主要依靠侦察接收机,对侦察辐射的各种参数进行定位,为电子进攻或电子防御提供技术支持。频率测量方法主要介绍频率搜索接收机测频、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测频以及信道化接收机测频。测向技术主要介绍具有超分辨、高精度的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信号分选技术主要介绍基于PRI的信号分选技术和多参数匹配法。
与同类书相比,本书除了在整体上对电子对抗进行叙述外,对电子对抗的分类更加明确,对各个分类的叙述更加详细;同时,为了更加系统地概述电子对抗理论,还增加了数字信道化测频、超分辨、高精度的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以及信号分选等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目录】
-
第1章 电子对抗概况…………………………………………………………………………… 1
1.1 电子战的概念…………………………………………………………………………… 1
1.1.1 我国电子对抗的定义与发展……………………………………………………… 1
1.1.2 俄、美电子战定义…………………………………………………………………… 2
1.1.3 电子战的分类……………………………………………………………………… 3
1.2 电子战的作战思想……………………………………………………………………… 5
1.2.1 概 述……………………………………………………………………………… 5
1.2.2 电子战的原则……………………………………………………………………… 5
1.2.3 电子战三要素……………………………………………………………………… 6
1.2.4 电子战的作用……………………………………………………………………… 7
1.2.5 其他因素…………………………………………………………………………… 9
1.3 电子战的信号环境……………………………………………………………………… 10
1.3.1 电子战的领域与扩大……………………………………………………………… 10
1.3.2 电子战的信号环境概述…………………………………………………………… 11
1.3.3 现代电子战环境的特点…………………………………………………………… 12
1.3.4 电子战信号环境的定量描述和参数范围………………………………………… 12
1.3.5 随机信号流的统计特性…………………………………………………………… 15
1.4 电子战的发展…………………………………………………………………………… 16
1.4.1 越南战争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 16
1.4.2 贝卡谷地之战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 17
1.4.3 美、利冲突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 19
1.4.4 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 21
1.4.5 北约对波黑塞族空袭中的电子战………………………………………………… 23
1.4.6 伊拉克战争中的电子战…………………………………………………………… 24
1.5 21世纪电子战装备的发展趋势……………………………………………………… 31
1.5.1 大力发展多功能集成电子战装备………………………………………………… 31
1.5.2 加快发展一次性使用的电子战装备……………………………………………… 32
1.5.3 全面发展无人机电子战平台……………………………………………………… 33
1.5.4 发展空间电子战装备……………………………………………………………… 33
1.5.5 加强新概念武器的研究…………………………………………………………… 34
第2章 电子进攻之反辐射武器……………………………………………………………… 35
2.1 概 述…………………………………………………………………………………… 35
2.1.1 电子进攻的定义…………………………………………………………………… 35
2.1.2 电子进攻的主要内容……………………………………………………………… 35
2.2 反辐射武器系统的分类………………………………………………………………… 35
2.3 反辐射导弹……………………………………………………………………………… 36
2.3.1 反辐射导弹的发展与现状………………………………………………………… 37
2.3.2 反辐射导弹在战斗中的作用和使用方式………………………………………… 41
2.3.3 反辐射导弹系统的组成及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 43
2.3.4 反辐射导弹系统的典型指标……………………………………………………… 46
2.4 反辐射无人机…………………………………………………………………………… 47
2.4.1 反辐射无人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7
2.4.2 反辐射无人机系统的典型指标…………………………………………………… 49
2.5 反辐射炸弹……………………………………………………………………………… 50
2.5.1 反辐射炸弹系统的组成及反辐射炸弹的工作原理……………………………… 50
2.5.2 反辐射炸弹系统的典型指标……………………………………………………… 51
2.6 新型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 51
2.6.1 对新型反辐射导弹导引头的需求………………………………………………… 51
2.6.2 新型被动雷达导引系统(头)的功能……………………………………………… 56
2.6.3 新型反辐射导弹导引系统(头)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的技术途径……………… 56
第3章 电子进攻之定向能武器……………………………………………………………… 59
3.1 概 述…………………………………………………………………………………… 59
3.1.1 定向能武器的概念与特征………………………………………………………… 59
3.1.2 定向能的分类……………………………………………………………………… 59
3.2 高功率微波武器………………………………………………………………………… 60
3.2.1 概 述……………………………………………………………………………… 60
3.2.2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产生与发展…………………………………………………… 62
3.2.3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破坏杀伤效应………………………………………………… 67
3.2.4 电磁炸弹…………………………………………………………………………… 69
3.2.5 电磁炸弹的瞄准…………………………………………………………………… 72
3.3 激光武器………………………………………………………………………………… 73
