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一浮临阁帖王羲之四帖

300000 八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未款

年代民国 (1912-1948)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镜心

尺寸72.5 × 30 cm

上书时间2017-10-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尺幅:72.5*30CM
此帖得之慧眼因缘,的为马浮旧物,虽无款,而考据来龙去脉详实。
右军,书圣也,马浮,儒圣也。故,此帧,可称《双圣帖》。

考记

丁大网/文

近日,某网拍有“爱余室专场”,爱余室乃民国革命党人莫永贞先生斋号也。
莫永贞,(1877—1928),1903年乡试中举,后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授法科进士。为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1912年,被推为浙江省临时议会议长。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其他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莫永贞出席并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陈陶遗、于右任、马君武、谭延闿等一起被推举为参议。1913年,任国民党浙江支部委员兼干部参议。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各省议会,曾联同18名议员致函浙江都督朱瑞反袁。朱奉袁令查办,永贞逃离浙江,再次东渡日本。1915年,居朱幕府,后任财政厅长。1917年起,历任苏浙太湖水利会办、渔业局总办、国宪起草会委员、浙江省自治法会议副主席等职。后弃官居上海,以考辨金石、吟诗作字自娱。遗著由其子莫庸辑成《爱余室遗集》存世。
此次专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莫氏书法、手稿,二是莫氏收藏之书画、碑拓、信函等。
此次拍卖要在藏家和拍卖公司的功课做的极不到位,以至于有了捡漏的机会。当我浏览图录至一帧无款阁帖临本,眼前一亮,我向来是先看图再看标题的,此帧我第一眼觉得是马一浮,此时再看标题属《莫永贞书法一件。注:未落款》,由于标为莫氏书,继而我又生出第二个判断,以莫氏宣统人也,莫非是马一浮书法的真正师承出处?清民间书法风格相似者众矣,比如谭氏兄弟的颜体字,民国学者众多,几能逼真。而莫氏书为初见,则与马一浮书法相似是完全可能的。我立即查了同场莫氏书及百度,发现此与其他莫书不是一路风格,并且在查阅同场另一件拍品时,使我大喜过望,更进一步使我回到了最初的判断,一则,虽然莫氏长马一浮十余岁,固可以做马的老师,但如前所述,风格差别,完全可以否定之。再则令我大喜过望的是,另一件标为莫氏旧藏的作品在我眼里已经是铁定的马一浮了,由于藏家及拍卖公司功课不足居然将此帧标为:《爱余室旧藏,佚名作李氏母墓志》。实际上如果能对内容稍作释读,便毫无疑问了。我特略释如下:
李氏母墓志久不属实,以先茔迁葬未遂,往往都无好坏,不能精思,非谩置之也。月初李氏子曾一来谒,又使招贤寺僧问讯,意盖相促,大似负债强者,先牵遂谒两日之力成之。文颇不苟,书则甚恶。然虽求工,不过是也。凡妇人志例,题盖当从夫之称,又玄词须裁量,以就义理,不贵叙次琐屑。其子孙名字官号不能一一具书,若彼病其简略,可告以铭志,非履历家谱之比信,欲具书此类则使一抄胥为之而又余也。唐以前碑志皆不题撰人名,恐或疑其勒而不与,今徇俗为之以未审。
公行馆所在,故讬同庄转达,到时望以授李君并希示复。此事由公介之以来,今故不得不更烦左右耳!
属书楹帖,须竢奥到为之,今意思殊未佳,下笔必不称意,何时过杭,略更承教,往还礼痯,想不深责也!渐暄唯动定胜常,不具 !浮顿首!
以明尊兄先生足下三月晦日夜
此中明有“浮顿首”三字,实际上只须对湛翁书法稍能领会者,即便不看款亦能辨也。此帧风格为湛翁中岁书,字字珠玑,深得沈寐叟姿态,神韵尤过之,堪为先生法书精品。
拍卖公司不察,标为佚名,自然就给明眼人捡漏的机会。于是,我计日而待也!那知拍卖当日,明眼如我者不下十人,一番厮杀,出价竟达590次,终不敌人。奈何!奈何!
所幸者,标为莫永安书法之阁帖临书,并无太强竞争者,终为吾得之!
哈哈!看来,多数人只识“浮顿首”之款,而未能体会湛翁书法,使余侥幸胜出,实亦非侥幸也,此中,无疑,我最明白!
实则,稍加注意,此帧与《浮顿首》装裱一也。虽为临摹阁帖,风格亦非湛翁所不能也!
细审,所临为右军《重熙帖》、《徂暑帖》、《月半念足下帖》、《长素帖》。纵30公分,阔72.5公分。

按:右军此四帖,《阁帖》、《大观》均有刻录,惟行字数不一,大观略多,比对之,湛翁所临每行与阁帖同,故当为临阁帖也。
释文曰:
適重熙書如此,果爾乃堪可憂。張平不立勢向河南者,不知諸侯何以當之。熙表故未出,不說說荀侯疾患,想當轉佳耳。若熙得勉此一役,當可言。淺見實不見今時兵任可處理。
徂暑感懷深。得書知足下故頓,乏食差不?耿耿。吾故爾耳,未果為結。力不具,王羲之。
月半,念足下窮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濕,體氣各何如?參軍得針灸力不?甚懸情。當深寬割,晴通省苦,遣不具。王羲之白。
长素差不悬耿,小大佳也。得敬豫九日问。故进退忧之深。

观乎湛翁所临,藏头护尾,风度蹁跹,转换处方折圆转并举,是小欧、寐叟法,体势略兼章势,虽为临摹,已然自家姿态也!此帧当为先生中晚岁书也!又,先生临摹之作,世之罕见,临阁帖右军书更为稀罕!右军,书圣也,先生,儒圣也,则此或名曰:二圣帖!
余爱先生久矣,岂料今日先生亦爱小子也!幸甚至哉!
公元 2017年10月1日国庆日   
   丁大网记于海州遂安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