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9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宏岐 著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宏岐 著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811354485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4页
  • 字数 41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以专题形式分别探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研究意义,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黑格尔地理环境理论的辩证分析,历史社会地理学与区域社会史的若干理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历史地理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相关问题,同时又从理论探索与学术实践相结合的视野出发,以多个具体的实证研究案例,探讨了区域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互动、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考证与研究、多重证据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碑刻文献资料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外史料与古旧地图文献互证法的应用等历史地理学方法论问题。
《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涉及领域较广,可供历史地理学及史学理论、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专业师生和文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吴宏岐,1964年1月生,陕西省宝鸡市人。1991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文社会科学)培养计划。现为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农史研究会理事、广东文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编委、《历史地理》编委。多年来从事历史地理学、历史环境变迁、中国地理学史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已出版《元代农业地理》、《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史记与中国地理》等著作多部,在《中国史研究》、《第四纪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引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地学会、禹贡学会与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
三、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的新探索
一、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二、中国古代特种地图与地图模型的发展
三、从《广志绎》看王士性的军事地理思想
四、从《圣武记》看魏源的军事地理思想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的新探索
一、民国水利学家李仪祉的生物治黄思想及其启示
二、李长傅对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探索
三、李长傅对南洋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
四、史念海对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五、费孝通城乡社会发展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视野

第四章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研究意义
二、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再认识
三、黑格尔地理环境理论的辩证分析

第五章关于历史社会地理学与区域社会史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历史社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二、区域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研究内容
三、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第六章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调适作用

第七章区域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互动研究之一:隋唐关中地区的气候状况及其影响
一、中国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基本规律
二、唐都长安的驯象、驯犀情况所反映的气候状况
三、隋唐关中地区的温暖气候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八章区域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互动研究之二:公元5-14世纪吐鲁番地区居住生活方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一、关于古高昌国居室建筑形态的不同观点
二、高昌居室建筑特色相关证据的再研究
三、古高昌国居住风俗所反映的生态环境状况
四、窑洞与地穴:吐鲁番地区另外两种重要的居住生活方式
五、吐鲁番地区民居风俗的演变及其环境背景
六、几点基本结论

第九章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考证与研究:以《水经注》的相关问题为中心
一、《水经·渭水注》所见渭河流域水文状况和竹林分布
二、《水经·河水注》所见两个历史地理问题

第十章多重证据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汉番禺城故址新考
一、汉番禺城故址诸种说法商榷
二、“水坑陵”与汉番禺城方位的新推断
三、支持汉番禺城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一带的其他佐证
四、东汉末年番禺县城迁回旧址的时间、原因与意义

第十一章碑刻文献资料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清代广东地区的凉亭与凉亭施茶风尚研究
一、碑刻所见清代广东地区凉亭的地理分布特点
二、清代广东地区凉亭的社会公益功能
三、清代广东地区凉亭的义捐来源与凉亭施茶的运作机制
四、几点基本结论

第十二章中外史料与古旧地图文献互证法的应用:清代广州至澳门内河水道相关问题研究
一、《中国丛报》所见由广州至澳门的两条水道
二、古旧地图中所见的“大黄滘”和“大黄滘”水道
三、近代西方文献所记广州城西南的“澳门航道”及船赛活动
四、《中国丛报》中所谓的“百老汇河”及其出口一带的岛屿和港口
五、《中国丛报》中所见的广州至澳门内河水道所经过的海关站
六、林则徐日记所见广州至香山的水道路线
七、《中国丛报》所见的前山水道和马骝洲水道问题
八、广州至澳门内河水道的完整航线和相关航行时间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