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装本 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版)
  • 精装本 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装本 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版)

可开票 未拆封

15 全新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平、李闽榕、王金南 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00

上书时间2024-12-02

前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未拆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建平、李闽榕、王金南 编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66651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40页
  • 字数 118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环境竞争力绿皮书
【内容简介】
  《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版)》对“十二五”中期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的环境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入研究了“十二五”中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省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美丽乡村等方面的建设进展情况。通过对不同省市区的比较分析,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环境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我国31个省级区域环境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着力为增强各省级区域的环境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
【作者简介】
    李建平,男,194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与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负责人。
  
  李闽榕,男,1955年生,山西安泽人。经济学博士。现为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福建省版权局)党组书记。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问题研究。已出版著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中国省域农业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2006)》《中国省域林业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2006)》等著作20多部(含合著),在台湾出版《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王金南,男,1963年生,浙江武义人。先后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中央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委。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专家和主题组组长、国家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主席、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东亚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委员会委员、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等20多个学术机构理事和顾问。
【目录】
Ⅰ总报告
1全国环境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
1全国环境竞争力发展评价
2全国环境竞争力的区域分布
3全国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4全国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5全国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6全国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7全国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8全国环境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与重要启示
9提升全国环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

Ⅱ分报告
1北京市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北京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北京市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3北京市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4北京市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5北京市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北京市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天津市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天津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2天津市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3天津市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4天津市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5天津市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天津市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3河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河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2河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3河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3.4河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3.5河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6河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4山西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4.1山西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4.2山西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4.3山西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4.4山西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4.5山西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4.6山西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5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5.1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5.2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5.3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5.4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5.5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5.6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6辽宁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6.1辽宁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6.2辽宁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6.3辽宁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6.4辽宁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6.5辽宁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6.6辽宁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7吉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7.1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7.2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7.3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7.4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7.5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7.6吉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8黑龙江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8.1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8.2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8.3黑龙江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8.4黑龙江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8.5黑龙江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8.6黑龙江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9上海市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9.1上海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9.2上海市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9.3上海市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9.4上海市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9.5上海市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9.6上海市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0江苏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0.1江苏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0.2江苏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0.3江苏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0.4江苏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0.5江苏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0.6江苏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1浙江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1浙江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2浙江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3浙江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1.4浙江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1.5浙江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6浙江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2安徽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2.1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2安徽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3安徽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2.4安徽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2.5安徽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6安徽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3福建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3.1福建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3.2福建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3.3福建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3.4福建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3.5福建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3.6福建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4江西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4.1江西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4.2江西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4.3江西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4.4江西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4.5江西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4.6江西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5山东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5.1山东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5.2山东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5.3山东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5.4山东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5.5山东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5.6山东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6河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6.1河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2河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3河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6.4河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6.5河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6河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7湖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7.1湖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7.2湖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7.3湖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7.4湖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7.5湖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7.6湖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8湖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8.1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8.2湖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8.3湖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8.4湖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8.5湖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8.6湖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19广东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9.1广东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9.2广东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9.3广东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9.4广东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9.5广东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9.6广东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0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0.1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0.2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0.3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0.4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0.5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0.6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1海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1海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1.2海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1.3海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1.4海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1.5海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1.6海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2重庆市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2.1重庆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2.2重庆市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2.3重庆市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2.4重庆市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2.5重庆市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2.6重庆市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3四川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3.1四川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3.2四川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3.3四川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3.4四川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3.5四川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3.6四川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4贵州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4.1贵州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4.2贵州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4.3贵州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4.4贵州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4.5贵州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4.6贵州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5云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5.1云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5.2云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5.3云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5.4云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5.5云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5.6云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6西藏自治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6.1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2西藏自治区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3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6.4西藏自治区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6.5西藏自治区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6西藏自治区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7陕西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7.1陕西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7.2陕西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7.3陕西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7.4陕西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7.5陕西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7.6陕西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8甘肃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8.1甘肃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8.2甘肃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8.3甘肃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8.4甘肃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8.5甘肃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8.6甘肃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29青海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9.1青海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9.2青海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9.3青海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9.4青海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9.5青海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9.6青海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30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0.1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0.2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0.3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30.4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30.5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0.6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3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3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Ⅲ专题报告
33专题报告一:“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与趋势展望
一“十二五”中期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二“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
三“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四未来全国各省、市、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趋势展望
34专题报告二:“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与战略路径
一“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节能减排目标和低碳经济政策分析
二“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三进一步促进全国各省、市、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5专题报告三:“十二五”中期我国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成效与前景展望
一生态省建设的缘起、内涵及战略意义
二“十二五”中期我国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成效
三未来我国生态省建设的前景展望
36专题报告四:“十二五”中期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与应对策略
一“十二五”中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分析
二“十二五”中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
三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策略思考
37专题报告五:“十二五”中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之路——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文明传承与发展
一乡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二乡村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三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及建设模式分析
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注意事项与未来展望

Ⅳ附录
38附录一:环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要素构成
1.1环境竞争力的内涵
1.2环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
39附录二: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2.1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2.2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0附录三:201O-2012年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41附录四:参考文献
42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未拆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