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精细化工工艺学(第3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精细化工工艺学(第3版)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9.96 2.2折 4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启煌、王飞镝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3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5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启煌、王飞镝 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3
  • ISBN 9787122167101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7页
  • 字数 79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精细化工工艺学(第3版)》系统地介绍了精细化工的分类特点、工艺学基础和主要领域系列产品的生产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应用范围、发展动向,以及有代表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
  全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食品添加剂、黏合剂、涂料、香料、感光材料、化妆品、精细化工发展新动向及附录。新增加的精细化工发展新动向,包括:水处理剂的新发展;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论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在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等。新增加了思考题与习题放书末。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精细化工、轻化工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成人教育选用,也可供从事化学、化工、精细化工生产、科研人员学习与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精细化工的定义
1.2 精细化工的范畴和分类
1.3 精细化工的特点
1.3.1 多品种、小批量
1.3.2 技术密集度高
1.3.3 综合生产流程和多功能生产装置
1.3.4 大量采用复配技术
1.3.5 投资少、附加价值高、利润大
1.3.6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1.4 发展精细化工的战略意义
1.5 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1.5.1 传统大宗精细化学品的更新换代
1.5.2 加快精细化学品新领域的开发
1.5.3 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
1.6 本课程的性质与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
2.1 精细化工的生产特性
2.1.1 多品种
2.1.2 多种多样的生产装置和生产流程
2.1.3 技术密集度高
2.1.4 商品性强
2.2 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
2.2.1 概述
2.2.2 化学计量学
2.2.3 配方研究的重要性及配方设计原理
2.2.4 化工产品的经济核算
2.3 精细化工过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2.4 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
2.4.1 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程序
2.4.2 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的新技术
2.4.3 精细化工新产品发展的一般规律
2.4.4 精细化工产品市场预测
2.5 精细化工发展的策略
2.5.1 依靠科技进步,以技术为核心
2.5.2 培植技术力量,注意人才培养
2.5.3 搞好行业内部、行业之间的协调
2.5.4 产品方案向横向、纵向延伸
2.5.5 采取多种技术引进方式
2.5.6 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
2.5.7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第3章 表面活性剂
3.1 概述
3.1.1 表面活性剂与表面张力
3.1.2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上的定向排列
3.1.3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3.1.4 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质
3.1.5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
