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当天发货 实图拍照正版现货、请注意描述和图片为准

5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著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3

上书时间2024-05-27

兴业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著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2
  • 版次 1
  • ISBN 9787506689359
  • 定价 5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1页
  • 字数 39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质量发展研究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集结了“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的全部成果,包括国家质量基础建设、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制造加工工程、可靠性系统工程、制造业质量升级、“三基”质量、机电装备失效分析、质量创新研究等多个研究报告。《质量强国战略研究》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广大企业、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目录】
质量强国战略研究课题总报告
一、质量强国战略的提出
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
(一)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
(三)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我国质量发展形势与现状
(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我国质量发展关键要素的识别
(三)我国质量发展关键要素的分析
四、我国质量强国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与国际质量强国的差距和不足
(二)建设质量强国的挑战和困难
五、国外质量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主要国家质量发展的经验和特点
(二)国外质量发展的启示
(三)国外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六、新时期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编制《质量强国战略纲要》
(二)完善质量法制体系建设
(三)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
(四)健全品牌培育和激励机制
(五)构建质量社会共治环境
(六)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与计划

中国质量发展战略形势与现状
一、质量发展战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二)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
(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五)“互联网+”新经济发展
(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新形势下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聚焦重点的识别
(一)总体思路与识别方法
(二)相关性、重要性和新要求
三、质量发展战略聚焦重点现状分析
(一)企业质量主体作用方面
(二)企业自主品牌培育方面
(三)质量发展基础方面
(四)质量信息化建设方面
(五)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方面

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或地区质量发展历程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一、美国宏观质量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美国宏观质量管理的历程
(二)美国宏观质量管理的措施
(三)美国宏观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二、德国宏观质量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德国宏观质量管理的历程
(二)德国宏观质量管理的措施
(三)德国宏观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三、日本宏观质量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日本宏观质量管理的历程
(二)日本宏观质量管理的措施
(三)日本宏观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四、韩国宏观质量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韩国宏观质量管理的历程
(二)韩国宏观质量管理的措施
(三)韩国宏观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五、印度宏观质量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印度宏观质量管理的历程
(二)印度宏观质量管理的措施
(三)印度宏观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六、巴西宏观质量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巴西宏观质量管理的历程
(二)巴西宏观质量管理的措施
(三)巴西宏观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七、结论与启示
(一)国外宏观质量管理发展的规律性发现
(二)国外宏观质量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新时期质量强国对策研究
一、企业质量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提升质量技术方法的落脚点
(二)提升质量管理的落脚点
二、制造业产品可靠性提升对策
三、社会质量共治环境构建
(一)新媒体消费者监督平台建设
(二)质量信用信息统一公开平台建设
(三)中介组织的规范化与培育
(四)质量信用金融支持模式
四、质量法律体系建设
(一)质量法律体系现状
(二)当前质量法律体系建设的重点
(三)对质量法律体系建设的建议
(四)对质量促进立法的建议
五、政府宏观质量管理创新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建立高层推进机构
(二)深化科技质检,逐步探索宏观质量的技术治理模式
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质量提升的作用
(一)供求机制:引导质量消费需求、创新推动优质供给
(二)竞争机制:结合质量分级制度,推进市场分层次竞争格局构建
(三)质量信息传递机制:第三方评测、信息监督共治与市场声誉机制
七、重点工程与计划
(一)中小制造企业质量与创新推广工程
(二)服务业标准化及质量提升工程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提升计划
(四)质量人才培养计划

附录一 厦航的质量效益之路
附录二 正泰:以质量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典范
附录三 “亚洲乳业第一”是怎样炼成的——伊利集团质量发展之路的启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