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者权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弱者权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书都只有一本,多封面版本的书请咨询客服再下单

88.5 6.0折 14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玉鸿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4-14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玉鸿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1-03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96789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485页
  • 字数 360千字
【内容简介】
任何一个社会都建立在差别与分层之上,而社会上的人们在条件、能力、机会上也各有不同,因而,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心理上、生理上、能力上、机会上、境遇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弱者,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以及制度支撑,不仅是法律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人的尊严、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原则与理念的落实。本书从弱者的本源问题出发,奠定弱者权利保护研究的内容框架。“导言”部分着重分析和谐社会的建构目标与弱者权利保护的内在关联。*、二、三章重在研究“谁是弱者?”以及“谁是法律上的弱者?”这一基础问题。“剥夺与社会上弱者的成因”部分,以“剥夺”作为弱者形成的本质性原因,通过自然的剥夺、社会的剥夺、政治的剥夺、法律的剥夺等情形的揭示,展示了自然、社会与制度可能对人的命运所造成的不公平对待。第五、六章从人的尊严层面与法律原则层面,探讨了建构弱者权利保护制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准则。在“弱者权利保护的法律原则”部分,本书将“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失败者正义”作为弱者权利法律保护的三大原则。*后两章一方面以社会权作为诠释公民在遭受不幸、丧失能力时得以国家请求履行救助义务的基本权能;另一方面涉及了救助义务问题,强调受益的对象只能是“需要救助”和“值得救助”的弱者,主体上既有国家的救助义务,也有社会与个人的救助义务。
【作者简介】
胡玉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主编,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法律顾问、中共苏州巿委法律顾问等职。出版《法学方法论导论》、《司法公正的理论根基》、《“个人”的法哲学叙述》个人专著三部,主编全国法律职业院校统编教材《法律原理与技术》等其他教材、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成果两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目录】
导言  弱者保护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联

第一章  剥夺与弱者的生成

第二章  弱者的类型划分

第三章  弱者权利保护的法律契机

第四章  弱者权利保护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人的尊严!弱者权利保护的伦理总纲

第六章  以人为本!弱者权利保护的法律基点

第七章  社会公平!弱者权利保护的现代理念

第八章  “失败者正义”:弱者权利保护的机会供给

第九章  弱者权利保护的权能基础

第十章  弱者权利保护的法律赋权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