3.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2.1 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2.2 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2.3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2.4 磷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3.1 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3.2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3.3 其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4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4.1 氨基酸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4.2 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4.3 咪唑啉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5.1 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5.2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6 表面活性剂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3.6.1 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与市场状况
3.6.2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4章 合成材料助剂
4.1 概论
4.1.1 助剂的定义和类别
4.1.2 助剂在合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4.1.3 助剂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4.1.4 助剂发展概况
4.2 增塑剂
4.2.1 概述
4.2.2 增塑机理
4.2.3 对增塑剂性能的基本要求
4.2.4 增塑剂的结构与增塑性能的关系
4.2.5 增塑剂的主要品种
4.2.6 增塑剂生产中的酯化过程和酯化催化剂
4.2.7 增塑剂中微量杂质对其性能的影响
4.2.8 增塑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4.2.9 增塑剂的选择应用
4.2.10 增塑剂生产工艺实例--邻苯二甲酸酯的生产工艺
4.3 阻燃剂
4.3.1 概述
4.3.2 聚合物的燃烧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4.3.3 添加型阻燃剂
4.3.4 反应型阻燃剂
4.3.5 阻燃新技术
4.3.6 阻燃剂的应用
4.3.7 阻燃剂生产工艺实例--十溴二苯醚阻燃剂的生产工艺
4.4 抗氧剂
4.4.1 概述
4.4.2 氧化和抗氧的基本原理
4.4.3 抗氧剂的选用原则
4.4.4 各类抗氧剂简介
4.4.5 抗氧剂的发展动向
4.4.6 抗氧剂生产工艺实例--防老剂
4010NA的生产工艺
4.5 热稳定剂
4.5.1 概述
4.5.2 聚氯乙烯的热降解及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4.5.3 影响聚氯乙烯降解的因素
4.5.4 热稳定剂分类
4.5.5 热稳定剂的发展动向
4.6 发泡剂
4.6.1 概述
4.6.2 泡沫塑料的成型和定型原理
4.6.3 影响气泡膨胀的因素
4.6.4 气泡的稳定和固化过程
4.6.5 发泡剂分论
4.6.6 发泡剂的应用
4.7 抗静电剂
4.7.1 概述
4.7.2 抗静电剂的基本原理
4.7.3 抗静电剂的主要品种与特性
4.7.4 抗静电剂的应用
4.8 塑料助剂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4.8.1 塑料助剂生产现状
4.8.2 塑料助剂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5章 食品添加剂
5.1 概述
5.2 主要品种及生产方法介绍
5.2.1 防腐剂
5.2.2 乳化剂
5.2.3 酸性调节剂
5.2.4 鲜味剂
5.2.5 甜味剂
5.3 其他品种简介
5.3.1 食品保鲜剂
5.3.2 抗氧化剂
5.3.3 食用色素
5.3.4 增稠剂
5.3.5 面粉添加剂
5.3.6 品质改良剂
5.4 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现状与食品安全及发展动向
5.4.1 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现状
5.4.2 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存在的问题
5.4.3 部分非食品添加剂
5.4.4 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法规与政策
5.4.5 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6章 黏合剂
6.1 概述
6.1.1 沿革
6.1.2 胶黏剂的组成
6.1.3 胶黏剂的分类
6.1.4 胶黏剂的应用
6.2 胶接的基本原理
6.2.1 胶接界面
6.2.2 胶黏剂对被粘物表面的润湿
6.2.3 黏附机理
6.3 粘接工艺
6.3.1 胶黏剂的选择
6.3.2 胶黏剂配方的影响因素
6.3.3 粘接工艺步骤
6.4 合成树脂黏合剂
6.4.1 热塑性树脂胶黏剂
6.4.2 热固性树脂胶黏剂
6.5 合成橡胶胶黏剂
6.5.1 氯丁橡胶胶黏剂
6.5.2 丁腈橡胶胶黏剂
6.5.3 其他合成橡胶胶黏剂
6.6 无机胶黏剂与天然胶黏剂
6.6.1 无机胶黏剂
6.6.2 天然胶黏剂
6.7 特种黏合剂
6.7.1 热熔胶黏剂
6.7.2 压敏胶黏剂
6.8 黏合剂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6.8.1 全球黏合剂生产的现状及黏合剂
应用市场构成
6.8.2 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7章 涂料
7.1 概论
7.1.1 涂料的定义
7.1.2 涂料的作用及组成
7.1.3 涂料的分类及命名
7.1.4 涂料的发展状况
7.2 涂料的基本作用原理
7.2.1 涂料的黏结力和内聚力
7.2.2 涂膜的固化机理
7.2.3 涂料配方的基本知识
7.3 按用途分类(早期使用的涂料)
7.3.1 建筑用涂料
7.3.2 金属用涂料
7.4 按剂型分类(重要涂料)
7.4.1 溶剂型涂料
7.4.2 水性涂料
7.5 按成膜物质分类(重要涂料)
7.5.1 醇酸树脂涂料
7.5.2 丙烯酸树脂涂料
7.5.3 环氧树脂涂料
7.5.4 聚氨酯涂料
7.5.5 聚乙烯树脂涂料
7.6 涂料的添加剂
7.6.1 用于提高涂料性能的添加剂
7.6.2 用于提高漆膜功能的添加剂
7.6.3 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剂
