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

正版二手书书品如图,没有笔迹破损缺页

80 九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英民、刘立平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32上

上书时间2024-05-19

友联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英民、刘立平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2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00539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326千字
【内容简介】
  合理的设计地震动是保证设计结果正确的必要条件,工程抗震设计中设计地震动的确定问题已经成为工程界的一大技术难题。《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主要从地震动工程特性、设计地震动模型化以及设计地震动的确定等方面对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涉及地震动工程特性的定量描述与估计方法、工程地震动的随机模型、地震动仿真技术、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动数据库开发等内容。

  《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适用从事结构抗震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教师和研究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1.1 地震灾害与结构抗震防灾

1.2 结构抗震设计与地震动输人

1.2.1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地震动输入

1.2.2 结构抗震设计的特点

1.2.3 结构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与地震动输入

1.2.4 多种地震动输入形式之间的关系

1.3 工程地震动及其模型化研究

1.3.1 工程地震动的涵义

1.3.2 设计地震动的确定

1.3.3 工程地震动模型化研究

1.4 本书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及其描述

2.1 地震动工程特性描述方法

2.1.1 地震动三要素及其描述

2.1.2 地震动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描述

2.1.3 综述

2.2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强度包线函数的研究

2.2.1 关于强度包线函数的注记

2.2.2 强度包线函数的数学模型

2.2.3 强度包线函数的估计方法

2.2.4 持时及强度包线函数的统计特征

2.2.5 持时及强度包线函数的取值建议

2.3 地震动频率非平稳性

2.3.1 地震动频率非平稳特性对结构反应的显著性影响分析

2.3.2 地震动频率非平稳特性的描述与估计方法

2.3.3 地震动记录穿零率的统计特性

2.3.4 地震动记录穿零率参数的取值建议

2.4 三维地震动的相关特性及其定量描述

2.4.1 三维地震动峰值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2.4.2 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2.4.3 三维地震动频率非平稳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设计反应谱的若干问题

3.1 大小震设计反应谱

3.1.1 问题的提出

3.1.2 大小震设计反应谱之间关系的理论推导

3.1.3 大小震设计反应谱之间定量比例关系的近似估算

3.1.4 对大震设计反应谱取值的建议

3.2 长周期反应谱特性

3.2.1 地震动资料

3.2.2 长周期反应谱分组

3.2.3 长周期反应谱的统计分析

3.3 弹塑性反应谱

3.3.1 地震动资料

3.3.2 分析模型

3.3.3 弹塑性加速度谱及弹塑性位移谱

3.4 三维相关设计反应谱的研究

3.4.1 三维相关设计反应谱分析

3.4.2 三维设计反应谱的取值建议

3.5 小结

第四章 工程地震动的随机模型

4.1 地震动模型

4.1.1 地震学模型

4.1.2 工程学模型

4.1.3 地震动随机模型化研究的综述

4.2 对传统地震动随机模型的思考与讨论

4.2.1 关于地震动平稳频域模型的讨论

4.2.2 均匀调制过程的低频特性

4.3 工程地震动的ARMA模型

4.3.1 ARMA模型的基本知识

4.3.2 ARMA模型的物理解释

4.3.3 非平稳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处理方法

4.3.4 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建模方法

4.3.5 ARMA模型在地震动模型化研究中的应用

4.3.6 ARMA模型的优越性

4.4 小结

第五章 时程分析用输入地震动与地震动管理系统

5.1 实际地震动记录

5.1.1 数据整理

5.1.2 数据的取舍

5.1.3 数据信息参数的选择

5.1.4 数据分析与汇总_

5.1.5 仅有地震动峰值的记录资料

5.2 人造地震波¨

5.2.1 人造地震波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5.2.2 反应谱拟合技术_

5.2.3 基于ARMA模型的反应谱拟合技术

5.3 时程分析输入地震波的选波原则

5.4 强地震地面运动信息管理系统

5.4.1 实际地震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4.2 人造波系统

5.4.3 选波系统

5.5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