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1953年1月11日全四版,刘少奇返抵北京周恩来朱德迎接,朝鲜通讯《东战场大摆对敌宣传阵》,《我演武训传的检讨》(赵丹),《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民是讲究卫生的》(刘广洲),绥远半农半牧区划分牧场加强了蒙汉民族的团结,等
¥
50
七品
仅1件
出版单位光明日报
期号1953
语言中文
开本8开
出版时间1953
货号215-2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商品描述
-
-----------------------
赵丹:生命浪费在检讨中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5-08/31/content_1168936.htm
李辉
对赵丹的印象源自银幕,也源自他在“文革”期间写于狱中的检讨文字。
很遗憾,赵丹没来得及写一本完整的回忆录。他去世时,中国还不时兴个人写自述和回忆录,不然,以他的经历与交际,以他的才气和文笔,他该会写出一本丰富而精彩的回忆录。一次,黄宗英在给我的信中写道:“阿丹生前曾说:‘我以后写
回忆录,一定写真真实实的自己和身边的人,决不拔高’。”我相信这一点,在经过“文革”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折磨后,赵丹已显得大彻大悟,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现实,思考历史。还记得,他去世之前发表的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篇文章,曾带给人们多少震撼。如果假以时日,相信他会写出一本真实的回忆录。遗憾的是,1980年他就去世了。
赵丹说过一句话:“一个艺术家,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给人们以真,以美,以幸福!”其实,还可以再加上一句:“给历史以沉思。”
有一次黄宗英对我说:“赵丹真的天生是个好演员,这辈子最想做的就是演电影。但最痛苦的也是很久没有戏演。”
赵丹最后一个准备扮演的角色是周恩来。“文革”刚结束,197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汪洋请他演《大河奔流》里的周恩来。试妆后走在厂区,见到他的人都震住了。他自己看到试片也吃惊竟然这么像。不知何故,他突然被换了下来。
赵丹也很想演鲁迅。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总说要拍鲁迅传记片。赵丹试过妆,拍过造型像。他沉浸其中,模仿鲁迅一举一动。孩子们回忆,有段时间,他在家里就摆出鲁迅的样子。他留下几张当时拍摄的造型像,看上去真的很像。电影《鲁迅》最终没有拍成。幸好没拍,在鲁迅总是被片面拔高、肆意曲解和利用的日子里,不敢想像出现在银幕上的鲁迅会被演绎成什么样子。演技再高,赵丹又岂能摆脱束缚与局限?
几年前,黄宗英交给我一大包材料,主要是赵丹“文革”时写于监狱的交代文字。她说:“这些东西你拿去,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你知道怎么用它们。”接过来,很沉。手上,心里,都很沉。
不愿相信,这位中国电影史上最为出色的天才演员,几年里,每天被迫做的事情,就是反反复复地交代往事,自我批判,自我贬斥。他多么向往银幕,向往在一个个艺术形象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他的艺术正值旺盛期,正是收获时节,可是他却不得不将生命消耗在一页页自我践踏的交代中。
读赵丹的交代文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尤其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有时他甚至还不得不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自己。在这样的交代的字里行间呈现出来的,不再是一个光彩夺目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而只是一个委琐、屈辱、无奈的囚犯。在高压之下,只能把自己人生的一幅幅画面,涂抹上丑陋的色彩,惟有如此,才能表现出被改造者的真诚。在当时处境下,在那个年代里,与赵丹有着同样命运遭际的人,又有几人能摆脱这样的无奈与尴尬?
二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念书,时而和同学一起骑车从复旦大学到城里看“内部电影”。记得有一次是到北京东路上的黄浦剧场看赵丹主演的《武训传》。后来才知道,黄浦剧场即上世纪30年代的金城大戏院,赵丹当年在这里与蓝苹联袂出演易卜生的《娜拉》,一炮打响,崭露头角。
“我要是政治觉悟高,早就发觉她是睡在毛主席身边的赫鲁晓夫的话,早就把她揪出来,拼个你死我活不可了!”这是赵丹的一份检讨书中的最后一句。他走笔至此,是否想到了远逝的往事?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