7.7 涂料生产工艺实例
7.7.1 醇酸树脂酯化工艺的改进
7.7.2 双酚A环氧树脂的合成
7.8 涂料工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7.8.1 涂料工业生产现状及特点
7.8.2 涂料工业的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8章 香料
8.1 概述
8.1.1 香的概念
8.1.2 香与化学构造
8.1.3 香料的分类
8.1.4 香料化合物的命名概说
8.1.5 香料工业发展的历史概况
8.2 天然香料的生产
8.2.1 动物性天然香料
8.2.2 植物性天然香料
8.3 合成香料的生产
8.3.1 主要生产原料及单离香料的化学纯化
8.3.2 香料生产的工艺特点和生产设备
8.4 合成香料的制造
8.4.1 醇类香料
8.4.2 醛及酮类香料
8.4.3 缩羰基类香料
8.4.4 羧酸酯及内酯类香料
8.4.5 麝香类香料
8.4.6 含氮、含硫及杂环类香料
8.4.7 香料工业生产合成实例
8.5 调香
8.5.1 香气的分类
8.5.2 香精的基本组成
8.5.3 香精的调配
8.5.4 香精的配制
8.5.5 调香实例--素心兰香型的调制
8.5.6 香料的应用及香精配方列举
8.6 香料的评价和安全性
8.6.1 各种香料的香评价
8.6.2 香料的安全性
8.7 香料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8.7.1 国外香料香精现状
8.7.2 国内香料香精现状
8.7.3 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9章 感光材料
9.1 概述
9.1.1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况
9.1.2 感光材料的结构
9.1.3 感光材料的分类
9.1.4 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
9.2 感光材料的基本原理
9.2.1 卤化银的物化性能和晶体结构
9.2.2 潜影生成过程
9.3 片基
9.3.1 片基的结构和基本性能
9.3.2 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的制造
9.3.3 涤纶片基的制造
9.3.4 附加层
9.4 乳剂的制备
9.4.1 照相明胶
9.4.2 照相乳剂合成工艺
9.4.3 乳化及物理成熟的机理
9.4.4 化学成熟的机理
9.4.5 各种补加剂和乳剂在涂布前的最后处理
9.4.6 配方合成
9.5 乳剂的涂布干燥和整理加工
9.5.1 乳剂的涂布干燥
9.5.2 整理加工
9.6 显影加工
9.6.1 显影
9.6.2 停显
9.6.3 定影
9.6.4 水洗
9.6.5 显影加工其他方法
9.7 感光材料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9.7.1 感光材料工业的数码化
9.7.2 传统照相感光材料的数码冲击
9.7.3 国内感光材料工业
9.7.4 国内照相材料市场
9.7.5 感光材料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10章 化妆品
10.1 化妆品概论
10.2 化妆品工艺基础
10.2.1 主要原料
10.2.2 化妆品生产的主要工艺
10.3 化妆品生产工艺
10.3.1 基础化妆品
10.3.2 美容化妆品
10.3.3 清洁用化妆品
10.3.4 特殊化妆品
10.4 化妆品的研发程序和配方设计
10.4.1 化妆品的研发程序
10.4.2 化妆品的配方设计原则
10.5 化妆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10.5.1 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10.5.2 化妆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11章 精细化工发展新动向
11.1 概述
11.2 乙烯工程与精细化工的发展
11.2.1 我国乙烯的大发展
11.2.2 充分利用乙烯资源,大力发展精细化工
11.3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
11.3.1 适用于化妆品发展的表面活性剂
11.3.2 化妆品的未来
11.4 新型功能高分子和智能材料发展动向
11.4.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11.4.2 智能材料的发展动向
11.5 电子信息化学品发展动向
11.5.1 电子信息化学品的特点与分类
11.5.2 电子信息化学品发展动向
11.6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发展动向
11.6.1 纳米和纳米结构、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11.6.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1.6.3 纳米材料的发展动向
11.7 绿色化学与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动向
11.7.1 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工技术
11.7.2 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动向
11.8 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1.8.1 国外精细化工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11.8.2 国内精细化工的发展与趋势
11.9 其他精细化工的发展新动向
11.9.1 水处理剂的新发展
11.9.2 精细化工发展的新动向--关于强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的论述
11.9.3 精细化工生产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9.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计算概述
附录2 工艺流程设计技术
附录3 化学工业的污染及防治
参考文献
思考题与习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