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史(修订本)——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史(修订本)——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5.52 8.2折 1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孝义 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6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1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孝义 主编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06
  • 版次 2
  • ISBN 9787561706176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1页
  • 字数 36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照直至目前为止,仍为我国史学界所公认的传统划分方法,来划定中国近代史的起迄年代,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止。它经历了清朝晚期和民国初年近80的年的时间。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矛盾,也就是社会发展变化,决定了前期中国人民的斗争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和求得国家富强。争取民族独立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但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中国封建势力,不仅根深蒂固,而且同帝国主义紧密地勾结在一起,利用帝国主义作为靠山来支持他们已经取得的统治地位。所以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反对封建主义,反帝反封建这一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不可分割的为求得国家富强,对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人民来说,除去反帝反封建之外,就是发展资本主义,实现中国近代化。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战前国内外形势与禁烟运动 

    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三、禁烟运动在全国展开 

    四、林则徐在广东禁烟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与中国军民奋起自卫 

    一、英国策划侵略战争与林则徐的战备 

    二、战争的三个阶段 

    三、东南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 

    四、中国战败的原因 

  第三节 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二、葡葡牙侵占澳门 

    三、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四、战后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五、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酝酿 

    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早期沽动 

  第二节 太平天国前期的迅速发展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二、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措施 

    三、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与天京破围战 

   四、响应太平天国的各地各族人民起义 

  第三节 太平天国前期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政权建设和各项政策 

第三章   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英法发动的侵华战争 

    一、英法等国的“修约”阴谋 

    二、战争爆发与《天津条约》 

    三、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 

  第二节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一、中俄《瑗珲条约》与《天津条约》 

    二、中俄《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 

    三、边疆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

  第三节 清政府与外国势力开始勾结 

    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 

    二、“借师助剿”问题 

    三、“辛酉政变”与中外反动势力相结合 

第四章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第一节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与分裂 

    一、领导集团的思想蜕化 

    二、太平天国内讧 

  第二节 太平天国后期政治经济的变化 

    一、力挽危局的斗争 

    二、《资政新篇》的颁布 

    三、后期的政治经济情况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失败和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一、  二次西征与安庆保卫战 

    二、抗击中外反动军队的联合攻与天京陷落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四、太平军余部和各族人民坚持斗争 

第五章 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洋务运动 

    一、清政府面临的新局面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三、军事工业和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四、民用企业 

  第二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及其特点 

    三、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六章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 中国边疆危机 

    一、美、日侵略台湾与日本吞并琉球 

    二、英国入侵云南、西藏 

    三、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与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二节 中法战争 

    一、法国侵略越南 

    二、中法交涉与法国的挑衅 

    三、中法战争爆发和《天津简明条约》的订立 

    四、法国扩大战争与《中法新约》的订立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 

    一、日本侵朝侵华的阴谋活动 

    二、日本挑起战争侵占朝鲜 

    三、日军进攻中国清军战败 

    四、《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三国干涉还辽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第七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 

    一、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二、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第二节 戊戌变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早期维新思想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四、主要维新人物及其思想 

    五、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六、百日维新 

    七、变法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 

    一、反洋教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三、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 

    四、沙俄侵占东北与东北军民的抗俄斗争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第八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 

  第一节 社会危机的加深 

    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和日俄战争 

    二、清政府的“新政”和袁世凯势力的崛起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孙中山与兴中会 

    三、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四、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五、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成立 

  第三节 同盟会的成立与革命党人的活动 

    一、同盟会及其纲领 

    二、革命与改良的论争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第四节 清政府预备立宪与革命时机的成熟 

    一、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 

    二、立宪派的活动 

    三、辛亥革命前夕的群众斗争 

第九章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一、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二、各省响应革命 

    三、帝国主义的干涉和袁世凯“东山再起 

  第二节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 

    二、袁世凯窃取政权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十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反袁斗争 

    一、袁世凯的假共和与同盟会的改组 

    二、二次革命 

    三、袁世凯复辟帝制 

    四、反袁斗争的高涨与护国运动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一、军阀割据与“府院之争” 

    二、护法运动 

    三、俄英侵略中国边疆 

  第三节 新时期的曙光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第十一章 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一节 文化 

    一、文学 

    二、史学 

    三、艺术 

  第二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教育 

    二、科学技术 

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修订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