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

109 九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炳承、秦建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

装帧平装

货号X28

上书时间2024-12-26

如意旧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炳承、秦建华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27164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3页
  • 字数 59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图解版分析技术与实例丛书
【内容简介】
《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配以丰富、形象的图表,全面概述芯片实验室各项单元技术及其集——成,并介绍这一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微流控芯片的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表面改性技术,驱动控制和检测技术,样品处理和进样技术,微混合和微反应技术,微分离技术,液滴技术以及各种技术的集成;在此基础上以系统生物学为纲,分别对芯片实验室技术在核酸分析和基因诊断,蛋白质和糖缀合物分析,代谢产物以及小分子分析,细胞培养、分选、裂解、内涵物测定和基于细胞模型的药物筛选研究,相互作用研究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加以描述。作者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已完成的工作作为基本内容和具体案例贯穿全书。
《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可供生命科学、化学及微机电加工(MEMs)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教师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辅助教材。此外,还可供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林炳承,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德国Tubingen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访问学者:德国Tubingen大学、美国Truman州立大学、香港大学、意大利科学院客座教授:德国洪堡基金(AvH)、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Fellow,第一至七届全国毛细管电泳大会主席或主席之一。Electt“ophoresis”杂志副主编,MiniaturizationinAsiaPacific年刊客座主编。
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毛细管电泳研究,近十年来从事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研究,并以生物医学和药学为主要应用对象。著有《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科学出版社,2006)等著作。秦建华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微流控芯片研究组组长。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大连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博士后。香港大学化学系、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Electt。ophoresfs杂志编委,MiniaturizationinAsiaPacific年刊客座主编。
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从事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特别是以其为基础的生物医学研究。出版著作《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科学出版社,2006)。
【目录】

第l章绪论
1.1基本概念
1.2相关称谓
1.2.1微全分析系统
1.2.2生物芯片
1.2.3微阵列芯片
1.3发展简史
1.4微流控芯片的基本特征
1.5微尺度下流体的基本特征
1.5.1层流
1.5.2传质
1.5.3电渗
1.5.4传热
1.5.5相变
1.6应用领域
1.6.1化学
1.6.2生物学和医学
1.6.3光学
1.6.4信息学
参考文献

第2章芯片材料与芯片制作技术
2.1常用微流控芯片材料与性能
2.2芯片制作环境
2.3硅、玻璃和石英芯片的制作
2.3.1薄膜材料和沉积技术
2.3.2光刻掩膜的制作方法
2.3.3光刻的一般步骤
2.3.4腐蚀方法及特性
2.3.5去胶方法
2.4硅、玻璃和石英芯片的打孔方法
2.5硅、玻璃和石英芯片的封接流程
2.6硅、玻璃和石英芯片的评估方法
2.7高分子聚合物芯片的制作
2.7.1热压法制作流程
2.7.2模塑法制作流程
2.7.3注塑法制作流程
2.7.4LIGA技术制作流程
2.7.5激光烧蚀法制作流程
2.7.6软光刻法制作流程
2.8高分子聚合物芯片的打孔方法
2.9高分子聚合物芯片的封接流程
2.10高分子聚合物芯片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表面改性技术
3.1表面改性技术概述
3.2玻璃和石英芯片的表面改性
3.2.1动态改性
3.2.2硅烷化反应
3.3热塑性聚合物芯片的表面改性
3.3.1本体掺杂
3.3.2动态改性
3.3.3聚合诱导接枝
3.4固化型聚合物芯片的表面改性
3.4.1本体掺杂
3.4.2共价偶联
3.4.3聚合诱导接枝
3.4.4吸附一交联
3.5表面改性的表征技术
参考文献

第4章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
4.1微流体驱动
4.2机械驱动
4.2.1气动微泵驱动
4.2.2离心力驱动
4.2.3压电微泵驱动
4.3非机械驱动
4.3.1电渗驱动
4.3.2热气微泵驱动
4.3.3光学捕获微泵驱动
4.4微流体控制
4.5电渗控制
4.6微阀控制
4.6.1无源阀控制
4.6.2有源阀控制
4.7程序编制
参考文献

第5章进样和样品预处理技术
5.1液态样品进样
5.1.1区带样品进样
5.1.2液滴样品进样
5.1.3连续样品进样
5.2气/固态样品进样
5.3芯片实验室各种进样方式一览
5.4萃取
5.4.1固相萃取
5.4.2液液萃取
5.5过滤
5.6膜分离
5.6.1膜过滤
5.6.2渗析
5.7等速电泳
5.8场放大堆积
5.9芯片实验室各种预处理手段一览
参考文献

第6章微混合和微反应技术
6.1微混合
6.2微混合器
6.3被动式微混合器
6.3.1并行叠片微混合器
6.3.2串联叠片微混合器
6.3.3混沌对流微混合器
6.3.4液滴微混合器
6.4主动式微混合器
6.4.1磁力搅拌型微混合器
6.4.2声场促进型微混合器
6.4.3电场促进型微混合器
6.5微反应和微反应器
6.6微反应器分类
6.7微化学反应器
6.7.1按相分类
6.7.2按样品衍生与分离的相对顺序分类
6.7.3特殊微化学反应器示例
6.7.4高通量微反应器示例
6.8微型生物反应器
6.9聚合酶链反应
6.9.1PCR芯片的制作
6.9.2芯片.PCR反应分类
6.9.3芯片PCR集成
6.10免疫反应
6.10.1免疫反应的分类
6.10.2均相免疫反应
6.10.3非均相免疫反应
参考文献

第7章微分离技术
7.1概述
7.2电泳分离的基本问题
7.2.1电泳的谱带迁移
7.2.2电泳的谱带展宽
7.3芯片电泳分离常见模式
7.3.1一维芯片电泳
7.3.2多维芯片电泳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