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定义网络 原理、技术与实践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软件定义网络 原理、技术与实践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9.23 2.8折 6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P.(Paul Goransson)、C. 布莱克(Chuck Black) 著;王海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8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P.(Paul Goransson)、C. 布莱克(Chuck Black) 著;王海 译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2
  • 版次 1
  • ISBN 9787121280351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46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经典译丛?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科学
【内容简介】
  软件定义网络(SDN)是由Emulex公司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旨在帮助网络跨入云时代,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本书全面介绍了软件定义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商业应用。全书共13章,从多个方面阐释了SDN,从SDN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到SDN技术的*新发展情况和未来走向,全面分析了SDN和OpenFlow的技术原理,分析了SDN的开放源码及相关资源,并探讨了SDN的应用场景、商业发展及其局限性,是一本视野广阔的SDN参考手册。
【作者简介】
  PaulGoransson,拥有美国波士顿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以及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Paul曾任职于安捷伦科技的先进网络部门和思科的无线网络商务部门的高级管理层。他亲手创建的两家公司都已成功被行业巨头收购:惠普收购了Qosnetics(1999);思科收购了Meetinghouse(2006)。

  ChuckBlack,拥有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拥有超过31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大部分时间在惠普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工作,此后他成为SDN初创公司TallacNetworks的创始人之一。在局域网发展的早期,Chuck曾是该行业*早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作者。

  王海,IEEE高级会员。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国家863课题1项,参与国家863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防973项目多项。201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无线组网的研究。2011年12月回国,目前主要从事无线网络与应用、认知无线网络、组网协议等相关方面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出版译著多部。作为**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第1章绪言
1.1分组交换的基本术语
1.2历史背景
1.3现代数据中心
1.4传统交换机体系结构
1.4.1数据、控制和管理平面
1.4.2基于软件的路由选择和
桥接
1.4.3转发表的硬件查找
1.4.4通用可编程的转发规则
1.5自治和动态转发表
1.5.1二层控制
1.5.2三层控制
1.5.3是协议大杂烩还是一碗
交换机粥
1.6我们能提高分组转发的
IQ值吗
1.7开源和技术转变
1.8本书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为什么是SDN
2.1交换机及控制平面的发展
历程
2.1.1用软件实现的简单的分组转发和
路由选择
2.1.2早期设备的独立性和
自治性
2.1.3从软件走向硬件
2.1.4硬件转发以及用软件实现的
控制
2.1.5简化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1.6控制从设备上的移除
2.2成本
2.2.1开发成本不断增加
2.2.2封闭的环境鼓励供应商的市场圈定