3.3.1 概 述……………………………………………………………………………… 73
3.3.2 激光武器的分类…………………………………………………………………… 74
3.3.3 高能激光武器的破坏力…………………………………………………………… 77
3.4 粒子束武器……………………………………………………………………………… 80
3.4.1 粒子束武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80
3.4.2 粒子束武器的组成与分类………………………………………………………… 80
3.4.3 粒子束武器对目标的作用效果…………………………………………………… 81
3.5 等离子体武器…………………………………………………………………………… 83
3.5.1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83
3.5.2 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 84
3.5.3 国外等离子体武器研究的发展方向……………………………………………… 84
第4章 电子进攻之电子干扰………………………………………………………………… 86
4.1 概 述…………………………………………………………………………………… 86
4.1.1 电子干扰的分类…………………………………………………………………… 86
4.1.2 干扰机的组成及原理框图………………………………………………………… 87
4.2 遮盖性干扰……………………………………………………………………………… 93
4.2.1 遮盖性干扰的分类………………………………………………………………… 93
4.2.2 遮盖性干扰效果的度量…………………………………………………………… 94
4.2.3 遮盖性干扰的最佳干扰波形……………………………………………………… 97
4.3 射频噪声干扰………………………………………………………………………… 102
4.3.1 射频噪声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 102
4.3.2 射频噪声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 107
4.3.3 影响压制系统的因素…………………………………………………………… 109
4.4 噪声调制干扰………………………………………………………………………… 111
4.4.1 噪声调幅干扰…………………………………………………………………… 111
4.4.2 噪声调频干扰…………………………………………………………………… 119
4.5 脉冲干扰……………………………………………………………………………… 127
4.5.1 规则脉冲干扰…………………………………………………………………… 127
4.5.2 随机脉冲干扰…………………………………………………………………… 127
第5章 电子进攻之电磁欺骗………………………………………………………………… 130
5.1 概 述………………………………………………………………………………… 130
5.1.1 欺骗性干扰的优缺点…………………………………………………………… 130
5.1.2 欺骗性干扰的分类……………………………………………………………… 131
5.1.3 欺骗性干扰的干扰效果度量…………………………………………………… 132
5.2 欺骗性干扰的最佳波形……………………………………………………………… 133
5.3 对线性扫描角跟踪系统的干扰……………………………………………………… 135
5.4 对单脉冲角跟踪的欺骗……………………………………………………………… 137
5.4.1 单脉冲角跟踪的工作原理及其测向特性……………………………………… 137
5.4.2 对单脉冲角跟踪系统的干扰方法……………………………………………… 140
5.5 对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干扰………………………………………………………… 152
5.5.1 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特点……………………………………………………… 152
5.5.2 对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欺骗…………………………………………………… 154
5.6 对速度跟踪系统的欺骗……………………………………………………………… 157
5.6.1 速度跟踪系统的原理…………………………………………………………… 158
5.6.2 对速度跟踪系统的干扰………………………………………………………… 162
5.7 假目标干扰…………………………………………………………………………… 165
5.7.1 影响雷达检测的假目标………………………………………………………… 165
5.7.2 对信号处理欺骗的假目标……………………………………………………… 166
5.7.3 导前干扰机产生的假目标……………………………………………………… 169
第6章 电子防护……………………………………………………………………………… 170
6.1 概 述………………………………………………………………………………… 170
6.1.1 电子防护的定义………………………………………………………………… 170
6.1.2 电子防护的内涵………………………………………………………………… 170
6.2 电子战隐身技术……………………………………………………………………… 172
6.2.1 雷达无源隐身技术……………………………………………………………… 173
6.2.2 雷达有源隐身技术……………………………………………………………… 174
6.2.3 红外、光电和可见光隐身………………………………………………………… 175
6.2.4 声学隐身………………………………………………………………………… 176
6.2.5 隐身技术的影响………………………………………………………………… 176
6.2.6 利用电子战与隐身技术相结合来提高目标的突防能力……………………… 177
6.2.7 反隐身技术……………………………………………………………………… 178
第7章 电子支援……………………………………………………………………………… 183
7.1 电子支援的基本概念………………………………………………………………… 183
7.1.1 电子支援的定义………………………………………………………………… 183
7.1.2 电子支援的作用………………………………………………………………… 183
7.2 电子支援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83
7.2.1 覆盖频域与瞬时带宽…………………………………………………………… 183
7.2.2 电子支援侦察系统的灵敏度…………………………………………………… 184
7.2.3 测角精度………………………………………………………………………… 184
7.2.4 动态范围………………………………………………………………………… 184
7.2.5 测频精度与频率分辨率………………………………………………………… 184
7.2.6 其他的技术指标………………………………………………………………… 184
