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刘同舫学术文丛)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刘同舫学术文丛)

36.83 6.6折 5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同舫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4-11-08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同舫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2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67831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2页
  • 丛书 刘同舫学术文丛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发展的新思考。马克思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深藏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之中,离开了对这些理论的准确把握与合理阐发,哲学主题就失去了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所包含的基本原理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但它们有跨越自身时空的生命价值和思想特质。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实质精神的理解为主导原则,对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拓展等都有作了论述,并在学科拓展与学科交叉中探讨了时代凸出的诸如教育、道德等问题。
【目录】



章  澄清前提与划清界限
节  启蒙理及现代:马克思的批判重构
    一、启蒙理兴起的双重察
    二、启蒙理的光亮与阴影
    三、启蒙理的蜕变与现代危机的产生
    四、启蒙理的后现代境遇
    五、马克思的启蒙理批判路径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观的自我转变及其阶段
    一、反思思维理:从唯心主义到浪漫主义
    二、审视封建:从浪漫主义到激进主义
    三、提升理思辨:从激进主义到哲学
    四、终结思辨体系:从哲学到科学
  第三节  从应然到实然:马克思社会批判的价值取向转变
    一、哲学向经济学学科批判的转向
    二、应然预设到实然结果追求的转换
    三、实然价值取向的社会批判:通往解放的分析方式
  第四节  马克思早期的构思逻辑
    一、与人改造
    二、的可欲与可行
    三、重构“存在与历史”的形成过程
  第五节  《手稿》与《形态》理论立场的差异
    一、异化的使用:边缘化趋向及其实质
    二、对费尔巴哈的态度:从赞扬到征讨
    三、论证的语境:从人本学到经济学
  第六节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其边界意识
    一、世界历史的开启:理还是资本
    二、人类命运的开解:对资本逻辑的瓦解
    三、资本逻辑的内在边界和外在边界
  第七节  “尘世”创造“天国”:马克思的批判原则
    一、物质利益问题的洗礼
    二、批判的新原则
    三、“天国”的“尘世”面相
    四、“天国”回归“尘世”的进路
  第八节  从欧洲到:马克思理论视域的拓展
    一、解放规划的欧洲中心论是否成立
    二、理论中断还是理论延续
    三、何种意义的拓展及其根源
第二章  基本范畴与解读模式
节  新社会组织、私有制和个体的基本构想
    一、从“犹太人问题”走向“哲学”
    二、社会吸纳政治:重建“社会组织”
    三、私有制与摆脱:个体与社会的融合
  第二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范畴的逻辑演进
    一、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是等同还是相异
    二、市民社会与物质生产关系:是弃用还是衔接
    三、外延描述到内涵分析:是转变还是深化
  第三节  市民社会研究范式的历史转换
    一、源起与转变:从道德范式到政治哲学范式
    二、内在盾解决:政治哲学范式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三、意识形态化:社会学范式的奠立
  第四节  精神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不可或缺的范畴
    一、逻辑形成:从萌芽到深化再到成熟
    二、思想源泉: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
    三、历史根据:与时代相伴生的永恒主题
  第五节  马克思学说中的哲学与马克思学说的解释框架
    一、马克思学说中有没有哲学
    二、马克思学说的三个解释框架
    三、马克思学说的解读原则
  第六节  在何种意义上区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本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修改稿与原始稿
    二、马克思文本与恩格斯文本的归属与清理
    三、如何对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本归属
  第七节  主奴辩证法:《精神现象学》与《手稿》之关系
    一、主奴辩证法:从显到隐
    二、消解资本主义隐的“主奴关系”
    三、政治:思想力量的彰显
第三章  人学理论与时代境遇
节  马克思人学范式的核心及其创建
    一、如何存在:人学范式之核心厘定
    二、重新奠基:人学范式之理论创建
    三、着意解放:人学范式之政治旨趣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人学及其当代境遇
    一、马克思实践人学的源起:问题与学说
    二、马克思实践人学的展开:实质与特征
    三、马克思实践人学的发展:相遇与关照
  第三节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与交往化
    一、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解放的历史归结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交往的紧密关联
    三、作为人类生存的化交往
    四、合理的化交往的实现方式
  第四节  马克思个理论的学者解读及其展望
    一、对个特征概括的多角度
    二、对个理论实现方式探讨的系统
    三、对个和自由个关系论证的深刻
    四、对马克思个理论的研究展望
  第五节  “现实的人”:马克思与福柯的论证维度
    一、内涵理解:五种属与三重特
    二、塑造因素:劳动实践与微观权力
    三、解放方案:社会与生存美学
第四章  本真精神与理论创新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路
    一、敞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和主题
    二、反思传统教科书的哲学体系
    三、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第二节  在挑战社会思潮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一、话语与权力:当代社会思潮相互激荡
    二、修正与解构:当代社会思潮的共
    三、态度转变:从被动回应到主动挑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阶段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卓著贡献
    二、列宁哲学思想的若干关键问题
    三、列宁哲学思想的当代魅力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党的执政理念演进
    一、思想与“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理论与“实现共同富裕”的执政理念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大利益”的执政理念
    四、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第五章  理论质与学术争辩
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质与中国意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前提
    二、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质的核心问题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边界
    四、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意义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特及其局限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特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分歧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局限
  第三节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拓展
    一、作为马克思主义载体的英国新左派
    二、相互激荡又相互关联的理论特质
    三、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拓展的维度
  第四节  英国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结构主义之辩
    一、英国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实质
    二、结构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挑战
    三、双方争辩的主线与主题
    四、争辩的理论质与局限
第六章  学科拓展与学科交
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学科对话中复兴
    一、生成逻辑与深刻意蕴
    二、世界图景审视的原则高度
    三、顾此失彼思维惯的消解
  第二节  罗尔斯教育公正理论情结及方原则批判
    一、抽象的理论前提:人的虚拟设
    二、片面的理论视角:尺度统一的正义原则
    三、乌托邦式的理论归宿:均主义的倾向
  第三节  康德道德观及其对现实道德教育困境的开解
    一、义务:道德的至上动机
    二、自律:道德的原则
    三、康德道德观:开解现实道德教育困境的钥匙
结语  解放的诉求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