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关系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关系研究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40.5 5.4折 75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熊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9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熊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010228297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与《中庸》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之间关系的考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先秦时期,《尚书》《论语》虽有形上学的倾向,但直到《中庸》才构建了结构完整的形上学思想。《中庸》的建构反过来推动了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孟子、荀子、董仲舒、王通、李翱等人都借助《中庸》形上学思想深化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两宋时期,是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时期。北宋的周敦颐、张载、二程等人通过对《中庸》的阐发,分别构建了诚本论、太虚本体论、天理本体论,并对本体在人道上具体表现以及如何涵养、致知本体展开了详细的讨论。朱熹通过对《中庸》文本的阐发,集理学之大成,使天理本体论进一步精密化。张栻、陆九渊则通过对《中庸》的研究,分别构建了性本体、心本体。
  明清时期,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刘宗周等用《中庸》的相关概念、命题来佐证或构建本体论;王夫之通过对《中庸》的阐发来实现对本体特点的深层阐释,这涉及体用观念等,并用实有来统括整个世界的特点。
  通过对《中庸》学与儒家形上学之间关系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庸》学与儒家形上学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互动性,有利于加深对经典诠释学与中国思想史之间关系的理解
【作者简介】
郑熊,1976年生,四川西昌人。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2001年起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2007年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儒学思想史研究、宗教思想史研究。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独著和参撰、参编的有《宋儒学研究》、《道法自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西安周易研究》(辑)等,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齐鲁学刊》、《中州学刊》、《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以及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观点摘发。
【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