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
¥
18.42
九品
仅1件
作者陈晓云、陈育新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晓云、陈育新 著
-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4332646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1页
-
字数
200千字
- 【内容简介】
-
电影实践和电影理论,从历史上看,总是相伴而行,同步发展的。实践为理论提供研究对象和议论的题目;理论的思维,又为实践开辟新途径、新目标。电影理论不是救治电影创作的万应药方,但却可以帮助开拓创作视野,启发艺术的思路。世界电影历史上,那些具有先锋意义的电影作品,与其说主要是为了创作,不如说更着眼于理论思考而进行科学的试验。所以,在我看来,既不要把电影理论的作用估计过高,也不要不屑一顾。理论之于创作毕竟是有用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鉴别,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确认哪些是对的,于自己的创作有益;哪些是不对的,无助于创作,从而决定取舍,而不为时尚流行性所驱使和左右。
在当代,世界的和中国的电影创作,都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丰富形态发展;电影艺术的构思和表现、类型、样式、风格和流派,比以往任何一个电影时代都更加光灿斑驳,异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与之相适应,电影理论也在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人们不再满足于和停留在对于电影艺术的笼统的、一般性的理论把握之上,而是在努力从电影的各个方位、多种角度和层次研究它,从而提出诸如电影社会学、电影政治学、电影文化学、电影伦理学、电影心理学等等这些除老的电影学科———譬如电影美学、电影艺术学、电影语言学———之外的新学科。可喜的是中国电影艺术科学的学科建设也在起步。
- 【目录】
-
引言
导论 电影与文化
第一章 文化比较论
一 电影形态比较:写实形态与戏剧形态
1 中西电影形态比较
2 戏剧形态的衰微与回归
二 电影功能比较: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
1 中西功能观念比较
2 教化与娱乐的双重变奏
第二章 文化发展论
一 政治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二 艺术电影的崛起与活力
三 商业电影的勃兴与困顿
第三章 文化形态论
一 乡土文化形态
(一)古朴的田园
1 单一的评判
2 困 惑
3 超 越
(二)神秘的西部
1 神话的复归
2 自然的神话
3 人的神话
二 都市文化形态
(一)失落的都市
1 失落之后
2 寻找梦想
(二)孤独的都市
1 孤独的心灵
2 疯狂的代价
3 沉重的潇洒
(三)荒诞的都市
1 幽默:失望与希望
2 梦幻:沉醉与清醒
3 错乱:理智与情感
4 自杀:生存与死亡
(四)平面的都市
1 平面化
2 复制化
3 商品化
第四章 文化观念论
一 英雄观念:回响与变奏
1 英雄主义的回响
2 英雄观念的变奏
3 英雄的审美品格
二 女性观念:觉醒与茫然
1 女性电影与女性意识
2 男性导演视野中的女性
3 女性导演视野中的女性
三 性观念:拓展与惶惑
1观念的拓展
2表现的惶惑
四 历史观念:再现与重写
1 再现:作为一种历史观念
2 重写:在正史与戏说之间
第五章 文化形式论
一 叙事模式的转变
1 电影与叙事
2 叙事结构的转变
3 叙事时间的转变
4 叙事角度的转变
二 文化循环的怪圈
1 锁闭:人生的循环
2 轮回:生命的循环
3 怪圈:文化的循环
三 象征模式的构成
1 象征:一种现代走向
2 构图作为象征
3 色彩作为象征
4 本体象征
5 个人象征与传统象征
第六章 文化现象论
一 阴阳大裂变
1 辉煌与黯淡
2 分化与调整
3 黯淡与辉煌
4 分析与反思
二 角色大转换
1 谁在当导演
2 谁在演电影
3 作家拍电影
4 演员忙出书
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