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

139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小凯 著;苏良、姚顺添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小凯 著;苏良、姚顺添 译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62141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学在提高社会财富生产能力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小到一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大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再大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都要大量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做指导。如果没有经济学,市场照样可以运作,但它的效率要大大降低,争论要大大增加。经济学在人类进步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在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设计好一个制度框架,如何处理好国家、市场与企业的三角替代关系,如何解决好信息和激励问题,是中国必须解决的较为紧要的根本问题。其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如何节省制度成本,这个总是解决了,中国就会走上一条交易成本低、市场运行机制健全、信息灵敏、市场护展快的制度创新之路。
【作者简介】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男,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原籍中国吉林省,在湖南长沙长大。他较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2004年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56岁。 
【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贸易依存度、市场结构与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3
  2.1 引言3
  2.2 有交易费用的模型5
    2.2.1 运输成本与效用函数5
    2.2.2 生产函数6
    2.2.3 贸易固定成本8
  2.3 分工的均衡水平9
    2.3.1 个人最优决策9
    2.3.2 均衡12
    2.3.3 帕累托最优16
  2.4 比较静态分析17
    2.4.1 交易效率的改进对分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18
    2.4.2 交易效率在有递增报酬和无递增报酬模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21
    2.4.3 交易效率的改进对市场结构的影响23
    2.4.4 自由市场的两种功能28
    2.4.5 政策含义28
  2.5 结论30
第3章 发展、结构变迁与城市化33
  3.1 引言33
  3.2 三产品模型34
  3.3 个人最优决策37
  3.4 市场与均衡的候选解(角点均衡)41
  3.5 帕累托最优角点均衡46
  3.6 均衡与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关系51
  3.7 均衡与比较静态分析56
  3.8 结论59
第4章 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机制61
  4.1 引言61
  4.2 动态模型62
  4.3 市场与动态角点均衡67
  4.4 时期J的动态均衡77
  4.5 均衡的演进79
  4.6 对模型的评论81
  4.7 结论86
第5章 制度发展模型87
  5.1 引言87
  5.2 模型90
  5.3 个人最优决策92
  5.4 均衡94
    5.4.1 市场结构95
    5.4.2 帕累托最优角点均衡96
    5.4.3 均衡与帕累托最优98
  5.5 比较静态分析99
  5.6 对模型的评论101
  5.7 结论106
附录108
  附录A 命题1的证明108
  附录B 角点均衡与限定的帕累托最优111
  附录C 证明(I-A)N=B的解为正113
  附录D 第3章命题9的数学证明115
  附录E 命题11的证明118
    E.1 从市场P转换到市场C118
    E.2 从市场A转换到市场P120
  附录F 命题15与第5章中比较静态分析的数学证明129
参考文献134

图目录
图2.1 均衡的分工水平20
图2.2 交易效率影响的不同22
图3.1 结构与市场42
图3.2 均衡相对人数44
图E.1 三种市场序列效用的比较123
表目录
表1 分工的演进8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