2.2.3变革的复杂性与阻力
2.2.4网络运营成本的上升
2.3SDN意味着不断的探索和革新
2.3.1现状对目前主流供应商有利
2.3.2SDN对科研创新的促进作用
2.4数据中心的创新
2.4.1计算和存储虚拟化
2.4.2当前网络的不足之处
2.5数据中心的要求
2.5.1自动化
2.5.2可扩展性
2.5.3多路径
2.5.4多租户
2.5.5网络虚拟化
2.6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SDN的起源
3.1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
3.1.1大型机网络:远程终端
3.1.2点对点对等连接
3.1.3局域网
3.1.4桥接网络
3.1.5路由选择网络
3.2SDN的前身
3.2.1早期的尝试
3.2.2网络接入控制
3.2.3编排
3.2.4虚拟管理器网络插件
3.2.5ForCES:转发和控制平面的
分离
3.2.64D:集中的网络控制
3.2.7Ethane:基于控制器的网络
策略
3.3软件定义网络的诞生
3.3.1OpenFlow的出现
3.3.2开放网络基金会
3.4维护SDN的互操作性
3.5开放源代码的积极作用
3.5.1集体的力量
3.5.2集体的危险性
3.5.3SDN开源代码
3.6传统机器向SDN的演化
3.7网络虚拟化
3.8我可以把自己的网络称为SDN吗
3.9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SDN的工作原理
4.1SDN的基本特点
4.1.1平面分离
4.1.2简化的设备和集中的控制器
4.1.3网络自动化和虚拟化
4.1.4开放性
4.2SDN的工作原理
4.3SDN网络设备
4.3.1流表
4.3.2软件SDN交换机
4.3.3硬件SDN设备
4.3.4SDN设备的现有实现
4.3.5流的数量调整
4.4SDN控制器
4.4.1SDN控制器的核心模块
4.4.2SDN控制器接口
4.4.3目前SDN控制器的实现
4.4.4SDN控制器的潜在问题
4.5SDN应用
4.5.1SDN应用的职责
4.6替代的SDN方法
4.6.1利用现有API的SDN
4.6.2利用基于虚拟机管理程序的覆盖网络的SDN
4.7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OpenFlow规范
5.1本章使用的术语
5.2OpenFlow概述
5.2.1OpenFlow交换机
5.2.2OpenFlow控制器
5.2.3OpenFlow协议
5.2.4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安全通道
5.3OpenFlow1.0和OpenFlow的基本概念
5.3.1端口和端口队列
5.3.2流表
5.3.3分组匹配
5.3.4动作与分组转发
5.3.5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的消息
5.3.6举例:控制器对流表的编程
5.3.7举例:基本的分组转发
5.3.8举例:交换机向控制器转发
分组
5.4OpenFlow1.1新增功能
5.4.1多级流表
5.4.2群组
5.4.3MPLS和VLAN标签的
支持
5.4.4虚拟端口
5.4.5控制器连接失效
5.4.6举例:使用多级流表的转发
5.4.7举例:使用V.1.1的群组多播
5.5OpenFlow1.2的新增功能
5.5.1支持可扩展匹配
5.5.2支持可扩展的SET_FIELD分组重写
5.5.3PACKET_IN中可扩展的上下文表达式
5.5.4多控制器
5.5.5举例:经过SP网络的桥接VLAN
5.6OpenFlow1.3的新增功能
5.6.1功能协商的重构
5.6.2支持更灵活的表失配
5.6.3每流计量
5.6.4每连接的事件过滤
5.6.5辅助连接
5.6.6PACKET_IN消息中的Cookie
5.6.7运营商骨干网桥接的标签处理
5.6.8举例:利用计量段强制实施的QoS
5.7OpenFlow的局限性
5.8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SDN的替代定义
6.1OpenFlow潜在的缺点
6.1.1变化太大、太快
6.1.2单点故障
6.1.3性能和规模
6.1.4深度分组检测
6.1.5状态流意识
6.1.6结论
6.2SDN-via-API
6.2.1网络设备中的传统API
6.2.2适用于SDN-via-API的API
6.2.3REST:一种不同的API协议
6.2.4SDN-via-API举例
6.2.5SDN-via-API的评估
6.3基于虚拟机管理程序的覆盖网络SDN
6.3.1覆盖网络中的控制器
6.3.2覆盖网络的操作过程
6.3.3SDN-via-overlay举例
6.3.4SDN-via-overlay的评估
6.4利用开放设备的SDN
6.5网络功能虚拟化
6.6各种替代方法之间的重叠与
比较
6.7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数据中心的SDN
7.1数据中心的定义
7.2数据中心的需求
7.2.1克服当前网络的限制
7.2.2增加、移动和删除资源
7.2.3故障恢复
7.2.4多租户
7.2.5流量工程和路径效率
7.3数据中心的隧道技术
7.3.1虚拟扩展局域网
7.3.2使用通用路由封装的网络虚拟化
7.3.3无状态传输隧道
7.4数据中心的路径技术
7.4.1通用多路径路由选择
7.4.2多生成树协议
7.4.3最短路径桥接
7.4.4等价多路径
