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
  • 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

8 3.6折 22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刁瑷辉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

装帧平装

货号72

上书时间2022-11-18

圣人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刁瑷辉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01461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公民身份不仅有着悠久的政治思想传统,也成为当代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所持续研究的问题。当代公民身份的观念超越了传统公民身份的观念,聚焦于身份认同、参与、赋权、人权和公共利益等议题。公民身份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过去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而是拓展到全球、社群以及社会正义等多个方面。当代公民身份研究对传统公民身份的外延(包容和排斥)、内涵(权利和责任)以及深度(强或弱)三个方面都作了重新思考。
  《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旨在对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公民身份问题予以多维审视,其研究对象是当代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着重对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后现代主义公民身份四种相关理论展开论述,着力考察公民身份在政治哲学论争中的内在张力,透视当代公民身份议题背后的价值分歧。《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力图在各种看似针锋相对的思想、论点之争中,探究其在公民资格、身份认同、公民权利与责任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分歧,以及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与实质,从而对它们各自的长短及得失作出客观和辩证的评价。
  公民身份不仅有着悠久的政治思想传统,也成为当代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所持续研究的问题。当代公民身份的观念超越了传统公民身份的观念,聚焦于身份认同、参与、赋权、人权和公共利益等议题。公民身份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过去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而是拓展到全球、社群以及社会正义等多个方面。当代公民身份研究对传统公民身份的外延(包容和排斥)、内涵(权利和责任)以及深度(强或弱)三个方面都作了重新思考。
  《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旨在对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公民身份问题予以多维审视,其研究对象是当代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着重对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后现代主义公民身份四种相关理论展开论述,着力考察公民身份在政治哲学论争中的内在张力,透视当代公民身份议题背后的价值分歧。《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力图在各种看似针锋相对的思想、论点之争中,探究其在公民资格、身份认同、公民权利与责任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分歧,以及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与实质,从而对它们各自的长短及得失作出客观和辩证的评价。
  公民身份不仅有着悠久的政治思想传统,也成为当代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所持续研究的问题。当代公民身份的观念超越了传统公民身份的观念,聚焦于身份认同、参与、赋权、人权和公共利益等议题。公民身份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过去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而是拓展到全球、社群以及社会正义等多个方面。当代公民身份研究对传统公民身份的外延(包容和排斥)、内涵(权利和责任)以及深度(强或弱)三个方面都作了重新思考。
  《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旨在对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公民身份问题予以多维审视,其研究对象是当代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着重对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后现代主义公民身份四种相关理论展开论述,着力考察公民身份在政治哲学论争中的内在张力,透视当代公民身份议题背后的价值分歧。《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力图在各种看似针锋相对的思想、论点之争中,探究其在公民资格、身份认同、公民权利与责任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分歧,以及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与实质,从而对它们各自的长短及得失作出客观和辩证的评价。公民身份不仅有着悠久的政治思想传统,也成为当代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所持续研究的问题。当代公民身份的观念超越了传统公民身份的观念,聚焦于身份认同、参与、赋权、人权和公共利益等议题。公民身份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过去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而是拓展到全球、社群以及社会正义等多个方面。当代公民身份研究对传统公民身份的外延(包容和排斥)、内涵(权利和责任)以及深度(强或弱)三个方面都作了重新思考。
  《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旨在对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公民身份问题予以多维审视,其研究对象是当代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着重对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后现代主义公民身份四种相关理论展开论述,着力考察公民身份在政治哲学论争中的内在张力,透视当代公民身份议题背后的价值分歧。《当代公民身份理论研究》力图在各种看似针锋相对的思想、论点之争中,探究其在公民资格、身份认同、公民权利与责任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分歧,以及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与实质,从而对它们各自的长短及得失作出客观和辩证的评价。
【作者简介】
  刁瑷辉,江苏常州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和法学博士。2010-2011年赴加拿大女王大学哲学系访学。研究领域:政治哲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三、核心概念的译法与研究谱系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公民身份的历史嬗变及当代难题

一、公民身份的两大类型

二、公民社会权利的凸显

三、福利国家的政策实践及其面临的困境

四、公民身份问题的当代理论反思

第三章权利优先性的辩护:自由主义公民身份

一、基于个人本位的权利优先性

二、“差别原则”及其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回应

三、“中立”的国家与“理性”的公民

第四章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对美德和能力的培育

一、以公民美德为旨归:古典共和的本质要求

二、商业社会与“腐败”:共和传统的现代转型

三、无支配的自由和公共参与能力:新共和主义公民观

第五章对共同体成员的资格要求:社群主义话语中的公民身份

一、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公民身份

二、公民身份与文化认同

三、公民身份与公共义务

四、社群主义公民身份:传统抑或现代?

第六章后现代多元主义公民身份:对差异和多元的认同

一、差异的公民身份

二、少数族群公民身份

三、激进多元主义的公民身份

第七章公民身份理论的内部分歧及共识的达成

一、关于“善”的不同理解

二、关于“自我”的不同定位

三、达成共识的可能及理论努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