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供中药类专业用)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供中药类专业用)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5.42 6.4折 24.2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春澍、万德光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1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春澍、万德光 著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2
  • 版次 1
  • ISBN 9787532342914
  • 定价 24.2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7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植物的细胞;植物的组织;植物的器官;植物分类概述;藻类植物;菌类;地衣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被子植物门;显微镜及实验技术;实验内容等等。
【目录】
绪论
一、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二、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三、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一、原生质体
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三、细胞壁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分裂
一、有丝分裂
二、无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四、染色体、单倍体、多倍体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二、薄壁组织
三、保护组织
四、机械组织
五、分泌组织
六、输导组织
第二节维管束及其类型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一、根的形态
二、根的类型
三、根的变态
四、根的组织构造
(一)根尖的构造
(二)根的初生构造
(三)侧根的形成
(四)根的次生构造
(五)根的异常构造
第二节茎
一、茎的形态
二、茎的类型
三、茎的变态
四、茎的分枝
五、茎的内部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1.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2.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
2.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
4.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四)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特征
(五)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第三节叶
一、叶的组成
二、叶的形态
三、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一)叶片的分裂
(二)单叶和复叶
四、叶序
五、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
六、叶的组织构造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
(二)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征
七、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
第四节花
一、花的组成及形态
二、花的类型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四、花序
五、花的生殖
六、花的组织构造
第五节果实
一、果实的发育和特征
二、果实的类型
三、果实的组织构造
第六节种子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
二、种子的类型
三、种子的组织构造

下篇药用植物的分类
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
第一节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植物分类的方法和系统
第三节植物分类学发展概况
第四节植物分类的单位
第五节植物的命名
第六节植物界的分门

第五章藻类植物
第一节藻类概述
第二节藻类植物的分类
一、蓝藻门
二、绿藻门
三、红藻门
四、褐藻门
第三节药用藻类的研究进展

第六章菌类
第一节菌类概述
第二节真菌门
一、真菌的特征
二、真菌的分类
(一)子囊菌亚门Asoomycotina
(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三)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第三节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地衣门
第一节地衣概述
第二节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第三节药用地衣的研究进展

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第一节苔藓植物的特征
第二节苔藓植物的分类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第一节蕨类植物概述
一、蕨类植物的特征
二、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
一、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1.松叶兰科Psilotaceac
二、石松亚门Lycophytina
2.石松科Lycopodiaceae
3.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三、水韭亚门Isoephytina
四、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4.木贼科Equisetaceae
五、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5.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6.紫萁科Osmundaccae
7.海金沙科Lygodiaceae
8.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9.风尾蕨科Pteridaceae
10.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11.乌毛蕨科Blechnaceae
12.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13.水龙吾科Polypodiaceac
14.槲蕨科Drynariaceae

第十章裸子植物门
第一节裸子植物概述
一、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二、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裸子植物的分类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1.苏铁科Cycadaceae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2.银杏科Ginkgoaceae
三、松柏纲Coniferopsida
3.松科Pinaceae
4.柏科Cupressaceae
四、红豆杉纲(紫杉纲)了axopsida
5.红豆杉科(紫杉科)了axaceae
6.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opsida)或盖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7.麻黄科Ephedraceae
8.买麻藤科Gnetaceae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特征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所依据的一般演化规律
第三节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第五节被子植物的分类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一)离辦花亚纲Choripetalae
1.三白草科Saururaceae
2.胡椒科Piperaceae
3.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4.桑科Moraceae
5.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6.蓼科Polygonaceae
7.苋科Amaranthaceae
8.商陆科Phytolaccaceae
9.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0.睡莲科Nymphaeaceae
11.毛茛科Ranunculaceae
12.芍药科Paeoniaceae
13.小檗科Berberidaceae
14.防己科Menispermaceae
15.木兰科Magnoliaceae
16.樟科Lauraceae
17.罂粟科Papaveraceae
18.十字花科Cruciferae
19.景天科Crassulaceae
20.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1.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22.杜仲科Eucommiaceae
23.蔷薇科Rosaceae
24.豆科Leguminosae
25.芸香科Rutaceae
26.楝科Meliaceae
27.远志科Polygalaceae
28.大戟科Euporbiaceae
29.冬青科Aquifoliaceae
30.卫矛科Celastraceae
31.无患子科Sapindaceae
32.鼠李科Rhamnaceae
33.葡萄科Vitaceae
34。锦葵科Malvaceae
35.堇菜科Violaceae
36.瑞香科Thymelaeaceae
37.胡颓子科Elaegnaceae
38.桃金娘科Myrtaceae
39.五加科Araliaceae
40.伞形科Umbelliferae
41.山茱萸科Cornaceae
(二)合辦花亚纲Sympetalae
42.杜鹃花科Ericaceae
43.紫金牛科Myrsinaceae
47.龙胆科Gentianaccae
48.夹竹桃科Apocynaceae
49.萝藦科Asclepiadaceae
50.旋花科Convolvulaceae
51.紫草科Boragmaccae
52.马鞭草科Vcrbcnaceae
53.唇形科Labiatae
54.茄科S01anaceae
55.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56.爵床科Acsnthaceae
57.茜草科Rubiaccae
58.忍冬科Caprifoliaceae
59.败酱科Valerianaccae
60.葫芦科Cucurbitaceae
61.桔梗科Campanulaceae
62.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ae
63.泽泻科Alismataceac
64.禾本科Gramineae
65.莎草科Cyperaceae
66.棕榈科Palmae
67.天南星科Araceae
68.百部科Stemonaceae
69.百合科Liliaceae
70.石蒜科Amaryllidaceae
71.薯蓣科Dioscoreaceae
72.鸢尾科Jridaceae
73.姜科Zingiberaceae
74.兰科Orchidaceae

实验指导
第一章显微镜及实验技术
一、显微镜的类型
二、显微镜的构造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指针的安装及测微尺的使用
五、显微镜的使用和保管的注意事项
六、基本实验技术
(一)临时装片法
(二)徒手切片法
(三)滑走切片法
(四)解离组织法
(五)石蜡切片法
(六)绘图的要求和方法
(七)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第二章实验内容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构造和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及细胞壁
实验三分生组织和保护组织
实验四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实验五分泌组织及粉末药材的显微观察
实验六根的形态、类型和变态根的初生构造
实验七根的次生构造和异型构造
实验八茎的形态和变态类型。茎的初生构造
实验九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实验十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根状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实验十一叶的形态和内部构造
实验十二花的形态和花序
实验十三花的内部构造
实验十四果实的类型和构造
实验十五种子的类型和构造
实验十六藻类、真菌、地衣植物。
实验十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实验十八裸子植物
科1.松科
科2.柏科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