7.2.7 现代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技术特点…………………………… 185
7.3 电子支援接收机灵敏度通用计算公式……………………………………………… 186
7.3.1 接收机灵敏度通用计算公式…………………………………………………… 186
7.3.2 接收机对辐射源应具备的灵敏度……………………………………………… 189
7.3.3 电磁波传播效应………………………………………………………………… 191
7.4 宽频带电子战电子支援侦察接收系统常用的几种灵敏度………………………… 200
7.4.1 最小可辨灵敏度………………………………………………………………… 200
7.4.2 切线灵敏度……………………………………………………………………… 201
7.4.3 工作灵敏度……………………………………………………………………… 201
7.4.4 检测灵敏度……………………………………………………………………… 201
7.5 切线灵敏度分析与计算公式………………………………………………………… 201
7.5.1 ΔfV ≤ΔfR ≤2ΔfV ……………………………………………………………… 202
7.5.2 ΔfR ≥2ΔfV ……………………………………………………………………… 204
7.5.3 在射频增益限制(欠增益)下…………………………………………………… 205
7.6 工作灵敏度…………………………………………………………………………… 206
7.6.1 接收机的工作灵敏度…………………………………………………………… 206
7.6.2 侦察系统灵敏度………………………………………………………………… 207
7.7 电子战电子支援接收系统的动态范围……………………………………………… 207
7.8 线性动态范围………………………………………………………………………… 207
7.8.1 定 义…………………………………………………………………………… 207
7.8.2 1dB压缩点……………………………………………………………………… 208
7.9 单信号动态范围……………………………………………………………………… 208
7.10 瞬时动态范围………………………………………………………………………… 209
7.11 接收机动态范围的估算……………………………………………………………… 210
第8章 辐射源的频率测量方法……………………………………………………………… 214
8.1 概 述………………………………………………………………………………… 214
8.1.1 辐射源信号频率测量的重要性………………………………………………… 214
8.1.2 对测频系统的基本要求………………………………………………………… 214
8.1.3 测频技术的分类………………………………………………………………… 216
8.2 频率搜索接收机测频………………………………………………………………… 217
8.2.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217
8.2.2 射频调谐(RFT)晶体视频接收机……………………………………………… 223
8.3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 224
8.3.1 微波鉴相器……………………………………………………………………… 224
8.3.2 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27
8.3.3 多路鉴相器的并行运用………………………………………………………… 229
8.4 信道化接收机………………………………………………………………………… 230
8.4.1 基本工作原理…………………………………………………………………… 230
8.4.2 信道化接收机几个主要指标的计算…………………………………………… 234
第9章 新测向方法———空间谱估计超分辨、高精度测向………………………………… 243
9.1 MUSIC算法基本原理……………………………………………………………… 243
9.1.1 信号模型………………………………………………………………………… 243
9.1.2 算法原理………………………………………………………………………… 244
9.2 典型阵列接收模型…………………………………………………………………… 246
9.2.1 任意立体阵及其阵列流形……………………………………………………… 246
9.2.2 均匀圆阵及其阵列流形………………………………………………………… 247
9.2.3 L形阵及其阵列流形…………………………………………………………… 247
9.3 高分辨测向方法……………………………………………………………………… 248
9.3.1 空间谱超分辨测向理论………………………………………………………… 248
9.3.2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空间平滑算法……………………………………………… 253
9.3.3 ESPRIT测向算法……………………………………………………………… 254
9.4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ESPRIT测向算法……………………………………………… 255
第10章 信号分选…………………………………………………………………………… 257
10.1 基于PRI的信号分选……………………………………………………………… 257
10.1.1 动态扩展关联法………………………………………………………………… 258
10.1.2 PRI直方图法…………………………………………………………………… 258
10.1.3 基于PRI变换的分选算法…………………………………………………… 259
10.1.4 基于平面变换的分选算法……………………………………………………… 259
10.2 多参数匹配法………………………………………………………………………… 260
10.2.1 基于脉内调制特征的信号分选………………………………………………… 260
10.2.2 基于盲信号处理的信号分选算法……………………………………………… 262
10.2.3 聚类分选算法…………………………………………………………………… 262
10.2.4 基于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信号分选…………………………………… 263
10.3 用直方图法分选复杂雷达信号……………………………………………………… 263
10.3.1 能分选的信号类型……………………………………………………………… 263
10.3.2 分选的过程……………………………………………………………………… 264
10.3.3 信号脉冲间隔直方图…………………………………………………………… 264
10.3.4 脉冲间隔直方图分析方法……………………………………………………… 266
10.3.5 Δτ 直方图信号分选…………………………………………………………… 270
参考文献………………………………………………………………………………………… 27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