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技术(第4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检测技术(第4版)

17.87 3.9折 4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文康、余晓芬 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1-26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施文康、余晓芬 编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4
  • ISBN 9787111500636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检测技术(第4版)》系统地阐述了检测技术中关于电磁量、长度量、机械量、热工量、环境量等基本参量的典型检测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共同基础。书中以注重学科基础为宗旨,减少了对仪器具体结构的介绍,而着重叙述基本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系统框图、应用实例和检测新技术。目的是使读者建立设计检测过程的整体概念,掌握本专业检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为帮助读者理解掌握各章内容,设有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作者简介】


施文康,1965年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博士生导师。19791981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任访问学者,1985年、1997年分别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慕尼黑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现兼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及过程检测与控制分会名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及中国电子学会不错会员。上海交通大学教学督导;并历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电子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所长、系主任等职。长年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新型传感器、自动测试系统、机电一体化。获得科技进步奖、名师奖、育才奖、师德标兵奖、宝钢奖、精品课程等各级奖励20多项。培养硕士、博士50多位。发表学术230多篇(其中半数以上被sci、el检索检索),出版教材、专著6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地位与作用
二、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三、单位制
四、量值的传递与溯源
第二节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本课程的任务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第四节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思考题

第二章测试系统
第一节测试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及频率特性
一、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线性系统的性质
三、传递函数
四、环节的串联和并联
五、频率响应函数
六、频率特性及其图像
七、一阶、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
八、理想频率响应函数
第三节测试系统对瞬态激励的响应
一、单位脉冲输入和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二、单位阶跃输入和系统的阶跃响应
三、测试系统对任意输入的响应
第四节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测定
一、正弦信号激励
二、阶跃信号激励
第五节测量仪器的特性
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及其定量指标
二、重复性
三、灵敏度、分辨力、鉴别力阈和信噪比
四、标称范围、量程、测量范围和动态范围
五、漂移、回程误差、死区和线性度
六、工作频率范围、响应特性和响应时间
第六节测量不确定度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含义
二、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三、自由度及其确定
四、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五、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电压
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信号描述及分析
第一节概述
一、确定性信号
二、随机信号
三、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四、信号的描述和评价
第二节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
一、傅里叶变换的原理
二、傅里叶变换的基本形式
三、频谱分析的应用实例
第三节信号滤波
一、经典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二、经典滤波器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第四节相关分析及其应用
一、相关函数的定义
二、相关函数的应用
第五节随机信号描述与分析
一、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二、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
第六节短时傅里叶变换
第七节小波变换
第八节HilbertHuang变换与经验模态分解
一、算法简介
二、EMD方法对实际漏磁信号的处理实例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电学与磁学量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电学量测量
一、电学量测量简介
二、电压、电流的测量
三、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
四、电功率的测量
第三节频率的测量
一、直接测频法
二、测周法
三、多周期同步测频法
四、频率测量专用芯片
五、微波频率的测量
第四节相位差的测量
一、脉冲计数法测相位
二、基于FFT的相位测量
三、相关法测相位
四、基于集成芯片的相位测量
第五节磁场测量技术及仪器
一、磁测量技术简介
二、磁感应法测磁
三、霍尔效应法
四、磁阻效应法
五、磁通门法
六、其他磁测量技术简介
第六节材料磁特性测量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长度及线位移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长度单位和定义
二、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三、长度测量的标准量
四、阿贝原则
五、长度测量的环境标准要求
第二节长度尺寸的测量
一、常见尺寸的测量
目录〖3〗〖1〗检测技术(第4版)二、大尺寸的测量
三、微小尺寸的测量
四、测量误差分析
第三节形位误差和异形曲面的测量
一、形位误差的测量
二、异形曲面的测量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一、测量仪器
二、评定参数
第五节线位移量的测量
一、大位移量的测量
二、物位的测量
第六节纳米测量技术
一、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原子力显微镜
三、大量程的纳米测量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角度及角位移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角度单位及量值传递
二、角度的自然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
三、实物基准与分度误差的特性
第二节单一角度尺寸的测量
一、直接测量
二、间接测量
第三节圆分度误差的测量
一、圆分度误差评定指标
二、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
三、圆分度误差的相对测量
四、圆分度误差的组合测量
第四节角位移量的测量
一、单自由度角位移的测量
二、多自由度角位移的测量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速度、加速度和振动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速度的测量
一、线速度的测量
二、角速度的测量
三、转速测量
第三节加速度的测量
一、加速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位移的加速度测量
三、基于惯性力的加速度测量
第四节振动测试
一、振动的基本类型
二、振动测试系统
三、振动激励装置
四、振动系统参量的测量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力的测量
一、力的测量方法
二、测力仪
三、称重
第三节力矩的测量
一、力矩传递法
二、力平衡法
三、能量转换法
第四节压力的测量
一、压力量值的溯源和传递
二、压力测量仪
三、真空测量
四、超高压测量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温度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温标
第二节膨胀式温度计和压力式温度计
一、膨胀式温度计
二、压力式温度计
第三节热电偶温度计
一、热电效应和热电偶
二、热电偶基本定律
三、标准化热电偶
四、热电偶的参比端处理
五、测温电缆
六、薄膜热电偶
第四节电阻温度计
一、铂电阻温度计
二、铜电阻温度计
三、半导体热敏电阻
四、热电阻温度计的测量误差
五、P-N结与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第五节光辐射测温方法及仪表
一、热辐射基本定律
二、辐射温度计
三、亮度温度计
四、颜色温度计
五、光导纤维测温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流量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流量的概念
二、流量计的分类
第二节总量测量仪表
一、椭圆齿轮流量计
二、腰轮流量计(罗茨流量计)
三、容积式流量计的误差
第三节差压式流量计
一、差压式管道用流量计
二、差压式明渠流量计
第四节流体阻力式流量计
一、转子流量计
二、靶式流量计
第五节测速式流量计
一、电磁流量计
二、涡轮流量计
三、超声波流量计
第六节振动式流量计
第七节质量流量计
一、直接式质量流量计
二、推导式质量流量计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一章环境量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环境量和环境检测
二、环境检测的特点
三、环境检测的方法
第二节噪声的测量
一、测量项目和评价参数
二、测量仪器
三、噪声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监测
一、大气污染形式和监测项目
二、大气监测原理和方法
三、光谱测试技术及仪器
四、电化学测试技术
五、室内空气的监测
六、PM25检测介绍
第四节水污染的监测
一、概述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
三、色谱法原理及其应用
四、质谱法原理及其应用
五、联用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二章现代测试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智能仪器
第三节虚拟仪器
一、基本概念
二、虚拟仪器的组成
三、虚拟仪器应用举例
第四节网络化仪器和网络化传感器
一、网络化测试技术
二、网络化测试系统的组成
第五节微型仪器
第六节综合测控系统
第七节工程应用实例
一、电梯导轨多参数测量系统
二、海底敷缆测量系统
三、管道缺陷的漏磁检测系统
四、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
五、计算机辅助水泵试验测试系统
六、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深孔表面质量检测系统
七、大型电力变压器综合在线监测系统
八、海洋浮标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