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328 33 九五品

仅1件

山西晋中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方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10-04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7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33元

货号1036

上书时间2021-04-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系统研究了4~12世纪中国禅宗美学基本精神从发生、演变到成熟的历史,结合中国社会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特质,剖析形成禅宗美学基本精神的原由,研究禅宗美学思想形成与传统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联系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政治、社会心理及士大夫阶层状况诸因素的影响,对禅宗美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特征作出宏观分析、描述。对于惠能、马祖、宗杲等性禅宗大师的禅宗美学思想,结合其与社会文化、士大夫群体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比较全面、深入地研究他们的美学思想及其重要贡献、意义和价值。探索和揭示了禅宗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美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丰富、深化和补充。
   作者简介
刘方,文学博士,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学。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等十余项省部级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等专著八部;多次获得省、市社科成果奖。
   目录
导论
 节 禅宗美学研究的范型与方法
 第二节 禅宗美学的性质与基本特性
章 中国禅宗美学思想的发生——以支遁佛玄美学思想为核心的考察
 节 诗性气质的人生与诗化哲学特征的思
 第二节 审美境界:从精神世界落实到现实人!
 第三节 “支理”:逍遥游新论
第二章 禅宗思想的建立与禅宗美学的雏形
 节 拈花微笑的文化史与美学史意义
 第二节 达摩禅法的美学启示
 第三节 弘忍“东山法门”的美学意味
第三章 南能北秀:禅宗美学思想的成熟与分化
 节 神秀禅学美学的基本倾向
 第二节 惠能《坛经》:南禅美学的根本确立
 第三节 惠能禅学美学的转向
 第四节 禅宗美学的人间化
 第五节 顿、渐的分别及其美学影响
第四章 神会的禅学与美学思想新贡献与禅宗美学的士大夫化
 节 神会的历史地位与禅学思想
 第二节 神会禅宗美学思想的新贡献
第五章 皎然禅宗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节 皎然的禅学与诗学
 第二节 苦思与适度
第六章 齐己《风骚旨格》的诗学理论架构初探
 节 齐己的禅学与诗学
 第二节 势与式:齐己诗学的理论创新
第七章 诗性栖居的永恒感、可能性与日常化:禅宗美学对中国美学的丰富与深化
 节 生死问题与途径
 第二节 士大夫的普遍参禅与生死解脱
 第三节 人生诗意化与生死的审美解脱
第八章 唐宋文化转型与禅宗美学的新特色与新发展
 节 洪州宗:马祖道一对于本土化禅宗美学的建构
 第二节 分灯禅:晚唐五代后禅宗美学的发展嬗变
 第三节 从禅到美学禅:两宋禅宗美学的新发展
第九章 圆悟克勤的禅宗美学思想
 节 圆悟克勤与宋代禅宗思想的美学化
 第二节 禅门公案的美学性质、特征与价值——以克勤《碧岩录》为核考察
第十章 大慧宗杲禅宗美学思想的新发展
 节 大慧宗杲“妙悟”说的美学意蕴及影响
 第二节 大慧宗杲禅学思想所体现的人格美、精神美思想初探
 第三节 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美学新贡献
第十一章 宏智正觉的禅宗思想及其美学意蕴
 节 宏智正觉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蕴
 第二节 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
编辑推荐
《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是《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什。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敛力于通过资助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和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