7.4.5SDN和最短路径的复杂性
7.5数据中心的以太网矩阵
7.6数据中心的SDN应用场景
7.6.1克服当前网络的限制
7.6.2增加、移动和改变网络资源
7.6.3故障恢复
7.6.4多租户
7.6.5流量工程和路径有效性
7.7比较开放SDN与SDN-via-overlay
在数据中心的表现
7.7.1SDN-via-overlay
7.7.2开放SDN
7.8现实世界的数据中心实现
7.9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非数据中心环境下的SDN
8.1广域网
8.1.1SDN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8.1.2举例:谷歌广域网的MPLSLSP
8.2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网络
8.2.1SDN在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
8.2.2举例:MPLS-TE和MPLS VPN
8.2.3举例:服务提供商的云爆发
8.3园区网
8.3.1园区网中的SDN:策略的应用
8.3.2园区网中的SDN:设备与用户安全
8.3.3园区网中的SDN:流量抑制
8.4酒店网
8.5移动网络
8.5.1SDN应用于移动网络
8.6在线网络功能
8.6.1NFV与SDN的比较
8.6.2SDN应用于服务器负载均衡
8.6.3SDN用于防火墙
8.6.4SDN应用于入侵检测
8.7光传输网络
8.7.1SDN应用于光网络
8.8SDN与P2P/覆盖网络的比较
8.9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SDN生态圈合作伙伴
9.1学术研究机构
9.1.1学术界对SDN的主要贡献
9.2产业研究实验室
9.3网络设备制造商
9.4软件供应商
9.5白盒交换机
9.6商用芯片生产商
9.7原始设备制造商
9.8企业
9.9标准机构和产业联盟
9.9.1开放网络基金
9.9.2OpenDaylight
9.9.3OpenStack
9.9.4IETF和IEEE
9.10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SDN的应用
10.1前期工作
10.2反应式应用和先应式应用的
比较
10.2.1术语
10.2.2反应式SDN应用
10.2.3先应式SDN应用
10.3一些简单SDN应用的分析
10.4一个简单的Java反应式应用
10.4.1主机名黑名单
10.4.2IP地址的黑名单处理
10.4.3黑名单:监听器
10.4.4黑名单:分组处理器
10.4.5黑名单:流管理器
10.5控制器的背景
10.6使用Floodlight控制器
10.6.1JavaAPI
10.6.2RESTfulAPI
10.7使用OpenDaylight控制器
10.7.1JavaAPI
10.7.2RESTfulAPI
10.8使用思科的XNC控制器
10.8.1RESTfulAPI
10.9使用惠普控制器
10.9.1JavaAPI
10.9.2RESTfulAPI
10.10关于交换机的考虑
10.11创建网络虚拟隧道
10.12数据中心的流卸载
10.13用于园区网的接入控制
10.14服务提供商的流量工程
10.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SDN开源代码
11.1本章特定术语
11.2开源许可证相关事宜
11.3SDN开源代码用户的特征
11.4OpenFlow的源代码
11.5交换机实现
11.6控制器实现
11.7SDN应用
11.8编排和网络虚拟化
11.9仿真、测试和工具
11.10OpenStack
11.11举例:SDN开源代码的应用
11.12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商业影响
12.1一切皆服务
12.2市场规模
12.3SDN厂商分类
12.3.1服务器虚拟化传统运营商和SDN
12.3.2增值经销商
12.4对传统网络设备制造商的影响
12.4.1保护市场份额
12.4.2适度创新
12.5对企业客户的影响
12.5.1降低设备成本
12.5.2避免混乱
12.6在网络行业中引发的风暴
12.6.1大型网络设备制造商变得越来越少
12.6.2迁移到云计算
12.6.3渠道变化
12.7风险投资
12.8重要的SDN收购案
12.8.1VMware
12.8.2Juniper
12.8.3Brocade
12.8.4思科
12.9SDN初创公司
12.9.1OpenFlow中坚力量
12.9.2非OpenFlow的白盒企业
12.9.3OpenFlowASIC?
12.9.4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
12.9.5WAN网络虚拟化
12.9.6网络功能的虚拟化
12.9.7光交换
12.9.8网络边缘的移动功能和SDN
12.10职业影响
12.11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SDN的未来
13.1现状
13.2开放SDN潜在的创新应用
13.2.1管理非传统的物理层链路
13.2.2对网络应用编程技术
13.2.3安全应用
13.2.4移动网络中的漫游
13.2.5移动网络中的流量工程
13.2.6节能
13.2.7支持SDN的交换机芯片
13.3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