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研究
¥
52.09
6.9折
¥
76
九品
仅1件
作者陶红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31
装帧平装
货号A27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陶红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31
-
ISBN
9787030518392
-
定价
7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0页
-
字数
265千字
- 【内容简介】
-
: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中,无论是行为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关注,还是发展经济思想中对农户群体的偏重,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究都是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趋势。陶红梅编著的《中国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研究》在佤族农户的生产行为、消费行为及市场行为研究基础上,剖析影响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的宏观因素及微观心理因素,提出有关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育、扶贫制度、阿佤山区区域资源与发展、实用技术与发展、资本积累与投资五个方面的对策。本书综合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理论探秘佤族农户行为方式;作为专门研究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的书籍,能充实中国佤族农户及相似农户贫困研究的资料库。
本书可作为佤族地区或类似地区政策研究人员、扶贫工作人员,以及佤族农户、佤族文化研究者等的工具书。
摘要:
靠前章中国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状况
1.1佤族族源及民族形成
佤族是云南的专享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至怒江(萨尔温江),北至耿马孟定南定河一线,东北至耿马四排山区,东至澜沧、西盟中课,南至孟连,包括中国云南西盟、沧源两县以及与其毗邻的耿马、双江、澜沧、孟连地区,也包括与其交界的缅甸佤邦的主要部分。这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森林密布、道路崎岖,自古以来,人们习惯称之为“阿佤山区”。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千百年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古代佤族的活动范围在《史记》的记载里,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一个朝代能明确叙述佤族起源于何地,因而无法在大区域范围内划出佤族的迁徙路线。由于没有佤族的传统文字,很难做到比较完整、系统地记载佤族的历史,目前对佤族的历史渊源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只能从佤族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社会历史调查结果以及汉文历史文献记载中寻求。
1.1.1佤族族源神话传说——创世神话说
“司岗里”是佤族重要的口头文化传承。“司岗里”以前的社会历史遥远,在人们的记忆中模糊不清,而“司岗里”以后的社会历史,在佤族群众的记忆中有重要的口头传承文化,佤族群众比较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社会文化历史,记得自己迁徙的大概路线、姓氏、家谱以及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西盟佤族认为“司岗”是石洞,“司岗里”意即人从石洞里出来。据说,这个洞位于阿佤山区中部缅甸境内的巴格岱寨子,并传说巴格岱实际是双关语和暗示语,既是地名也是人神一体的女始祖妈奴姆在此地生产的独女安桂。那里还有上下两个池塘,传说上池塘是胎胞掉落时留下的凹坑,下池塘则是羊水停留的地方(中国神话与传说学术研讨会,1996)。魏德明的研究认为,巴格岱就是人的下身,女人的下身(魏德明,1999)。可见,“司岗里”既指缅甸佤邦巴格岱这个地方,也暗示人类生命产生的根源。至今,西盟县和缅甸佤邦地区等地的佤族还把它视为“圣地”,每隔五年还要带上丰厚的祭品举行祭祀活动。
沧源等地佤族认为“司岗”是葫芦,“司岗里”意即人从葫芦里出来。至于葫芦长在哪里,又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生长在“莱姆山”这个地方,另一说是生长在“山通”这个地方,莱姆山即今滇西南的公明山,据说山通在今缅甸佤邦境内,实际都距巴格岱寨子不远。
各地佤族虽对“司岗里”的解释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区视为佤族的发祥地。这说明其在阿佤山区居住的历史已很久远,或者就是当地很早的土著居民(图1-1)。
图1-1司岗里佤族村庄标志
...
- 【目录】
-
本书在佤族农户的生产行为、消费行为及市场行为研究基础上, 剖析影响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的宏观因素及微观心理因素, 提出有关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育、扶贫制度、阿佤山区区域资源与发展、实用技术与发展、资本积累与投资五个方面的对策。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